中国古代史书中擅长黄老之术是什么意思?求知者讲解详细,越详细越被采纳。
道教最初是指先秦时期的百家学说之一。从广义上讲,它是中国古代社会思想文化体系中的一个学派,以道为核心理念,强调天之自然无为,人之顺应。历史上凡是提倡老庄黄老学说的,都可以称为道家。
据《韩曙·文艺志》记载,道教来源于古代史家。所谓历史学家,其实就是负责记录古今成败、存亡、祸福的人。古代学问在官府,思想文化教育被皇族垄断,普通百姓置身事外。可以说,这位历史学家是当时最有学问的人之一。老子,被称为道教的创始人,是周王室的一名官员,即负责周王室的书籍管理。就道教而言,它是在春秋战国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春秋初年,周朝开始衰落,社会动荡不安。随后,由政府垄断的从事文教事业的人流落到民间,产生了私学现象,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老子及其思想追随者所形成的道教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现实社会政治形成了自己的看法,奠定了道家学派的思想基础。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它是道家思想文化体系的最高范畴,受到所有道家学者的推崇。可以说,无论道家学者之间的思想文化差距有多大,都是围绕着“道”这个核心范畴展开的,与道和谐是所有道家追求的终极目标。那么“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在文字学的意义上,道就是我们所说的道。东汉文献学家许慎在其名著《说文解字》中说:“道者,行之道也。”意思是人走路的样子。道教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其核心范畴“道”显然超出了这种文字学意义的解释。一般来说,道家的“道”有以下几层意思:(1)道是世间万物的本源。(2)道自然无为。(3)道是看不见的,却是真实的。(4)道是普遍的,无处不在的,无时不在的。
道家内部其实有很大的思想分歧,以道为核心,以和道为终极目标。道家从不同的层面和方向来看都是一个动态的学派,但不同层面和方向的动态学派之所以总被称为道家,显然体现了其中的一些基本特征,也就是说,他们从来没有离开过被称为道家的最基本的东西。关于道教的基本特征,古代许多学者总结过。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列传》序中引用父亲的《论六要》说:“道家无为,日无所不为。其实易做,其言难识,其术以虚无为基础,用从众。”《汉书·艺文志·文志》中说:“我们必须坚守本本,清虚自守,卑弱自持。”总的来说,道教作为一个思想文化流派,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崇尚老庄黄老之学。(2)把道作为学派的思想核心和最高范畴。(3)在天人关系的框架内发展自己的思想体系,自然无为,人性随自然。(4)以深沉含蓄的文字和隐逸者的心态去关心这个世界。与其他流派相比,他们对社会的观察和理解更冷静、更清醒、更深刻。(5)具有独特的精神气质,如独清不足,超越庸俗,拒绝礼义,追求返璞归真。道教在历史上不同时期表现出丰富的多样性,突出其个体差异,但只要是道教成员,就不能不具备上述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