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式太极拳有哪些基本功?我对此一无所知。不要说专业术语。另外,太极的攻击招式有哪些?

济南弘传陈石太极拳研究会会长刘成德老师谈太极拳。

洪《太极记传》有什么特点?

洪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分支。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太极拳以陈石太极拳为源头,形成了陈石、师洋、武氏、武氏、孙氏五大流派,其他四大流派均源于陈石的几个圈子,逐渐形成各自的特色,形成新的流派。

在其他太极拳名扬天下的同时,陈式太极拳却长期默默无闻。陈太吉传第十七代传人陈发科先生(1887-1957),直到当时在北平(今北京)受拳,才为世人所知。陈先生对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陈太吉传能在济南生根开花,多亏了我的导师洪先生。洪先生是河南省蔚县人。他从小随父亲在北京。他因身体虚弱而辍学。后来经人介绍向陈发科先生学拳。他不仅康复了,还很好地继承了陈太吉传。1956年,洪老师到北京,陈发科老师亲自考察了晚年的拳法情况,让他传授这套陈式太极拳。弘法师跟了陈法师十五年。多年以后,当他提起他的导师时,他的感情洋溢着崇敬。洪老师几十年来一直在济南积极传播太极,弟子和重弟子遍布世界各地。过去人们把洪先生传下来的这种拳法称为“济南拳”。洪老师去世后,为了弘扬洪老师传下来的陈式太极拳,永远铭记洪老师的拳法恩情,我们把这种拳法称为“洪式太极拳”。

说到洪川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我们认为洪老师在自己的打拳教学实践中,通过几十年的努力,确实在理论总结和武术练习方面对这种拳法进行了探索和丰富。他提出了转体和旋转的技术,在太极拳理论中首次提出了转体的正向旋转和反向旋转;向前和向后旋转以及绕腿方法的具体要求;太极拳按照“腰为轴,立如平地”的原则,要求中性均衡;第一次指出了目法中虚与实也有区别;他特别强调“太极是舍的力量,动作采取螺旋”,对舍的力量做了更具体的解释,并详细论述了螺旋缠绕。这些理论是创造性的见解,对后来太极拳的学习和练习有很大的帮助。洪川和陈石的太极拳风格逐渐形成了方法精密、技法实用的特点。

怎么才能和洪川、陈石一起练太极拳?

这个问题要从源头说起。太极传以太非常有名,起源于太极。从理论上讲,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符合中国古代人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中国的哲学、医学、自然科学。所以,太极拳不仅仅是一种拳,而是一种文化,一种文化拳。

道以拳显,拳谋道。太极拳是小道,和太极相比,他是小技,我们追求的是太极。

太多了,没完没了。无穷大是混沌,太极是什么?这是阴阳。太极图中,用黑白两条“鱼”来代表阴阳。

学习和练习太极拳是一个充满乐趣和艰苦的过程。每一个有志于此的人都要做好心理准备,把太极拳当成一项事业,一种文化,一种对真理的追求,谦虚谨慎,孜孜不倦,以毅力和激情投入,经过多年的磨砺,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太极拳每个流派都有自己的特色,在实践中也有不同的要求,因流派而异,因人而异。经过两代人的研究和整理,济南红陈川石台太极拳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和要求。我在几十年的练习和教学实践中也有一些体会,希望对热爱太极拳的同志有所启发。

首先,圈和手

从不知道太极拳到知道这样一个过程,应该从哪里开始呢?在我的教学中,我强调从画圆开始,这是理解太极拳和基本功的开始。

太极拳强调“圈”的运用,认为整套动作由正手圈和反手圈组成。

描述一下正手弧圈球的过程,以右手为例。下盘下蹲成侧姿,右脚尖向右45度,左脚向内扣,两脚呈“川”字步;左手掐腰;右手自然伸向最远端,与身体成45度角。右手的手型是手掌,中指有力。

第一招是松肩降肘,右手自然放松。随着肩、臂、前臂的放松,手指高于手掌,手高于肘部,侧姿不变。

第二招身体向左转,然后右手向左转,腰部和胯部调整,换成正站姿。

第三个动作放松腰部,胯部收拢,同时中指发力,右手掌心对胸,掌心向左肩斜好。

第四,身体向右转,然后右手向右打开。手引肘,肘引肩,步态逐渐变为侧姿,恢复初始状态。

反手弧圈球和正手弧圈球一样,以右手为例。

第一招是最远端的右手与身体成45度角伸展,放松腰部和胯部,放松肩部,放下手肘。右手以中指为中心向拇指方向旋转,掌心向前。

第二个身体向左转,然后右手向左弯向胸部。

第三招放松腰部和胯部,右手继续向掌心内弧线。随着腰胯的下沉,肩膀放松,手肘下垂,右臂右手下沉至胸部。

第四,向右转,放松肩膀,放下手肘,向外收腹研磨,然后右手向右45度张开。

左手的正手反手转圈和要点一样。

这是正手和反手的样子。太极拳是一种家庭拳击。所谓家拳,就是身体内部有变化。这两个圈的动作都在里面变化,最重要的是腰部和胯部的调整。“不知道偷偷改腰胯”指的是腰胯的变化。练习的时候一定要多注意转腰,尽量避免晃动上半身。胯部力量是通过髋关节的旋转来体现的。新手可能找不到胯部力量。没关系。经过锻炼,他们会逐渐意识到这一点。肩膀和手肘松了,掉下来磨在外面;手领肘,肘领肩;中指领力不仅仅是外形上的要求,更是真正做到内外放松的功夫。

我们的太极拳招式都是由这两个圆组成的,要领,角度,方向等。应该遵守这两个圈子的法律。可以说,画好圆是洪太极拳的基本功,也是洪太极拳的最高要求。画圈是贯穿太极拳学习的一件事,也是尽快掌握太极拳要领的好方法。

第二,学习套路,每天磨练。

洪川陈式太极拳源于陈发科老师教授的陈式太极拳。分为单路拳和双路拳两套拳架。在此基础上,我们整理和挑选了一套42路套路。这三套拳架对于学习陈式太极拳,强身健体,增加功夫,提高修养都是非常有益的。

当人们提到太极拳时,他们的印象是它指的是太极拳套路,而这种运动形式就是太极拳,所以似乎一个不会套路的人不能被视为太极拳。但是,太极拳的精髓往往不是表面的。真正有功夫的人,从拳架的表现可以看出一部分,更多的需要动手实验。

作为太极拳的学习者,学习套路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要增加练拳的兴趣,通过这种方式避免单纯站桩画圈的无聊;另一方面,练拳检查动作,长时间重复,产生动作刻板印象,达到不随意超越瞬间的目的。

太极拳套路的学习和练习应循序渐进。第一步,根据老师的教导模仿造型,追求造型,发挥太极拳的寓意。第二步,不断修正,学拳容易,改拳难。通过不断的从拳架上休息,追求每一个动作的到位,进而追求每一个动作的内涵、用法和变化;第四步,通过多年的练习,日积月累对上半身下了功夫,动作定型达到了随心所欲,爆发力十足,身心合一,处处太极的境界;第五步,把拳架推出自己的境界,或刚健,或严整,或和谐,或超然,或婉约,或自然。洪老师说“拳的好坏取决于人品”,拳的好坏和人的修养是一样的。此外,还有第六和第七步...太极传的追求是无止境的。

练拳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动作要到位。很多人安于画瓢,不求解决。平时反复练习,虽然动作流畅,但其实是错误的重复。我们学拳击,不仅要求形,更要求神。我们要把每一个动作分解开来,仔细琢磨,把每一个动作规范起来,一个一个连接起来,这样整套动作才能有规则。

行动应该深思熟虑。练拳看起来是练身体,其实是练脑子。诚然,前人说“太极拳是一种文化拳种”。练拳的关键是多思考。用脑走路可以事半功倍,练拳不用脑也不会有好的效果。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一样,学拳的经验和进步的速度也不一样。要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思考,结合经验寻找规律。再一个,太极拳离不开老师,学生要有思想,要有求知欲,要向老师求教,要与拳友交流,要在不断的思想碰撞中悟道。

不能离开原则。很多拳手都把太极拳的原理背得滚瓜烂熟,比如“立正,引顶劲白,舒肩降肘,沉腹”等。,但练拳时却把原理忘得一干二净,抬肘、憋气、上下抖动,失去了直立的姿势。太极拳,不管是什么流派,不管是初学者还是老人,原理都是一样的,都要遵守它的科学规律。没有规则,你不可能成为方圆,你也不可能走到最后,把太极拳练成广播体操。怎样才能遵守太极拳的原则?第一,自觉练习时,随时提醒自己是否违背了总的要求;二是跟着老师示范,不断修正动作。

第三,与人斗,练出真知。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的一个范畴,不是舞蹈,不是体操,更不是故作姿态。陈式太极拳是一种技击性很强的拳种。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练拳练架子只是知己。如何才能认识自己?然后验证自己?你需要开始战斗,从实践中检验。

太极拳有一个很好的实验方法——推手。这是前人在总结实践中发现的好方法。当我们学习练习到一定阶段,可以通过推手来检查自己的水平,逐渐找到力量去理解。关于推手的要求已经有很多讨论了。简单来说就是要按照太极拳的原理来推手,要顺着对方的力量,不支持也不亏力。要圆,中性均衡;整个身体应该是松散的,并在其中脱落;附着跟随,与人同步。新手不要怕丢人,不要想暴露,不要蛮力欺负别人。曝光就是损失。有太多的思考,平衡阴阳,永远不要失去理智,正确做好自己的事就意味着有功夫,与对手同步就意味着知己知彼。

还有一部分人怀疑太极传能不能因为他的步伐从容不迫就打人。用拳击和散打可以自由搏击吗?我认为,既然太极拳是武术的一种,就不存在与任何人、任何派别打架的问题。我主张任何人、任何拳法都可以考。推手是太极拳寻找力量的好方法,也是师友互相学习的好方法,但不是唯一的测试方法。真理不怕考验。太极拳是真正的武术,不避讳任何攻防的考验方法。再者,在实践和练习中,要积极与各派各派做友好的实验,找出自己的不足,学习各派的长处,不断修正自己,从而不断进步。一个追求真理,真正热爱太极拳的人,是不怕丢脸的。失败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善于学习,善于总结,善于改正,他才能成功。

我想送给你我的老师洪先生的一句话——“多听,多看,多练,多问为什么,多练”。希望大家以此为座右铭。

太极拳怎么努力?太极拳怎么练?我觉得离不开太极传的理论。我的看法是,要放轻松,圆三心,循序渐进。

首先,放松是不容易的。任何运动都需要放松。平时在讲台上讲话也要放松。不放松,就会紧绷。只有当我们放松时,我们才会平静和放松。从练拳上讲,如果松了,血液就会四处流动,打通经络。所谓内家拳,不配合气是不可能的。齐有血性,帅。比如枪,一个很小的弹头,产生这么大的冲击力,是因为有气体推动,是气体的压缩产生了力。没有气是不可能的,但是松不是麻痹。所谓刚性,就是一种生硬的蛮力。太极传说,不发力,不用蛮力,不能僵。放松和放松后的力量不是一回事,并不矛盾。

怎么弄松?就是要经过多年的训练,不要用蛮力,不要练得快,欲速则不达,按照太极拳的理论去做。松木本身就很自然,不要掉以轻心,不要过分追求什么。我们一直强调不能放松肩膀,背过身去。为什么不呢?“你不可能隔几年就意识到自己的成就。”实现不了也没关系。什么时候发生都无所谓!工作是自然而然的。

因为太极天生没有杆子,根本就是一个圆,所以需要练圆,拳头就是在圆里找。修行圆之后,阴和得以体现,对立统一得以体现。有了这两个基础,我们可以用思想去引导,却不需要用力就能达到。

要想练圆,就要把它松开,处处配合,让它圆起来。内外都要圆。阴阳显示在圆圈上,符合太极拳的原理。阴阳统一在圆上,统一就是不偏不倚,阴阳平衡。反映在圆上是太极图,但这个圆是球体,是立体的圆,我们追求的是这个立体的圆。

太极在腰胯,为什么?

因为“胯部力量未知”,力量是由腰部和胯部的转动诱发的。所以我说太极拳不是对抗性项目,是转移注意力,普通人的言论是“侮辱性”的。对方来原力,借对方的原力,引他犯错,击溃对方的原力。这是太极拳。通过什么方式?取圆的切线,在圆的切点处抹平,这样腰部和胯部要宽松圆润。不过话说回来,你没有腰胯力量。你能“改变”什么?关键是练腰胯,腰是主导问题。

什么叫“影响四两千斤”?

:我觉得这个四二就是重量+速度。让自己保持平衡,又导致对方失去平衡。在对方失去平衡的基础上,要么前引,要么后加,加速其失衡。有人误以为“四两”是用来搅“一千斤”的,这是不对的,因为有一个前提——“影响”,这个速度只有一千斤起来了,而且是彻底推出来了。在后面增加速度会帮助他犯错。我说太极拳是“落井下石”,就是这个意思。

所以太极拳不是对抗,而是诱导。要诱导腰胯,死不了。你必须转过身来集中注意力。人是无法自然站立起来的,人的这种刚性也是后来形成的。孩子不发力,很放松。只有圆了才会滑,圆里有导向。像轮子一样,按照自己的运动规律旋转。如果它扔出一块石头,马上就会被打出去。不是轮子的意识,而是圆圈的转动。接受石头的点是圆的接触点,它是外面的切点。石头由圆圈抛出,沿切线飞行。

我们练太极拳,就是练这个圈,手脚八卦,腰缠五行。四肢方位是死的,腰里五行是活的。腰部像马达,四肢像刀片。是电机带动叶片转动,腰部运动带动四肢运动。如果旋转快,就是一个整体,分不清右角。因为变成了圆,外力自然会被触发,会从切线处被拉出来。练拳一定要注意这一点。现在经常是动也不动的时候,四肢抖的太厉害。

如何找到这种“舍力”。

舍、划、挤、按、挑、划、肘、靠是太极拳前辈总结的八法,加上十三式。棚力是这个的关键,是它的落实。没有力量,什么也做不成。八法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使用的,不能割裂开来。前人对舍力有多种解释。我是这么说的:舍力就是融化对方的力量,破坏他的中心,提高他的重心,减少他脚下的摩擦力,使其失重,无法发力。

有的人把舍力理解为搁置,有的人理解为抗拒,有的人从字面上找意义,这些都不确切。框架在下面,实际上可以在上面棚;抗拒是以小力撑大力,但棚不是刚性力;棚不一定要在胳膊上,也可以在腿上。是一个圆形的引子,引子里有一个释放,阴中有一个阳,动摇对方的根基。

你只有流过力,你才能了解力,你只有知道力,你才能“克制”和“阻止”别人的力,你才能“借”和“断”;如果你理解了力量,你就必须带领人们度过难关。如果你不能带领通过,你就不能把对方的力量。变成法律就好了。

怎么练棚力?

或者从腰部和胯部。所以这个练习是全面的,不可或缺的。身体贯穿。身体放松时,上下跟随,外表敏感,灵敏度增加,故称“听”。没有敏感,就不可能倾听。拳谱上说“上下随人难进”,这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有功夫贯穿其中。“相贴而不失顶”就是互相同步,听对方的力量,卸对方的力量,达到同步。同步意味着没有距离。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互相控制,发挥我的优势。所以这个棚是一系列的结果,是太极拳有没有功夫的反映。

太极拳与立桩的关系。

立桩是练内家拳的一个重要方法,我们在太极拳中也讲立桩。太极拳有两个方面:从阴到阳,从阳到阴;从外到内,从内到外。我觉得站桩求的是安静,不是松散。所谓的沉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沉默。也可以安静在闹市,听而不闻,视而不见;为什么?一心一意,高度集中,别人可以充耳不闻。所以沉默不是沉默,而是内心的沉默。

为什么站桩可以是静态的?我用我的头脑。我觉得太极拳的桩子就是我练拳的心思。平时练拳是外动内静,站桩是外动内静。用意念调整气息,找到内在的潜力。人们所说的大圈到小圈,小圈到无圈就是这个问题。从形的开合,到外静内动,到无循环。无环是一个没有形状的圆,但是它的心理圈是在那里的,看不见的,或者按照圆的规律。

我有时候会闭上眼睛,自己想想。我不必站在一堆东西上,但我可以坐着。我可以用意念练拳,怎么使劲走,怎么把手拿出来。这也是一种很好的练拳方式,也是以后结合外貌练习的好方法。但我不提倡新手练站桩,因为新手静不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