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佛、道、儒”三家思想的精髓

1,佛教思想

(1)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不鼓励人向命运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创造命运。佛教主张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所以命运也是因缘而生。坏的命运可以通过种下善果来改变。既然命运可以通过慈悲、修炼和忏悔来改变,那就不一定那么不可改变。

(2)即使是最坏的命运,也可以通过各种实践来转化。相反,一个好的命运如果没有很好的维护,也会退化。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谨慎!《论中国》说:“因缘而生的法,我说是空的,亦称化名,也是中国的道德”。他还说:“从来没有不是因缘而生的法,所以一切法都是空的。

(3)佛教认为,因果报应不到,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现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果报应呢?原因是主要条件,原因是辅助条件。当主要条件和辅助条件都不具备时,就没有事情。业力有了,事物就存在了;当业力不可得时,事物就消失了。

2.道家思想

(1)道教认为“身与国共治”、“内圣外王”,无为而治是治国修身的普遍原则。细读中国历史,可以发现一个秘密:汉代的文景之治、唐代的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宋代的仁宗盛世、明代的洪武之治、清代的康干盛世,都在鼎盛时期采用了“内用黄老,外显儒术”的政策。

(2)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与西方“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思想不谋而合。实际上,每当统治者以黄老学说为指导思想,就会休养生息,疏于赋税,拱而治之,这样天下就会“自以为是”,生产就会恢复发展,经济就会繁荣,就会出现太平盛世。

(3)封建统治者往往利用道教来巩固自己的统治,祈求国家的长治久安。秦皇汉武热衷仙术,唐宗宋祖尊崇扶植道教,明代崇道之风盛行;民间道教往往成为农民起义的思想武器和组织形式。从汉末的黄巾起义、南北朝的李鸿章起义,到元末的安百里起义、清末的义和团运动,各种起义层出不穷,“为天做事”成为农民起义的鲜明旗帜。

3.儒学

(1)儒家的政治思想是“仁政”、“王道”、“礼制”,理想是“大同”、“大一统”。其政治学主要阐述君臣关系和官民关系。孔子说“君要礼待臣,臣要忠”,人民最重要,国家次之,君最不重要。荀子说“道不随君,义不随父,为大者”,是儒家政治的代表性命题。

(2)在现实政治问题上,儒家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都承担义务。从理论上讲,被统治者有权反抗通常没有义务的统治者。“仁政好办”主张区分“不能”和“不做”的区别,即“不能”和“不做”的区别。而其“无恒产,无恒心”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3)在国际政治上,儒家主张“华夷之辨”。在古代,中国人和外国人的区分促进了先进文化在中原的传播,但在近代却成为中国现代化的障碍。

1.佛教的起源

(1)佛教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由古印度迦毗罗卫王国(今尼泊尔)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创立(参考佛诞)。

(2)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印度实际上是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的形象。

2.道教的起源

(1)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道教,关于中国古代鬼神崇拜的观念,是以黄、老道教思想为基础,继承了战国以来的神仙方术。

(2)东汉末年,出现了大量的道教组织,包括太平道、五斗米道等。石天始祖张道陵正式创建青年团,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

3.儒家思想的起源

(1)儒学是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积累的学术流派,一直延续至今,至今仍有一定的生命力。儒家原本是先秦诸子百家之一,创始人是孔子。(2)儒家在先秦时期与百家争鸣平起平坐。秦始皇“焚书坑儒”后,儒学受到重创。

百度百科-佛教

百度百科-道教

百度百科-儒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