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有哪些常见类型?
1.整合策略
整合战略是指企业针对具有优势和增长潜力的产品或业务,沿着业务链的纵向或横向延伸业务的深度和广度,扩大业务规模,实现企业成长。根据业务发展方向,整合战略可分为纵向整合和横向整合。
(1)纵向一体化战略
纵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沿着产品或业务链向前或向后延伸和扩展现有业务的战略。企业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有利于节约与市场上下游企业采购或销售的交易成本,控制稀缺资源,保证关键投入品的质量或获得新客户。但企业整合也会增加企业内部管理成本,企业越大越好。纵向一体化战略可以分为前向一体化战略和后向一体化战略。
前向一体化战略是指获得分销商或零售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他们的控制的战略。前向一体化战略有助于企业通过控制销售过程和渠道来控制和掌握市场,增强对消费者需求变化的敏感性,提高企业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和竞争力。
前向一体化策略的主要适用条件包括:1)企业现有的厂商销售成本高或可靠性差,难以满足企业的销售需求;2)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3)企业具备前向整合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4)销售环节利润率高。
②后向一体化战略是指获得供应商的所有权或加强对供应商的控制。后向集成有利于企业有效控制关键原材料等投入的成本、质量和供应可靠性,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稳健进行。后向一体化战略广泛应用于汽车、钢铁等行业。
后向一体化战略的主要适用条件包括:1)企业现有供应商供应成本高或可靠性差,难以满足企业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需求;2)供应商数量少,需求方竞争对手多;3)企业所处的行业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4)企业具备后向整合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5)供应链利润率高;6)产品价格的稳定对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后向一体化有利于控制原材料成本,从而保证产品价格的稳定。
企业采用纵向一体化战略的主要风险包括:
1)不熟悉新业务领域带来的风险;
2)纵向一体化,尤其是后向一体化,一般涉及投资金额大,资产专用性强,增加了该行业企业的退出成本。
(2)横向一体化战略。
横向一体化战略是指企业收购、兼并或联合竞争的战略。企业实施横向一体化战略的主要目的是减轻竞争压力,实现规模经济,增强自身实力以获得竞争优势。
在以下情况下,横向一体化战略更适合:①企业所在行业竞争激烈;(二)企业所在行业的规模经济显著;③企业的横向联合符合反垄断法律法规,并能在局部地区获得一定的垄断地位;④企业所在行业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⑤企业有横向整合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
2.集约战略
(1)市场渗透策略——现有产品和现有市场组合。彼得斯和沃特曼将这种集中战略称为“坚守阵地”,强调开发单一产品,试图通过更强的营销手段获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市场渗透战略的基础是增加现有产品或服务的市场份额,或增加在现有市场上经营的业务。它的目标是通过各种方法增加产品的使用频率。
增长方法是:①扩大市场份额。这种方法特别适合整体不断增长的市场。企业可以通过提供折扣或增加广告来增加其在现有市场的销售额;改进销售和分销方法,提高服务水平;改进产品或包装以增强其对消费者的吸引力并降低成本。(2)发展利基市场,目标是在行业的一系列目标利基市场中获得增长,从而扩大总市场份额。如果企业与其竞争对手相比规模较小,这种方法尤其适用。③保持市场份额,尤其是在市场下滑的时候,意义重大。
应用市场渗透战略的难度取决于市场的性质和竞争对手的市场地位。当整个市场在增长时,市场份额小的企业可能更容易提高质量和生产率,增加市场活动,但当市场处于停滞状态时,这就更困难了。经验曲线效应使得企业很难渗透到成熟市场,在成熟市场中,领先企业的成本结构会阻止市场份额较小的竞争对手进入市场。
市场渗透策略的主要应用:①当整个市场都在增长,或者可能受到某些因素的影响时,企业进入市场可能更容易,那些想要获得市场份额的企业可以更快的速度达到目的。相反,打入停滞或衰退的市场可能要困难得多。(2)如果一个企业决心将其利益限制在现有的产品或市场领域,即使整个市场下滑,它也可能不得不采取市场渗透战略。(3)如果其他企业因各种原因离开市场,市场渗透战略可能相对容易成功。(4)企业拥有强大的市场地位,可以利用自己的经验和能力获得强大而独特的竞争优势,因此相对容易渗透到新的市场。⑤当市场渗透战略对应的风险较低,高级管理人员的参与程度较高,所需投入相对较低时,市场渗透战略也会更适用。
(2)市场开发战略——现有产品与新市场的结合。市场发展战略是指将现有产品或服务进入新市场的战略。实施市场发展战略的主要途径包括开拓其他区域市场和细分市场。
采用市场开发策略的原因:①企业发现由于现有产品的生产工艺性质,很难转用新产品,因此希望开发其他市场。②市场开发往往与产品开发相结合。③现有市场或细分市场饱和,可能导致竞争对手寻找新的市场。
市场开发策略的主要适用情况有:①有一个未开发或未饱和的市场;②可以获得新的、可靠的、经济的、高质量的销售渠道;③企业在现有业务领域非常成功;④企业拥有扩大经营所需的资金和人力资源;⑤企业产能过剩;⑥企业的主营业务属于迅速全球化的行业。
(3)产品开发战略——新产品与现有市场的结合。这种战略是通过在原有市场上的技术改进和开发来开发新产品。这种策略可以延长产品的生命周期,提高产品的差异化程度,满足新的市场需求,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
具有特定细分市场和狭窄产品或服务范围的企业可以采用这种策略。产品开发战略有利于企业利用现有产品的声誉和商标吸引用户购买新产品。另外,产品开发策略是对现有产品进行改进,对现有市场有更好的了解,产品开发更有针对性,因此更容易成功。有很多方法可以实现这个策略。
开发新产品风险极大,尤其是当新产品投入新市场时。这也将使战略难以实施。虽然该策略存在明显的风险,但企业仍有以下合理的理由采用它:①充分利用企业对市场的了解;(2)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领先地位;(3)从现有产品组合的缺点中寻求新的机会;(4)使企业能够在现有市场中继续保持安全地位。
产品开发策略的应用:①企业产品具有较高的市场信誉度和顾客满意度;(二)企业所在行业属于适合创新、发展迅速的高新技术产业;③企业所处行业处于快速成长阶段;④企业研发能力强;⑤主要竞争对手以相似的价格提供更高质量的产品。
3.多元化战略
多元化是指企业从现有的产品和市场进入不同的领域。由于战略变化如此迅速,企业必须不断调查市场环境,以寻找多样化的机会。当现有产品或市场没有预期的增长空间时(例如受地理条件限制、市场规模有限或竞争过于激烈),企业往往会考虑多元化战略。
采取多元化战略的原因主要有三个:①在现有产品或市场上持续经营无法实现目标。(2)企业过去由于在现有产品或市场上的成功经营而留存的资金超过了其在现有产品或市场上进行财务扩张所需的资金。(3)与现有产品或市场的扩张相比,多元化战略意味着更高的利润。
多元化战略可以分为两种:相关多元化和非相关多元化。
(1)相关多元化。相关多元化又称同心多元化,是指企业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进入相关行业或市场的战略。相关多元化的相关性可以是产品、生产技术、管理技能、营销技能和用户的相似性。采取相关多元化战略有利于企业利用原行业的产品知识、制造能力、营销渠道和营销技能等优势获得整合优势,即两项业务或两个市场同时经营的盈利能力大于各自盈利能力之和。当企业在某个行业或市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而该行业或市场的成长性或吸引力逐渐下降时,更适合采取同心多元化战略。
(2)无关多元化。无关多元化又称离心多元化,是指企业进入与当前行业和市场无关的领域的策略。如果企业当前所处的行业或市场缺乏吸引力,企业不具备强大的能力和技能转向相关产品或市场,比较现实的选择是采取不相关的多元化战略。采用不相关多元化战略的主要目标不是利用产品、技术和营销渠道的相似性,而是从财务考虑平衡现金流或获得新的利润增长点,规避行业或市场的发展风险。
企业集团多元化的优势:①风险多样。当现有产品和市场失效时,新产品或市场可以为企业提供保护。②更容易从资本市场获得融资。(3)在企业成长不起来的时候寻找新的增长点。④利用未充分利用的资源。⑤利用剩余资金。⑥获得资金或其他财务利益,如累计税收损失。⑦利用企业在一个行业或市场的形象和声誉进入另一个行业或市场,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对在另一个行业或市场取得成功至关重要。
多元化战略的风险:①来自原经营行业的风险。企业资源总是有限的,多元化经营往往意味着原有产业会被削弱。这种弱化不仅表现在资金方面,还表现在管理层的注意力分散。②整体市场风险。市场经济中广泛的相互关系决定了多元化产业仍然面临着同样的风险。在宏观力量的冲击下,资源的多元化增加了风险。③行业进入风险。企业进入一个新的行业后,必须不断注入后续资源来学习这个行业,培养自己的员工,塑造自己的品牌。此外,行业竞争形势是不断变化的,竞争对手的策略也是未知的,因此企业必须不断调整自己的低层次经营策略。⑤内部管理整合风险。新投入的业务将通过资金流、物流、决策流、人员流对企业及其现有产业运营产生全面影响。不同的业务有不同的业务流程和不同的市场模式,因此对企业的管理机制有不同的要求。作为一个整体,企业必须以某种形式整合不同业务对其管理机制的要求。
管理主题中常见的发展策略类型有哪些?美国战略家波特认为,企业可以有三种选择来获得比较竞争优势。由于这三种战略具有基础性和广泛应用性的特点,因此也被称为一般经营战略。
(一)集约发展战略
集约化发展战略是指企业现有产品和市场仍有发展潜力,因而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实现自我发展的战略。其具体形式包括市场渗透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
1,市场渗透策略。是指企业利用自身在原有市场的优势,积极扩大经营规模,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增长率,促进企业不断发展。用这种策略,一般来说,市场竞争是激烈的。企业要在产品质量、价格、服务、企业信誉上下功夫,既要巩固原有市场的老客户,又要积极尝试* * *来自世界各地的潜在客户,利用原有市场创造新的用户,同时努力从竞争对手那里赢得客户,从而增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优势,促进企业的发展。扩大企业现有产品市场是促进企业成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要提高市场份额,可以采取以下营销方式:(1)加强广告宣传;(2)创新营销方式;(3)运用定价策略。
2.产品开发战略。它意味着企业依靠自己现有的实力来改进旧产品和开发新产品。开发新品种,提高产品质量,使现有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如果企业采用这种战略,就应该积极创造条件进行持续的产品开发,以保持在质量和价格上的优势。针对现有市场,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满足客户日益增长的需求,是企业的又一重要途径。
3.市场开发战略,或称市场开发战略。它意味着企业在原有市场的基础上寻求和开拓新的市场,进一步扩大产品销售,从而促进企业的不断成长和发展。为现有产品开发新市场是使企业成长最常用的策略,其主要方式是扩大地理区域。这种适合企业的策略,在原有市场对产品的需求已经趋于饱和。开拓新的市场,开辟新的销售网点,企业才能进一步发展。但是,企业要开拓一个新的市场,就必须提前掌握它的特点和要求,选择合适的销售渠道,采用合适的营销手段和方法,否则就会遭受很大的风险和损失。
集约发展战略中市场渗透战略、产品开发战略和市场开发战略的选择详见表6-1产品-市场战略2×2矩阵表。
市场上的现有产品和新产品
现有市场、市场渗透战略、产品开发战略
新市场市场发展战略多元化发展战略
集约发展战略的优势和风险是什么?大国经济的多层次结构为产业政策选择留下了很大空间。但目前继续发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比较优势,强调的是效率增长前提下的产业转移和升级,鼓励产业西迁和企业大有作为,而不是低水平重复建设。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实施赶超战略。赶超战略需要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单纯依靠企业的力量是非常困难和有风险的。通过市场和* * *两个方面来制定赶超战略,从而避免盲目强调政策干预和价格扭曲的负面影响。在市场方面,强调利用成本优势先进入国内外低端市场,而不是过分依赖进口配额和许可证等保护政策。* * *政策方面,强调建立创新风险基金机制,以金融手段分担企业风险;发展基础学科,集中国力于重大关键技术公关。
采纳它
常见的可分为稽留热、松弛热、间歇热、回归热、波热、不规则热的发热类型有哪些?
1.漏热是指体温明显上升至39 ~ 40℃以上,24小时内体温波动不超过I℃,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恙虫病等症状明显期。
2.松弛热是指24小时内体温波动超过2℃,但最低点未达到正常水平的体温曲线类型,常见于伤寒、败血症、风湿热、细菌性肝脓肿等的缓解期。
3.间歇性发热体温突然升至高峰,持续数小时,然后迅速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1天至数天,使高热期和无热期交替出现,可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是指高烧几天后体温曲线自发消失,但几天后又重新出现的类型,可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等。
5.波热的体温逐渐上升到39℃以上,几天后逐渐下降到正常水平,几天后又逐渐上升,以此类推。常见于布鲁氏菌病。
6.不规则热体温曲线不规则,可见于肺结核、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
中国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一个。改革开放以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六大战略:1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战略2区域发展总体战略3国土开发格局战略4区域一体化战略5特殊地区和贫困地区扶持战略6中国特色城镇化战略7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政策保障措施。
两个。可持续发展战略:指既满足当前需求又不削弱后代满足需求能力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思想是人类要协调好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在不损害他人和子孙后代利益的前提下追求发展。
三个。人口战略:(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大人口”的角度,进一步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容。(2)确保获得人口基础数据,为制定“十一五”规划提供扎实、科学的人口基础数据。(3)勾画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蓝图,提出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相关政策建议。(4)建立人口与发展综合决策信息系统。
四个。国际战略:主要涉及中美、中日、中俄。中韩、中欧关系。
1.可持续发展战略
2.科教兴国战略
计划生育、环境保护、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天津滨海新区建设、农业税减免、义务教育改革、军事发展计划...
中国有哪些发展战略?一.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二,科教兴国战略
第三,依法治国的方略
第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动词 (verb的缩写)西部大开发战略
六、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战略
七。推进城市化战略
八、人才强国战略
九、中国的和平崛起战略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根据本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所确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步骤、主要政策和措施。
中国根据本国国情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所确定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长远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主要步骤、主要政策和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从一开始就注意从战略全局和发展前景考虑经济问题。国民经济恢复期结束后,立即进入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开始了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见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但是,当时由于研究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和方法缺乏全面性和系统性,特别是由于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和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缺乏,在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选择和实现战略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上出现了重大失误。
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这种变化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指导思想的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这标志着中国从根本上突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束缚,纠正了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研究和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两个根本性转变。
国家发展战略包括哪些经济区?1,渤海经济区?
渤海经济区简介
环渤海地区是由整个渤海和黄海的部分沿海地区组成的广阔的经济区域。位于中国北部沿太平洋西岸,是中国北方沿海的黄金海岸,在中国对外开放的沿海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环渤海地区包括京津、辽宁、河北、山西、山东和内蒙古中部,五省(区)两市。全区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亿。环渤海有157个城市,约占全国城市的四分之一,其中城市人口过百万的城市有13个。也有观点认为,环渤海地区是以京津冀为核心,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两翼的环渤海经济区,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东、辽宁,即三省两市的“3+2”经济区。面积51.8万平方公里;人口2.3亿,占全国17.5%;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8万亿元,占全国的28.2%。虽然对环渤海经济区的“外延”有不同看法,但都认为环渤海经济区是一个复合经济区,由京津冀圈、山东半岛圈、辽宁半岛圈三个子经济区组成。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加快环渤海地区的开发开放,并将其列为国家开放开发的重点区域之一。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式确立了“环渤海经济区”的概念,并对其进行了单独的区域规划。区域经济合作、横向联盟、优势互补,为环渤海地区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baike.baidu./view/293545.htm?fr=ala0_1
可以查百度百科。
2.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
[编辑此段]地区介绍
台湾海峡西岸经济区简称“海西”。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由来已久。福建一开始就提出了闽东南、闽南三角的概念,进而形成了海峡西岸繁荣区的构想。根据形势的发展,上述思路逐步拓展为海西经济区发展战略,是历届省委省政府对福建发展道路长期探索的积累结果。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是在福建省原有发展战略特别是海峡西岸繁荣区战略的基础上提出的。它既是原有战略的延续,又是原有战略的升华。这一概念是在2004年10月初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首次完整公开提出的。2006年两会期间,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的字眼出现在工作报告和“十一五”规划中。计划通过10到15的努力,使海峡西岸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群、港口集群和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地区,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海峡西岸经济区以福建为主体,覆盖浙江、广东、江西三省部分地区,铁路“十一五”规划人口约6000-8000万人。预计建成后的经济区年经济规模将超过654.38+0.7万亿元。它面向台湾省,毗邻台湾省海峡,位于海峡的西侧。它是一个特殊的区域经济综合体,肩负着促进祖国统一的历史使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意义重大。截至目前,海峡西岸经济区扩大到福建的福州、厦门、泉州、漳州、龙岩、莆田、三明、南平、宁德以及福建周边的浙江温州、丽水、衢州。江西的上饶、鹰潭、抚州、赣州;广东梅州、潮州、汕头、揭阳是20个城市。
:baike.baidu./view/377230.htm
3.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这太熟了。
4.泛珠三角地区
泛珠江三角洲
“泛珠三角”包括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广东九个省份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经贸关系密切。“泛珠三角”面积200.6万平方公里,总户籍人口45698万人,GDP总量52605.7亿元(6356亿美元)。其中9个省区占全国总面积的20.9%,占全国人口的34.8%,占全国GDP总量的33.3%。
5.成渝经济区以成都和重庆为中心,主要包括重庆(市区)、成都、雅安、乐山、绵阳、德阳、眉山、遂宁、资阳、宜宾、泸州、自贡、内江、南充、广安、达州、广元、都江堰、彭州、邛崃、崇州、广汉。
:baike.baidu./view/886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