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数学教案

1大班数学教案活动目标:

1.愿意用测量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体验测量在生活中的应用。

2.在探索和比较中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初步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3.在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观察、比较、判断能力。

4.乐于参与活动,体验成功后的乐趣。

5.发展孩子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活动准备:

1,孩子已经用等长的量具一个一个地排列起来测量的体验。

2.不同长度的学习工具,如尺子、绳子、棍子、塑料制品、纸条等。笔、测量记录等。

3.搭建白雪公主家的活动场景:几张行军床,桌子等。

活动流程:

一、组织幼儿参观白雪公主的故事场景,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幼儿对测量的兴趣。

介绍:春天到了。白雪公主想装饰小矮人的家,但她有一个问题。你愿意帮助她吗?

二、孩子尝试解决问题——测量地砖,探索正确的测量方法。

1,指导思想:白雪公主要给小矮人的家铺地砖。她怎么能清楚地告诉瓦厂的工人地砖的尺寸?

2.孩子们试着用同样的工具测量。

3.引导幼儿比较测量结果,探索发现测量的正确方法。

讨论:为什么选择同样的工具测量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方法:准确找到起点,沿边缘线测量,用笔(拇指)画出标记,首尾相连。

三、幼儿尝试解决问题——测量床,探究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思考:白雪公主想为小矮人的小床做一个新床罩。你怎么知道床罩的宽度和长度?

2.老师介绍测量记录。

3.孩子自己选择量具进行测量。

教师巡视,观察了解孩子测量的情况;鼓励孩子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和记录。

4.引导幼儿交流测量结果,初步了解测量工具与测量结果的关系,积累测量经验。

讨论:位置测量值是否相同,数量是否相同?为什么?

总结:量具越长,测出来的结果越小;测量工具越短,测量结果越大。

四。活动的扩展:

引导选择2-3种自己感兴趣的量具对周围生活中的物体进行测量,积累测量经验。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孩子来说是一门非常享受的课程,因为游戏多了,孩子操作的机会也多了,但要让孩子真正理解这种教学活动的内容,并熟练、灵活地掌握,却不是那么容易。

大班数学教案第二部分活动目标:

1.探索并发现自然序列中一个数与其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2.学会用语言表达“X比X多1,X比X少1”。

活动准备:

1,教学挂图1~10的数字牌(一),教学挂图1~10的竖条牌(二)。

2、新房图(见附图1)、实物卡、邮票、铅笔。

3.童书第24页“填空什么”的材料;根据儿童读物1和3页上的标记(见附图2)、计数卡和计数卡的数量排列计数卡或计数卡的操作底板;“小动物之家”操作层(见附图3)和记录表(见附图4)。

活动流程:

1,感知小动物的新邻居。

引导孩子观察新房地图。这是那些小动物的家?他们住在哪个房间?

引导孩子认识2的相邻数。

老师:小狗住在哪个房间?它的邻居是谁?他们住在哪个房间?2号房间前面是什么房间?2号房间后面是什么房间?

师幼讨论:为什么1领先于2?3在2后面?

引导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2的前面是什么?2后面是什么?2到1怎么样?2比3又怎样?

2.体验三个相邻数字之间的关系。

老师出示1~10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匹配相应的数字。

引导幼儿观察5点卡片,体验相邻三个数之间的关系。

老师:图上有多少个点?你有邻居吗?它的邻居是谁?

老师:最接近5的是多少?5比4怎么样?5比6又怎样?

师:数字也有邻居,数字的邻居叫邻数。

组织幼儿讨论:一个数有多少个相邻数?这两个数字是什么?

教师;与7相邻的两个数字是什么?

老师:你从哪里知道它们是和7相邻的数字?

老师和学生是一样的:两个数字相邻一个数字,后面的数字是1,前面的数字是1。

3.知道2~9的邻数。

游戏“举牌”。

老师解释了游戏规则:老师报一个数字,让孩子们找出并举起与这个数字相邻的卡片的两个数字(大于1小于1)。

4.儿童操作活动。

完成“找朋友”。(2组)数数中间是什么?在它前后的空隙中有比它少的1和1个对象,说“圭记比X多1,圭记比X少1”。请在空白处打印出相应的点数,并告诉我它与前一个数和后一个数相比如何。它的朋友是什么?

完成“根据标记排列牌数或牌点”。(1组)根据标记排列红旗后面的号码牌或牌点,排列完后读一读,说说牌是按时间顺序排列还是倒序排列。

完成“小动物之家”。(群1)看看每栋房子有几层。每个小动物住在几楼哪个房间?在记录表上用数字表示出来。最后,告诉我每个小动物住在大楼的几楼几号房间。

大班数学教案第三条活动目标:

1.对统计方法和统计表有初步了解。

2.能够在“10”内分类记录农场的农作物和动物数量。

3.体验合作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教具:动物和农作物ppt,动物记录ppt,农作物1统计表。

2.学习工具:每组一份作物统计表,每人一份种子和一份种子统计表作业单;四个篮子里装着花生、红豆、大豆的种子(数量在10以内),一次性杯子每人三个,钢笔各一个,农场的小统计员几个奖牌。

活动流程:

第一,动物生活在农场,探索统计方法。

1.设定场景,“有很多小动物想住在梦想农场,农场工作人员想请孩子们分享,记录下来。”

2.对统计方法的初步了解。

展示动物统计数据,引导幼儿观察和理解统计数据。统计的时候找清楚对应的标志,把数字记录在它对应的格子里。

3.老师和孩子一起完成动物统计。

第二,尽量用不同的方法记录,共同完成统计表。

1.孩子们在菜园里看PPT,试着记录农作物的数量。

2.小组分工合作,记录作物数量。

讨论:有什么方法可以快速准确的记录这么多的农作物?教师指导儿童小组合作记录作物。

小组讨论,孩子们自己选择统计作物。

看ppt尝试不同方式记录,交流方式分享记录。

3.分组清点花园里的庄稼。

4.老师和小朋友* * *查看各组统计。

三、独立完成种子统计师:小统计师们,你们能独立统计农场的其他项目吗?那我们来个挑战吧!在孩子们快速而细心的活动结束后,将颁发“农场小统计师”奖牌。

1.孩子们检查各种种子。

2.老师提出了竞赛的要求。

3.儿童操作和教师巡回指导。

孩子们将种子分类并计数。

4.独立评价统计表,颁发奖牌,结束。

大班数学教案4的设计意图:

大班的孩子应该对打牌比较熟悉,可以玩一些简单的扑克游戏。但是,如果让孩子在生活中把扑克牌和数字联系起来,他们的知识和经验还是分散的,需要我们老师的引导和推动。同时,通过扑克牌的分类、搭配和对比,不仅可以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展孩子的数学经验和思维能力。大纲中指出,教育内容的选择不仅要适合孩子现有的水平,还要具有挑战性。扑克牌是儿童生活中常见且容易找到的材料。也符合大纲中提到的原则,教学内容既要贴近儿童生活选择儿童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要有助于拓展儿童的阅历和视野。

活动目标:

1,感受数学运算活动带来的快乐,体验游戏的乐趣。

2.通过猜谜游戏,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流畅性和敏捷性。

3.了解扑克牌,并能根据特点进行分类整理。

4.能够与同行合作,并尝试记录结果。

5.提高数数的兴趣和积极思考的能力。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通过观察,发现扑克牌的特征,并根据特征进行分类整理。

2.难点:通过猜谜游戏,发展孩子的逆向思维和流畅性、敏捷性。

活动准备:

几副扑克牌,PPT图片,音乐等。

活动流程:

一、认识扑克牌,和小朋友一起熟悉各种颜色和形状。

1.看PPT图片,介绍活动。

(1)小朋友,今天老师请了一位魔术师。他的名字叫刘谦。他曾经在春晚上为大家表演过魔术。让我们看看他在做什么。(打扑克)

(2)有哪些牌?(数字)除了数字还有什么?它们是同样的颜色吗?(不同)有哪些颜色?(红色、黑色)

2.老师展示一副扑克牌给孩子们看。老师:扑克牌上的数字是什么?有哪些模式?(梅花、方块、红心、黑桃)

总结:每副扑克牌都有一个顺序,除了J、Q、K,按照数字1-10排列。每副扑克牌有两种颜色和四种图案。

二、魔术游戏:猜猜哪位老师不见了:接下来,老师也想学学刘谦的魔术,和大家玩一个魔术游戏。你想玩吗?

1.介绍游戏方法:孩子从五张牌中随机抽取一张牌,老师说出抽取的牌。

2.老师准备五张卡片(1-5)和(6-10),让孩子随意画。看完卡片后,老师说出答案。

3.让学生猜老师为什么是对的。

4.总结:这些牌中缺少的牌就是抽过的牌。

5.老师出示1-10的扑克牌,让个别小朋友随意画,猜猜画出了什么。

三、分类游戏老师:扑克牌上有不同的数字,不同的图案,不同的颜色。然后我们还可以用扑克牌玩一分游戏。你想玩吗?(思考)

1.按颜色分:老师为每张桌子准备了一些卡片。请把卡片分成两个盘子。想想怎么分。

2、孩子来操作。让孩子们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鼓励孩子提出不同的观点)

3、根据图案:老师也要你把这些牌从2盘分到4盘。怎么分呢?想想吧。

4、孩子来操作。让孩子们说:你们组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要这样分?

第四,排序游戏

1,我发现我们8班的孩子很有能力。他们马上把桌子上的牌按照不同的颜色分成两部分,按照不同的图案分成四部分,但是每个人还是要排队。我该怎么办?

2.看,我这里有一个底板。底板上有什么?有什么用?(起点)

3、孩子来操作。

4.沟通:谁来告诉我们你是怎么安排的?(有的孩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有的孩子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真的很整洁。)

5、看PPT图片,老师的时间顺序和倒计时1-10总结:每副扑克牌有四种图案,每张扑克牌上图案的数量和个数是对应的。

活动扩展:

老师:我们今天用扑克牌玩了很多游戏。好玩吗?其实扑克里面有很多好玩的游戏,它可以站起来。扑克可以两个人玩,三个人玩,或者多人一起玩。今晚回家和父母打扑克。

活动反映:

本次活动的选材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年龄特点,同时利用幼儿已有的经验引导他们相互学习,以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幼儿在扑克游戏中提高学习兴趣,增加相关的数学知识,幼儿始终处于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教学效果更好。

大班数学教案第五条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在动手活动中比较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和可逆性,进行大胆独立的排序活动。

2.增强孩子对排序操作的兴趣,逐步发展孩子的思考、观察、比较和初步判断、推理能力。

3.孩子发现生活中有很多规律,体验到学习和思考的乐趣。

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1,重点:鼓励幼儿在动手活动中比较物体排列的传递性和可逆性,进行大胆独立的排序活动。

2.难点:引导孩子发现排序规律,学习排序。

活动准备:课件、拼图块、篮子。

活动流程:

第一,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初步了解法律。

1,向老师和小朋友问好。

老师:我发现我们的孩子都是聪明的孩子,也是努力的孩子。

老师:那么,你早上几点起床的?(6: 30, 6: 00, 7: 00 ...)老师:你起得真早。你是自己醒来的还是父母叫醒你的?(妈妈,爸爸,他自己,小闹钟)老师:孩子们,想想你们醒来后喜欢做什么。打哈欠,伸懒腰,揉眼睛。

老师:那我们就模仿刚才小朋友表演的动作吧!

老师和孩子边说边做动作:揉一揉眼睛,伸一伸,再伸一伸。(重复两遍)老师:现在我们真的醒了。接下来我们该做什么?老师:我应该先穿哪一件?(先穿上外套,再穿上裤子,最后穿上鞋子)老师:我们先穿上鞋子,再穿上裤子好吗?老师:那我们要做什么?(同样的顺序穿同样的衣服。)老师:那我们来做一下小朋友穿衣的顺序吧!

老师和小朋友* * *边做边说:外套,裤子,鞋子。外套,裤子,鞋子,(重复两次)

老师:接下来,我想给你看些东西。你认为是什么?(依次展示娃娃、衣服、裤子、鞋子的图片)老师:小朋友们看,东东起来了!我们向他问好!(小朋友向东东挥手打招呼)老师:现在,东东要穿衣服了。请你告诉他穿衣的顺序好吗?先穿上外套,然后穿上裤子,最后穿上鞋子。每天,你都按照这个顺序穿。老师把外套、裤子和鞋子按顺序贴好。一是穿上外套,二是穿上裤子,三是穿上鞋子。所以,你看,这种按照一二三、一二三……规律反复出现的现象,叫做按规律排序。

第二,引导孩子按照颜色和形状的规律进行分类。

1,老师:昨天,小白兔送给老师一条漂亮的丝带。它装饰着美丽的水果!(老师用一张图卡展示水果的规律)(苹果、桃子、梨)老师:刚才我们知道了穿衣是有规律的。所以,我们来看看这些水果的排列是否有规律。(引导幼儿观察水果的颜色和形状寻找规律)老师:小朋友真聪明!这些水果按照两个规则排列,一个是按颜色,一个是按形状。我们可以对这些水果进行编码,苹果是1,桃子是2,梨是3,这样就变成了123,123的规律...我们也称之为法律。

2.老师:(把水果取下来)我觉得大白兔的丝带可以更漂亮,但是需要有能力的小朋友用这些水果摆出不同的规则。谁能做到呢?(举手示意小朋友回答)请个别小朋友站出来定规则。孩子设定好之后,老师会带领全班同学进行点评,并举例告诉孩子其他的规则。

第三,让孩子找规律。

老师:刚才我发现很多小朋友都想试试水果排列法。其实不仅这些水果可以定时排出,我们的图文宝贝也很神奇!(展示三角形、圆形和正方形显卡)看,它们是...?(请小朋友回答,)

老师:这些图形宝宝可以排列出很多规律。你想试一试吗?

老师:那我们去哪里划船?请看看孩子们!老师:这是谁的房子?(兔子)

老师:你怎么知道?(蘑菇)(小兔子出来夸小朋友聪明)

老师:原来兔子建了一个新房子。看它多漂亮。它还在门前修了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但是兔子觉得小路光秃秃的,不好看,就想用瓷砖装饰一下。你愿意帮助它吗?

老师:我们可以用什么来代替瓷砖?(图形)(老师再次出示显卡提醒小朋友)老师:可以,但是兔子有个要求,瓷砖一定要铺整齐,不必要的瓷砖不要乱扔。孩子们能做吗?老师:接下来,请把椅子挪回桌子,和我们的图形宝宝一起铺平道路!一定要记得按照图形的颜色和形状的规律来铺设。让我们看看哪个孩子能制定出独特的规则!(教师巡回指导)

第四,老师总结并鼓励孩子在生活中寻找规律。

老师:其实除了孩子在这堂课上学到的有规律的排序,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有规律的东西是可以按顺序排列的。(白天黑夜,红绿灯)老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我们应该遵守规则的。比如穿裤子之前不能穿鞋,否则会带来麻烦。红绿灯要求我们遵守它的规则,否则会很危险。

老师:嗯,今天,孩子们都表现得很好。老师希望下课后,孩子们能在生活中找到更多的规律!放音乐《快乐拍手曲》

大班数学教案第六条活动目标:

1,初步感受3个数的加减,并能算出个数。

2.能够积极思考,提高理解和计算能力。

3.培养合作意识,喜欢参加数学计算活动,体验活动的成功和乐趣。

活动准备:

1.教具:人民币仿真,几个超市用品,捐款箱,人物徽章,统计网格,标题卡,收据,红旗,奖品,购物篮,6个塑料袋。

2、学校工具:仿真人民币、铅笔、作业本。

活动流程:

序言

1,老师和小朋友打个招呼,走线。

老师:孩子们,下午好!今天老师的房间里有很多客座老师。向他们问好。嗯,打完招呼,别看客串老师。转身和陈老师做朋友。陈先生今天将带你去一个非常有趣的地方。

老师:你好,我是郝好超市的陈经理。今天,我在这里邀请孩子们参加我们超市举办的“超市赢家”游戏比赛。你愿意参加吗?

老师:我们先排队,顺时针站在安全通道上,踮起脚尖,悄悄地走到超市。

2.网络游戏:快乐巴士

老师:多好的超市啊!健身器材这么多!咦,有玩具车!我们先玩个开车的游戏好吗?

老师:这是开往北京的“快乐巴士”。被我感动过的小朋友们,请先上车。

老师:孩子们,坐好了。我的公共汽车就要离开了。哔哔。现在公共汽车上有多少人?

老师:孩子们,坐好了。我的公共汽车就要离开了。嘟嘟,嘟嘟,你们快点上来。现在公共汽车上有多少人?

老师:孩子们,快坐下。我的公共汽车正在到达车站,嘟嘟嘟,嘟嘟嘟。请下车。现在公共汽车里还剩多少人?

大班数学教案7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探索,掌握物体的增减排列规律。

2、能准确描述语言中各种物体排列的规律。

3.初步培养观察推理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活动准备:

儿童绘本,珠子若干,各种颜色的圆珠若干。

活动流程:

1,链接有经验。

(老师戴一条普通的项链)老师:我脖子上有一条普通的项链。你觉得这条项链有什么规律?孩子说规律,比如灰、红、灰、红。

老师:我这里还有一条普通的项链。让我们看看规则是什么。

请找出我们教室哪里有规律。

老师:你想戴一条普通的项链吗?请戴一条项链,上面有你桌上的材料。

2.儿童自主探索物体增减的排列规律。

(1)老师介绍资料,要求探究:

老师介绍了材料。

戴项链时保持安静。玩完后把小椅子转过来坐下。

(2)儿童分组,探究增减规律。(提供三组不同的材料)

老师介绍了增减定律。

3.讨论交流探索成果,学习增减规律。

(1)引导发现增减规律

“红、黄、黄、绿、绿”中隐藏着三个数字。猜猜是哪三个?(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写出数字123)“我们按照这个规律再念一遍。”孩子们集体读出正确的规则:红,黄,黄,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绿。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三个数字。他们后面比之前多了几个数字?

总结:像这种,正在增加。

这个和项链是按升序排列的。

“绿、绿、黄、黄、红”中藏着哪三个数字?(老师根据小朋友的回答写出数字321)按照规则集体读数字。这次后面比之前多了几个数字?

总结:像这样,一个一个的减少就是递减规律。

通过提供的层次材料,尝试自主学习和运用增减规律。

4.评价孩子的操作,学习自查互查的方式。

大班数学教案第八条活动目标

1,孩子会说要买的物品和数量。

2.孩子学会用钱。

关键孩子学会用钱。

困难的孩子能说出要买的物品和数量。

要准备的活动

玩具卡,教室里的小东西,价格卡,骰子,分类表。我的数学运算资料,加减法运算资料,附加题运算资料。

活动过程

1,集体活动。

-要求孩子们三人一组工作。其中两个各取了一个分类表。第三个人开了一家银行,把硬币放在桌子中间。

-孩子们轮流掷骰子,根据骰子上的点数取出硬币。

-让孩子们在分类台上对硬币进行分类。

2.集体活动。

第一组和第二组:我的数学资料。

第三和第四组:加减材料。

第五组和第六组:附加材料。

3.活动评估。

让孩子听写作业清单,师生共同评价。

鼓励孩子参与操作活动,提高操作能力。

大班数学教案的教学目标9

1.物品可以根据颜色、大小等属性一一匹配。

2.在操作和游戏活动中,初步感知物体之间的对应关系。

3.学习如何整理学校工具,养成良好的操作习惯。

关键点:理解一对一的关系。

难点:按照一一对应的关系,生活中的物体会被配对。

要准备的活动

学习工具生日聚会卡,操作单第65438页+0 ~ 4,整理袋,整理标签。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老师展示教具中的三只熊,并创设情境:今天,三只熊(熊爸爸、熊妈妈和熊宝宝)要去森林里参加生日聚会。他们太帅了。他们都戴着漂亮的领结。让我们看看他们的领结是什么颜色。

引导孩子们指出熊爸爸戴蓝色领结,熊妈妈戴黄色领结,熊宝宝戴红色领结。

第二,运营探索

1.按颜色对应。

熊妈妈还为他们准备了三双鞋,但是他们应该穿哪双呢?让我们一起帮助他们。

教师展示教具中的三双鞋,带领幼儿指出三双鞋的颜色。

老师指导:这三双鞋是谁的?红色领结的熊宝宝搭配红色鞋子。妈妈熊配黄色领结配什么颜色的鞋?戴蓝色领结的熊爸爸在哪里?

让孩子操作学具,把学具里相应颜色的鞋子拿出来穿在相应小熊的脚上。

2.按大小对应

老师:三只小熊也为大家准备了精彩的击鼓表演。(老师展示教具中的三个鼓。)请仔细观察这些鼓的大小。他们对应的是哪个熊宝宝?

让孩子从学校的工具中找出相应的鼓,根据大小穿在相应的熊宝宝身上。

探索交流:告诉我,为什么要这么放?

交流总结:大鼓配最大的熊爸爸,大鼓配更大的熊妈妈,小鼓配最小的熊宝宝。

收拾好你的学校工具。

老师指导孩子们把学具里的熊宝宝、鼓、鞋分类,然后依次放入分类袋,贴上自己的标签。

第三,拓展游戏

1.完成操作页面第2页的活动。

请观察每张手图像中有哪些小动物,并将手图像与相应的小动物联系起来。它可以模仿这些动物的声音,增加游戏的趣味性。

2.游戏《触摸》。

老师带领孩子两人一组做游戏,一边念“摸”,一边做相应的动作,提示孩子轻轻触摸,避免受伤。

触摸它

和朋友一起摸,和朋友一起摸,哪里?鼻子碰鼻子。

和朋友一起摸,和朋友一起摸,哪里?肩并肩。

和朋友一起摸,和朋友一起摸,哪里?小手碰小手。

和朋友一起摸,和朋友一起摸,哪里?屁股对屁股。

四、活动结束

请小朋友说说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是一对一的?比如:碗和勺子,牙膏和牙刷,杯子和盖子,纽扣和扣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