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想知道豆腐、豆浆、豆干是怎么做的吗?

豆腐是最常见的豆制品,也叫水豆腐。主要生产工艺是制浆,即将大豆制成豆浆;二是凝固,即豆浆在热量和凝固剂的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也就是豆腐。

豆腐是我国素菜的主要原料。在我们祖先的记忆中,它最初是难吃的。经过不断的改造,逐渐受到人们的欢迎,被誉为“植物肉”。豆腐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不分季节,所以在蔬菜生产淡季,可以调整菜品的品种。

豆腐可分为南豆腐和北豆腐。主要区别是石膏(或盐卤)的量。南豆腐用石膏少,所以质地嫩,含水量在90%左右。北豆腐用石膏多,质地比南豆腐老,含水率85-88%。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美味又健康。

豆腐一般采用蛋白质含量较高的豆类,如黄豆、黑豆、花生豆等,可以用来制作。

豆奶是大豆研磨后具有良好提取特性的乳白色液体产品。豆浆是用优质大豆制成的。它充分利用植物蛋白资源,通过应用植物蛋白提高蛋白效价和生物学价值,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价值高。口感香醇,滑而不腻,常喝有益。是一种健康营养的豆浆饮料。市场上销售的豆浆品种多,价格合理,食用方便,很受消费者欢迎。据分析,豆浆营养丰富,特别是富含蛋白质和较多的微量元素镁,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B2等。,所以真的是很好的营养食品。豆浆也被西方营养学家称为“补脑”食品,因为豆浆中含有的大豆磷脂可以激活脑细胞,提高老年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

豆腐干是中国传统豆制品之一干豆腐的简称,是豆腐的再加工品。咸而爽口,硬而韧,久而不烂,是中国各大菜系中的美味。产于中国华南及华南地区。

豆腐干营养丰富,含有大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在制作过程中,豆腐干会加入盐、茴香、花椒、大料、干姜等调料。既香又鲜,还能长期食用,因此被誉为“素火腿”。

源流

编辑

中国是大豆的故乡,中国栽培大豆已有5000年的历史。同时,它也是第一个开发和生产豆制品的国家。

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以大豆(即糯米)为主食。农民不止一次地唱它:”

地里长满了大豆苗,人们一起去采摘。挑来挑去,篮之谷。七月烹葵花无声”。古人不仅把大豆作为主食,而且逐渐发展出豆腐、豆豉、酱油、生豆芽、榨油等豆制品,这是对人类的一大贡献。只有普通的豆腐至今风靡全球!

豆腐起源于汉代淮南王刘安。淮南王刘安,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王常陆的儿子,以其父之名为淮南王,都在淳淳居住了42年。刘安阳有几千个方士,都是神仙秘法。

红宝之道。在他的客户中,苏飞、李商、田友、金昌、左雾最为有名,被称为“八侠”。小八整天陪着刘安在寿春城北山上炼制长生不老药。刘安等人在炼丹时,偶尔点些加了石膏的豆浆,通过化学变化做成豆腐。古籍中有很多关于刘安发明豆腐的记载。关于刘安发明豆腐的书籍记载多达四五十种。要点总结如下:

《辞源》记载:“以豆为之。制作方法,泡水磨浆,去渣,煎成盐和卤汁,然后收集,也有人放入缸中用石膏收集。相传为汉代淮南王刘安所建。”

宋珠熙《刘秀叶菜》诗十三韵:“种豌豆难得,心疲;如果我知道淮南的艺术,我会发现丝绸和布料。

这是现存文献中最早的豆腐被称为“淮南术”的记载。

元《本草纲目》云:“豆腐之法,始于汉武帝刘安”。明叶子琦《草艺杂文》说:“豆腐始于汉代,

刘之术,淮南王也”。

明代诗人苏炳衡写过《豆腐诗》这首诗,说:“传淮南技最好,皮褪见本质。一轮磨流甘露,百沸汤滚雪花。瓦罐浸檐有影,金刀斩玉无疵。谁知味道,多在和尚道士。”

豆腐干

李明时珍的《本草纲目·骨补豆腐》说:“豆腐之法,始于南汉楚怀王刘安”。

陈明吉茹的《集书·辑佚》说:“豆腐为淮南王刘安所制”。

辛的《缘起》载:“六安始豆腐”。

王庆纪《原物会》说,西汉古籍中有“刘安制豆腐”的记载。史鸷·石鑫是完全可靠的。

明清时期方以智《物性志》说:“豆以为烂,出淮南王”。

古代历史遗迹是豆腐文化的考古学基础。中国第二届豆腐文化节期间,在古城寿县举办了“豆腐文化国际研讨会”。与会专家学者应邀参观寿县博物馆。看到了1965年4月寿县茶庵乡瓦房村出土的水磨。从出土文物来看,豆腐发明于汉代的时间和地点是毫无疑问的。

淮南王刘安发明了豆腐。在接下来的两千年里,豆腐制作逐渐遍布中国。全国各地的劳动人民根据地域特点不断改进,最终形成了中国的豆腐文化。第一届中国豆腐文化节于9月1990在北京和台北举行,并将淮南豆腐发明者刘安的生日定为中国豆腐文化节,每年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

生产工艺

编辑

首先,明确选择

1.1选料:选择不霉变、成熟、未经处理、色泽鲜艳、颗粒饱满、无虫蛀、无鼠咬的新大豆为原料,但新收获的大豆应存放2-3个月以上方可使用。

1.2除杂:生产中我们采用湿法分离的方法除杂。湿法分离法的原理是根据大豆与杂质相对密度的不同,浸泡大豆时,先将密度相对较低的草屑用水漂白,浸泡后再用溜槽和振动筛将密度相对较高的泥块等杂质去除。

第二,浸泡

2.1水:选用自来水浸泡,硬度符合软水要求。

2.2准备:根据日产量收集相应的黄豆,对浸泡池进行彻底消毒。

2.3耗水量:浸泡后大豆的吸水量约为1-1.2倍,所以先将大豆浸泡池注满1.5倍大豆量的水,再将大豆投入浸泡。

2.4浸泡时间和温度:温度和时间是决定大豆浸泡程度的两个关键因素。这两个因素相互制约,相互影响。温度低,浸泡时间长,但温度不能太高,否则大豆会加强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自身的营养物质。理想的水温应控制在15-20℃范围内。因为我们泡自来水,用的是自然水温,但是水温受外界环境影响很大。

2.5浸泡度:大豆的浸泡度不仅影响产品的产量,也影响产品的质量。适度浸泡的大豆蛋白膜是细胞状的,粉碎时能充分粉碎。蛋白膜泡后不硬,泡后太软。制作时,泡好的黄豆表面光滑无褶皱,豆皮不易脱落,手感好。常见的判断方法是将泡好的黄豆绞成两瓣,豆瓣内表面基本平整,略凹陷,手指易断,横截面泡过无硬心。

第三,提炼

3.1.研磨的目的和要求;大豆经过浸泡后,有一层蛋白质体膜,但为了使蛋白质溶于水,必须进行适当的机械破碎。从蛋白质溶解的角度来看,大豆破碎越彻底,蛋白质越容易浸出。大豆蛋白体的直径在2-微米之间,磨碎的大豆颗粒的直径细度在2微米以下。实际生产中,粉碎细度为100-200目,过滤细度为80目左右。

3.2.粉磨设备:粉磨设备有很多种,我们采用三级浆渣过滤法。

3.3.加水加水:黄豆泡好后,一定要用清水洗净,剩余的水沥干后才能进入磨机进行研磨。研磨时必须定量加水,水起以下作用:一是流水带动大豆在磨内润滑;二是磨机运转时会产生热量,加水可以起到冷却作用,防止蛋白质变性;第三,它可以分离研磨的蛋白质并形成良好的溶胶。

加水时,水压要恒定,水流速度要稳定,要与喂豆速度相匹配。只有这样才能使磨出来的豆浆细腻均匀,过大的水流速度会缩短大豆在磨片之间的停留时间,导致出料快,磨不细,出现颗粒状的豆酱,达不到预期的要求。水流速度太小,豆子会长时间停留在研磨盘之间。因此,蛋白质会因研磨板的加热而变性,从而影响产品产量。

豆腐干

第四,煮浆

4.1目的:蒸煮是通过加热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变性。一方面为制浆工艺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减少异味,提高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延长产品的保质期。

4.2蒸煮时蒸汽压力最好保持在600 kPa以上,否则蒸汽压力低,豆浆温度慢,通气时间长,带蒸馏水,豆浆浓度和产品质量难以控制。

五,一些纸浆

糊化是豆制品生产中的关键工序。其工艺是将凝固剂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加入熟豆浆中,使大豆的蛋白溶胶变成凝胶。即使豆浆变成豆腐脑,也有以下几个因素影响豆腐脑的质量:

豆腐干

5.1温度:豆浆的温度与脑斑时蛋白质的凝固速度密切相关。豆浆温度高,凝固速度快,凝胶组织易收缩,结构网眼小,保水性差,产品弹性小,硬而僵硬;豆浆温度低,蛋白质胶粒内能小,凝固速度慢,形成的结构网眼大,保水性好,弹性好。但温度过低时,豆腐含水量过高,反而缺乏弹性,脆而不形,故豆腐的适宜温度为86 1℃。

5.2豆浆浓度:豆浆浓度低,点后面形成的脑花少,保不住水,产品僵硬僵硬,产量低。豆浆浓度高时,生成的脑花块大,持水性和弹性好。但浓度过高时,容易上下翻动不均匀,产生白浆。因此,豆腐干的最佳浓度为7-8%。

5.3PH值:PH值越小,蛋白质凝结越快,豆腐脑组织收缩,品质粗糙。PH值越大,蛋白凝胶会越慢,豆腐花太软,不能含水,难以成型。所以豆腐的PH值最好控制在7左右。PH值较高时(高于7.2),可用酸性浆液水调节,PH值较低时(低于6.8),可用65438+调节。

5.4手动点脑操作要领:搅拌均匀,时间合适,搅拌强度适当。

六、蹲脑

蹲脑,又称浆胀或花作,是大豆蛋白凝固过程的延续。蛋白质网络结构不完整。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静止,才能完成固化,结构和组织才能稳定下来。蹲脑过程要安静,不要动,但是蹲脑时间要合适。太短凝固不足,太长凝固温度下降太多,不利于后续工序的正常运行和成品质量。所以干豆的蹲脑时间一般是65438。[1]

七、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