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帮忙介绍一下“香河老人不腐”的故事
我国一些深知东方传统文化精髓的专家,在对周凤臣老人现象进行调查后,断言香河民间肉身的世俗生活,会激起全世界对东方神秘文化的向往,这无可辩驳地印证了老子“人若死,长命百岁”的名言。
周凤臣生于光绪31(公元1905 11.2)年十月初六,香河县沭阳镇东北街人,10月24日夜生于京长子杨寿1992 11.45。
民国初年,周家去了北京。当时周凤臣八岁,不想进京,就留在香河县,和姑姑在一起。我姑姑很富裕,对她视如掌上明珠。按照封建礼教,他缠足,也觉得自己体弱多病。经常带他去寺庙烧香拜佛,布施增寿,为的就是保护他。
周凤臣老人从小天资聪颖,心地善良。饱受病痛折磨,目睹百姓生老病死,李从小立志学医救众生。但那是女儿家,姑姑受过封建礼教教育,藏在闺房里,不会读书写字,更难接触医学。姑姑父母到了20岁,舍不得嫁给她,就决定嫁给这个镇胡庄村杨景山的儿子杨世杰。
当老人嫁到杨家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当时由于世风日下,杨家的境况逐渐衰落,兄弟分家。迫于生计,她的丈夫杨世杰一年到头都在找工作。家里的一切,包括地里的重活,都扔给了老人周凤臣。可怜她虚弱的身体,一双小脚丫,疲惫不堪。现在村里的老妇人也提到,周凤臣的老人刚到地里,分不清草和苗,只好偷偷问孩子们。但老人生性坚强,吃苦耐劳,历尽艰辛,养育子女,勤俭持家,生活井井有条。
后来老公去了天津魏,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消息。一个村民发来消息,说他在天津没有生计,处境危险。老人周凤臣一听,就拖着儿子和女儿去天津找丈夫。历尽千辛万苦,终于找到了老公,把他救回家。从天津回来后,丈夫成了当地的会计,一家人也安定了下来。
周凤臣老人一生多灾多难,残酷的命运一个接一个地袭来。她有两个儿子和五个女儿。1940年,大女儿13岁。她刚刚老到可以为她分担家务和悲伤,却突然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夺去了生命。老人痛失爱女,肝肠寸断。
1968年冬天,35岁的大儿媳温玉兰突发脑溢血去世,留下四个孩子。老人艰难地承担起抚养四个孙子的重担。当时最大的孙女12岁,最小的孙子才两岁,而老公在村里当农民,常年挣不下几个工分。在北京工作的大儿子杨守德,每个月寄一点钱,维持一家几口。大孙女杨淑玲不得不辍学,过早地帮老人分担一些家务负担。因为生活实在艰苦,我被迫把小孙子杨学顺送给本县一户无儿无女的人家做养子,他因为哭闹被抱了回来。老人每次提起,都泪流满面。
1970年春天,一向强势的老公一夜未眠,离开了西部,让这个家没有了主心骨。1990年冬,二女儿杨也因重病去世,先于老人去世。老人又一次尝到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
老周凤臣一生饱受疾病的折磨。38岁那年,她得了重病,卧床40多天。她靠养活三个弟媳来维持生活。后来,老人的一位阿姨用民间疗法治好了他的病,并建议他从此禁食素食。老人同意后,病体逐渐康复。
1976年9月,为了养几个孙子,老人背井离乡,随大儿子一家搬到北京继续工作。直到80岁那年,他滑倒扭伤了左脚,才从繁重的家务中解脱出来。那年冬天,老人的右手突然溃烂,渗血,指甲全部脱落,让老人整整一个月彻夜难眠。在医院治不好的情况下,老人自己敷草药,又过了一个月才好。但是在那之后,我的右手失去了两年多的活动能力,吃饭的时候不能拿筷子。
到了晚年,老人依然一丝不苟地坚持在一日三餐前向佛菩萨献祭。她走路不方便,就一步一步扶着窗台和桌子在佛前烧香。实在走不动了,老人就在床上点了三根香,叫上三岁的孙女,帮她把香献给了佛祖。每当有人带来新鲜的水果点心,哪怕是几颗枣,老人都要先给佛祖吃。
秋冬季节,老人身体特别虚弱,子女从营养角度多次劝老人吃鸡蛋等东西。但老人依然不改初衷,告诫晚辈:“人要贪吃肉和鱼,吃一口就还一口。”
1992春节后,老人多次要求回香河,但儿孙们极力劝阻。直到8月份,老人实在克服不了,才把他接回老家安生。
周凤臣老人作为一个普通的农妇,无法理解儒释道的伟大经典,但她以一颗赤诚的心面对天地,以一颗慈悲的心面对人生,从而认识到世间善恶因果的本质规律和人生的基本规律。她不仅自己严格践行戒律,还通过各种方式教育后人。她的儿孙们只要提起老人,就会想起她经常挂在嘴边的五句话。这是她总结的做人的五条准则:第一,当你走向地平线的时候,要面对自己的内心,把心放在正确的位置;第二,多想想别人,不要只想着自己;三、滴水之恩,报之以泉;第四,钱是身外之物。生不能带,死不能带。不要太认真。第五,有人知道一个人做好事,有人知道他做坏事。最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为了教育家人相信因果报应,老人经常会问善恶终有报的故事来教育子孙,让他们多做善事。老人常说:“看评书,请问古人。好人最后会有好结果,坏人最后会有坏结果。这只是时间问题。”
老年人不仅在生活上关心他们的子女和孙辈,而且更注重他们道德品质的培养。尤其是对失去母亲,由她亲手带大的四个孙子,管得特别严。她认为,一个人只有从小接受教育,树立正确的善恶标准,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长大后才能走正道。所以,她在儿孙们很小的时候就告诫他们:“好好学,不要学坏,也不要学偷鸡摸狗,拔烟袋。”
周凤臣老人崇尚孔孟之道和仁、义、礼、智、信等东方传统美德。她以“万恶之先,万德之孝为先”的古训严格教导后代,重视他们孝道的培养。她还烙上了孝心,被后人称颂。
从1992 165438+10月10到165438+10月24日,老人给儿孙们进行了一次全面而深刻的关于未来品行的教育。她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家里每个人之前的所作所为,以及她心中的污点,让家人深信不疑,对自己人生要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原则有了清晰的认识。
这期间,围绕老人发生了几件耐人寻味的事情。1992 165438+10月9日,得知老人病重住院。我的大儿子杨守德开车从北京回来,带着几个家人去香河游玩。在通县加油的路上,遇到一个抱着孩子来乞讨的老婆婆。杨守德想念母亲,感到焦虑。此外,他的口袋里没有零钱,所以他让别人拿出一些零钱。但其中一个家属说,是坏人来骗钱,不给钱,就把钱赶走了。回到香河,没人提。然而在165438+10月10的晚上,老人居然感知到了事情的全部。她训斥孩子说:“乞丐不都是坏人。如果你没有零钱,给他们320也没什么!”她还问大孙子:“你还记得我以前跟你说过的话吗?”大孙子含泪答应记住。老人又说:“以后遇到修庙的,多给点钱。”
165438+10月18晚上,老人主动提出吃消炎痛,让家人打开几个当年随身携带的布袋。孩子们把行李一个个倒过来摇,努力了半天,还是没找到。这时,老人把家人叫到一起,意味深长地对他们说:“让你们找药是假的。我请你检查一下,看看我的行李里有没有值钱的东西。”你要明白,钱是身外之物。活着的时候带不走,死了也带不走。”面对行李中一堆针、线、脑碎片等生活用品,以及老人深邃清澈的眼神,一家人恍然大悟,泪流满面。
165438+10月19日上午,老人让全家打扫房间,给大家做了分工。一些干净的桌子,一些整洁的衣服和床上用品,一些干净的墙壁。老人特意安排她放最;不少于一个女儿和一个孙子打扫地面。那几天反复雨雪,屋里人来人往,地面又旧又厚。两人先是用铁锹铲,然后跪在地上,一寸一寸地用冷水擦洗。天气很冷,他们累得满头大汗。脏水倒在几个大盆里,直到露出干净的水泥地面。打扫完地面,拄着拐杖来的女儿奇迹般的放下拐杖,自由行走。
因为老人们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的子孙无论从事农业、政治还是商业,都尽职尽责、勤奋、诚实善良,没有不良嗜好。老人抚养的两个孙子,在高等院校深造后,都成了部队干部。他们在保护老年人未来的物质存在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因为生命的无常和众生的苦难,周凤臣老人行医救人的愿望一直无眠。据老人的大儿子杨守德说,她年轻时曾恳求丈夫杨世杰邀请一位身怀绝技的修行人到她家,向他请教如何治疗疾病、小儿惊风和各种农村常见病。然而,我感觉到了神圣的独角兽和谐的心跳,一个来自周凤臣的老人,永远不会忘记他的耳朵,并了解了他的真实故事。加上自己的刻苦练习,逐渐掌握了特殊的诊疗技能。遇到村民痛苦,长期治疗,老人只要动手就能摆脱疾病,而且用药简单。大部分是黑豆,桃枝,草木灰之类的,在庄稼院里比较常见。治疗儿童疾病,也是药店卖的儿童药,此刻有特效,不可思议。老人常年治病救人,积德行善,有求必应,名声渐渐远播。就连远在曲口镇的人也来求医问药了。村里人,尤其是妇孺,有了病有了灾都愿意来看她,方便又省钱。而且几乎没有再听说过老人手里治过的病。
根据家人和村民的回忆,周凤臣的老人在晚年有很强的特殊感知功能。1983夏天的一天,二孙女杨淑丽中午放学后没有回家。过了一会儿,一个同学跑来报告,杨淑丽被公交车撞了。一家人顿时慌了。老人一点也不担心。他像是提前知道会发生这种事似的告诉家人:“你们都踏实,淑丽没事。没必要满世界折腾。她很快就会回来。”果然,下午两点,一个司机带着杨树林走回家。肇事司机心有余悸地说:“撞了孩子之后,我以为就完了,就看到一团气体裹着孩子,滚出十几米远。我停下车,抱起孩子,向医院跑去。我检查的时候,根本没有内伤和外伤。”
杨淑丽自己也说:“车撞的时候,我摔得跟飞一样远,爬起来哪儿都不疼。我想回家,但是我叔叔不肯,我只好去医院检查。”
这位周凤臣老人是如何知道这样一件危及生命的事情会转危为安的,这将永远是个谜。杨的长孙,也遭遇了一场危及生命的灾难。当时他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大概只有老人自己知道其中的玄机。
周凤臣老人去北京生活后,大多数村民每次去北京做生意都会去看老人。往往客人一进门,老人就讲人家在北京干什么,同一个公司多少人等等。,都是准确的。如果有人找老人看病,她也是提前知道,先把病情说了,再把早已准备好的药拿出来,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早在1985年春天,她就对四女儿杨秀华说:“哦,我是一具尸体。”在随后的几年里,她也多次向其他女儿、孙子、孙女提及或暗示此事。当时家里人都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只是觉得老人年纪大了,没把这些话当回事。
1992 165438+10月,老人弥留之际,当着全家人的面说:“我的生意很大,不仅是香河县的,也是全中国的,最后是全世界的。”许多年轻的家庭成员面面相觑,没有人能理解老人的话。直到后来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家里人才恍然大悟。
周凤臣老人为自己的遗体在家乡的最终安置做了一个长远的规划。
目前家里老人用的土房子是老人自己在1963建的。当初生产队在村东头给老人安排了一个住房基地,但她看好这个地方。当时是村里老张家的;回你的房间去。老人毫不犹豫地换上了新木头。1976年秋天,老人去北京大儿子家住了。临走前,他把两个儿子分开,把家里的五个房间分成两部分,每个儿子两个半。大孙子劝老人:“我们全家都要去北京。这两栋老房子我们还需要谁住?”老人对此一笑置之:“这个你不懂!”
以后家里无论什么时候修房子,老人都会从孙子那里寄回一部分修理费。1989年9月,老人听说二儿子杨守玉要把老房子全部翻出来,于是专程赶回来,为两个儿子补办了分房手续。在老人的劝说下,杨守玉只好把自己的两间半旧房子拆掉重建。属于大儿子杨守德的两栋半土坯房,仍保持原状。如今,这座土房子对于老人遗体的安放和保护大有用武之地。1993年5月,人科专家在考察之初就指出,保存人类遗骸的最佳环境是农村的土炕。当专家们得知老人对这两间半老房子做了一系列的安排后,都赞叹不已。
1992 11月,周凤臣一位88岁的老人为了身体不腐烂做了充分的生理和心理准备,坚持了半个多月才停止呼吸。从破谷呕吐。排泄、咳痰、清洁口腔和身体,整个过程井然有序,让家属亲身体验和见证老人神奇的功能和非凡的环境变化。
165438+10月6日,老人突然身体不适,咳嗽,拒绝进食。经祥和医院确诊为急性肺炎,住院治疗。住院期间,老人出现异常呕吐。喝了一口水,他能吐出一碗呕吐物,里面有红色倒置的东西和黑色的小米硬物。
165438+10月10,老人强烈要求回家,子女怕老人回家有个三长两短,坚决不肯出院。老人说:“你再不让我回家,我就让你后悔!””孩子还是不同意。老人当时脉搏和心跳都停止了,呈现严重休克状态。孩子们慌了,哭着答应老人回家。老人立刻有了反应,呼吸、心跳、神志恢复正常。这种情况令人吃惊。中午,老人被接回家。
老人回家后身体极度虚弱,儿女们开始准备她的葬礼,当晚就把他抬到灵床上。但老人一直很清醒,不愿意躺在棺材上,家人把老人抬回了炕头。第二天,老人的身体状况有所缓解,家人开始给老人输液治疗。到15,老人身体基本恢复正常,开始要吃的。从那以后,老人的饮食习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以前怕冷一下子变成了怕热,家人只好给她吃冷饭,喝凉水。15早晨,老人9天不吃不排便,排便异常。大便呈喷涌状,带有大量粘性;颜色是紫色和黑色。之后直到老人停止呼吸,每天大便很多。
16凌晨,老人开始咳出很多痰,咳了三个小时。痰中含有丰富多彩、形状奇特的块状物。当晚,老人要求用冷水漱口一整天一夜,没有间断。
19早上,老人让家人用冷水给她擦身,用清凉油涂抹全身主要穴位。
当年,老人虽然躺在床上,但他的儿孙们对他们在外面的所作所为了如指掌。165438+10月9日,老人在香河县医院对小女儿说:“你大哥他们快来了。”五分钟后,老人的大儿子进了屋。110晚上,老人的小孙子杨学顺还没回来。家人安慰老人,说他很快会回来的。老人摇摇头说:“他明天才回来。”果然,第二天早上,杨学顺从许处匆匆赶回家。
165438+10月16,老人对他的大孙子和周围的人说:“我有很大的能力来阻止水(指的是点滴的药)。”当天老人不愿意再输液,家属坚持输给了老人。桂果医生在老人的胳膊和脚上扎了五次,每次都有血回流,但药水就是进不去,医生和家属只好作罢。
在这里,老人周围的特殊环境说明,更是让家人大开眼界。165438+10月16,老人告诉家人用红纸扎200朵大红花。家人做到了。165438+10月17下午4点多,按照老人的吩咐,家里20多口人聚在一起,把院子里的红花全部烧掉。半小时后。全家人在房子正南方的天空中看到了四个燃烧的火球,颜色呈玫瑰色,非常艳丽,直径一米多,持续时间3-5分钟。大孙子问大家:“你们都看到了吗?”大家异口同声:“是”。当大孙子转身进屋时,大火球也同时消失了。
165438+10月20日午夜,老人安排家人护送他离开香河,返回北京。老人躺在车里,头上盖着被子,但她知道车去了哪里。车子过了吴村桥,她说“我在通县”。公交车到了八王坟,她说“走四环”。到了健翔桥,她说“快到家了”。老人回到北京后,开始拒食。
165438+10月24日夜10: 45,老人自己拔掉了氧气管,说:“我要睡觉了,不需要了。”然后我平静的闭上眼睛,停止了呼吸和心跳。老人停止呼吸后,体温24小时不降。过了一个星期,他的四肢还是像往常一样软绵绵的,手背上甚至还流着血。他头部和太阳穴的血管清晰而有弹性。这段时间,老人孙子工作单位的相关领导前去探望,看到后大为惊讶。他们认为不能对老年人的处境掉以轻心。在随后的几个月里,老人的遗体在常温常压下自然脱水脱脂,包括酷暑季节,这个过程依然没有间断。老人停止呼吸前后的一系列元气活动和特殊环境的表现,是现在的思维永远无法解释的。
1993 5月初,中国人体科学工作者立即组成综合考察组,对周凤臣老人遗骸进行了科学考察,充分肯定了老人遗骸在世界上的宝贵价值,并配合有关单位将老人遗骸安置回村。随后,专家们在老人的家乡对她的身世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深入调查,了解到了很多与生命奥秘相关的宝贵信息。专家惊讶地发现,老人早就知道自己的最终归宿和身体的存活,并做了相应的安排。
专家还证实,周凤臣老人的遗体至今没有腐烂,留下了肉体进化全过程的科学观测资料,为我国人体科学研究提供了罕见的特殊生命进化的范例,为全人类留下了珍贵的遗产。老年人具有非常规诊疗、特殊心灵感应、异常现象等一系列潜在的人体功能,与世纪人体科学研究中需要突破的前沿科学密切相关。
中国著名的佛教徒在听到老人肉身离世的消息时,都非常欣慰和敬佩,充分肯定了老人修行所达到的境界,并提出了具体的安置建议。他们指出,在当今这个日益衰落的世界,老人出现了,并说她的事迹会教育和激励后代。老人的一生和德行,为今天如何修行树立了榜样。
现在,这位老人的遗体在周凤臣经受了几次严寒酷暑的考验,被停放在自然条件下。盛夏,室温可高达3O,相对湿度可高达90%。冬天,室温降到零度,老人的遗体依然完好无损。
一个普通的农妇,生活在河北省一个淳朴的农村,既没有高深的养生理论,也没有惊天动地的功勋。她只在小事上谨慎,在滚滚红尘中洁身自好。她一贫如洗,任劳任怨,不改初衷。她以一个孱弱的身体,却能成就如此辉煌的生命奇迹,真是给后人留下了无尽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