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生态学

1.药用植物生态学及其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利用植物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药用植物与环境关系的一门科学。2.中国有药用植物10科,特有植物10种?1菊科:菊花、红花、旋覆花、款冬花、紫菀、漏芦、佩兰、牛蒡子和苍耳子。蒲公英和麦冬(墨旱莲)分属两个豆科:乌拉尔甘草、胀果甘草、光果甘草、黄芪和蒙古黄芪,以及三个毛茛科:乌头属(乌头属)、草乌属(草乌属)、黄乌头属(关白附乌头)、短柄乌头属(短柄乌头)和甘草乌属。唇形科:丹参、黄芩、广藿香、广藿香、紫苏、益母草、薄荷、泽兰、藿香、荆芥和夏枯草,蔷薇科:乌梅、杏、桃、乌梅、木瓜、枇杷、金樱子、玫瑰和山楂。伞形科:当归、白芷、独活、前胡、藁本、川芎、羌活、珊瑚(北沙参)、党参、新疆阿魏、前胡、蛇床子和茴香。蓼科:何首乌。、拳参、虎杖(虎杖)、虎杖(虎杖)、虎杖、虎杖。五加科:刺五加、无梗五加、刺五加、三叶五加(日本五加)、红毛五加;百合科:浙贝母、川贝母、浙贝母、浙贝母、浙贝母、川贝母和百合、山丹、黄精、玉竹、芦笋、知母、重楼、麦冬、鸡矢藤10木兰科:红莲特有种:1白木香2天目山3冬虫夏草4 dal中药材质量的基本内涵。药用植物的质量是指中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材的质量及其临床疗效。评价药用植物的质量,一般用两个指标:一是化学成分,主要指药用成分或活性成分的数量,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等有害物质的含量;二、实物指标主要指产品的外观,如颜色(整体外观和截面)、质地、大小、均匀性、形状等。代表性中药材的质量内涵是:药性(药效谱)明确,化学成分群和各组分比例相对稳定,整体变化范围相对较窄,性状质量较好,最重要的是化学成分的整体稳定性和均一性。在中药材质量评价研究中,各学科对中药材的科学研究是揭露中药研究对象真伪的有效工具。一定要保证中医这个对象的系统性存在,不能把中草药分割成碎片来研究。在确切的科学研究结果证明中医评价中药材质量是错误的之前,应该认为中医对中药材质量评价的理解是正确的。4.中药材GAP种植及其主要内容?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GAP,药用动植物良好农业规范的简称)是为了保证中药材的质量,控制影响中药材质量的各种因素,规范中药材生产的各个环节乃至全过程,以达到中药材“优质、稳定、可控”的目标。5.光对药用植物的生态效应。光照大多数绿色药物都有植物,必须在持续的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积累有效成分,如脂尖、蛋白质、核酸、挥发油、苷类等。但各种药用植物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不同,如薄荷、菊花、山药、川芎、丹参、白芍、地黄、防风、延胡索等,都要种植在阳光充足的环境中,称为阳生植物。人参、三七、黄连、玉竹等。应种植在阴凉的环境中,称为阴生植物;还有许多药用植物,如贝母、郁金、百合、麦冬、生姜、党参、白术等,能在向阳或略阴的环境中生长,称为中生植物。因此,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喜光植物可以使枝条长得饱满,茎粗壮,叶厚,干物质积累得更多。如果光照不足,茎细长,叶片发黄,容易倒伏,影响药材的产量和质量。但是,喜欢遮阴的药用植物不耐直射强光。因此,人工栽培必须搭棚调节遮荫程度,才能正常生长发育。6温度对药用植物的生态效应2。温度药用植物从种子萌发、出苗、生长、发育到开花结果都需要一定的温度。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如亚热带药用植物砂仁喜高温,适宜生长温度为22-23℃;再比如吉林人参,它耐寒,在冬天-40℃的严寒条件下不会冻死,但仍能保持活力。药用植物一般在0℃以下不能生长,但0℃以上,生长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加快,35℃以上,生长会逐渐停止甚至死亡。最适生长温度为25℃左右。7.水对药用植物的生态效应。水分是植物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因为水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水在植物中含量最丰富,约占植物总重量的80%-90%。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植物生长发育,甚至导致死亡。不同种类的药用植物对水的需求不同。如甘草、麻黄、芦荟、景天等。,有发达的根或茎叶是肉质的,有发达的薄壁组织,能储存大量水分,称为旱生植物;再如莲藕、芡实、泽泻等。,因其传导组织简单,根系吸收能力弱,被称为水生植物。而黄连、细辛、秋海棠、蕨菜等药用植物抗旱性差,缺水影响生长发育,必须在潮湿或湿润的环境中栽培,称为湿生植物;大多数药用植物应生长在适度的干湿环境中,如白芷、白术、红花、生地、山药、丹参等。称为中生植物,而金鱼藻的根、茎、叶等。都生长在水下,这叫沉水植物。因此,在生产燕尾服药用植物时,需要掌握各种药用植物对水分的适应性,即同一种药用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对水分的要求是不同的。8.土壤对药用植物的生态效应。土壤是药用植物发展的场所和基础。土壤最基本的特性就是肥沃,所以能源源不断地供给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等养分。土壤由固体和液体组成。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复杂有机整体,固体部分是土壤的“骨架”。根据土壤粘度和砂质程度的不同,土壤可分为粘土、沙土和壤土。土壤pH值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通常用pH值来表示。简单的测定方法是将适量的土壤水溶解成土壤溶液,用多种石蕊试纸测定,然后与比色板比较。pH大于7的碱性土壤有涩味;pH值小于7的地方是酸性土壤,吃起来酸酸的;pH值等于7的中性土壤既不涩也不酸。大多数药用植物喜欢生长在中性或微酸性或碱性土壤中;然而,少数药用植物,如厚朴、栀子和肉桂,喜欢在酸性土壤中生长;枸杞、大枣、甘草宜在碱性土壤中生长。9.道地药材质量形成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所谓道地药材,是指某些药用生物品种在特定环境和气候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高、加工精美、疗效突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药材。它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古老的药物标准化概念,通过在固定的产地生产、加工或销售来控制药材的质量,是古代对药用植物资源疗效的认知和评价。道地药材的名称前往往有地名,以示其道地产地。如“陇西白条党”、“陇西黄芪”、“浙江八味”、“四大淮药”等,都是大家熟知的道地药材。地理环境非常复杂,土壤、水、气候、日照、生物分布都不完全一样。所以药物本身的质量,也就是治疗效果,是有显著差异的。首先是基因层面。遗传层面是从物种遗传变异与自然环境相关性的角度来研究中药材的道地性。目前对药用植物的道地性有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道地性由遗传因素决定,另一种观点认为道地性受遗传因素和地理环境的影响,但遗传因素占主导地位。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真实性主要是由生态环境决定的。从生态学的角度来看,长期的环境演变和同时存在的空间异质性决定了物种的遗传基因,因此从遗传基因与环境的相关性角度来研究道地性是解释道地性的基础。二是生态环境水平。生态环境层面研究道地药材的生境特征,包括地质环境、土壤环境、大气环境、水环境和群落环境。目前,对土壤环境和道地性的研究已经广泛开展。张忠义等专家对比了同一种金银花在五个不同产地的地质背景系统(GBS)和土壤理化条件,发现金银花的道地性受GBS制约,分布在大陆暖温带半干旱气候的中性或碱性沙土地区。赵等专家对道地和非道地当归种植土壤的物理性质、有机质和矿质元素进行了综合研究,认为生态环境是

形成当归道地性的主导因素。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这个层面上,道地药材生长的社区环境往往被忽视。植物生长的群落环境(包括群落组成和群落结构)是植物生长的关键因素,决定着物种的生存、多样性、演替和变异。多项研究表明,同种人工栽培药材的品质低于野生道地药材,且易发生病虫害。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人工栽培的药材往往是单一大面积栽培,忽略了野生群落微环境和植物化感作用对药材道地性的影响。因此,研究道地药材生长的最佳群落环境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调查药用植物资源时应注意生态环境(地质、地形、气体)。

气候、土壤、群落组成、群落结构等。第三是种内多样性水平。“种内质量变异有时大于种间差异”是现代道学的核心思想。冯雪峰等专家在分子水平上对黄芩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黄芩居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的18.83%,居群内变异占81.17%,种内差异远大于种间差异。解释:1生态因子、最小值因子、环境因子和限制因子生态因子是指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繁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所有的生态因素共同作用,形成了生物的生态环境。生态因子的分类。P11分类:气候因素、土壤因素、地形因素、生物因素、人为因素。最小因素:每种植物都需要某种和一定量的营养。如果其中一种营养完全缺乏,植物就无法生存。如果这种养分的量很少,植物的生长就会受到不利影响,这就是最小因子定律。环境因素:环境是指特定生物个体或群体之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个体或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构成环境的各种要素称为环境因子限制因子:一般指限制昆虫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的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赖于各种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其中限制生物生存和繁殖的关键因素是限制因子。也被称为主导因素。任何生物体总是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每个因素都不是孤立地作用于机体,而是许多因素共同作用。因此,任何生物总是生活在各种生态因素交织的复杂网络中。但在任何特定的生态关系中,在特定的情况下,某个因素可能起最大的作用。此时,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主要受到这个因素的限制,这个因素就是限制因素。例如,在干旱地区,水是限制因素;在寒冷地区,热量是限制因素;在光能到达的海洋部分,矿质营养是限制因素,如2会聚适应生活型,发散适应生态型,会聚适应与生活型,p16不同种类的生物,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往往形成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和手段,称为会聚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通过自然或人工选择形成,形态、生理、生态特征相似的种组称为生活型。差异适应与生态型。P17一组亲缘关系相近的生物有机体,由于生活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形成了不同的适应方式和手段,这种适应称为发散适应。通过自然选择或人工选择,由生物分化和适应而形成的具有不同生态、形态和生理特征的基因组称为生态型。(气候生态型、土壤生态型、生物生态型)3长日照药用植物、短日照药用植物长日照植物。日照必须长于某一临界日长(一般大于12 ~ 14 h),或者黑暗期必须短于某一小时数才能成花。如红花、当归、牛蒡、萝卜、紫菀、木槿、除虫菊。短日照植物。日照长度仅短于所需的临界日长(一般在12 ~ 14 h以下),或在黑暗期经过一定小时数才开花的植物。如紫苏、菊花、穿心莲、苍耳、大麻、龙胆草等。4生态位,栖息地生态位。P18是指种群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时空位置和相关种群之间的功能关系。包括三层意思:1。特定生物群落中物种的时空位置和功能关系。物种在环境变化梯度中的位置。群落中物种与其他种群关系的生态位原理。P19生态位原理:竞争排斥、有限* * *存在、长期* * *存在、泛化和专业化。生境(Biotope希腊语bios = life+topos = location)是指个体、种群或群落的生活环境,包括必要的生活条件和其他作用于生物的生态因素。栖息地是指生态学中的环境概念,栖息地也叫栖息地。生境是由生物和非生物因素共同形成的,对一个生物群落生境的描述通常只包括非生物环境。为了避免混淆,确定栖息地的这两种用途是很重要的。5临界需水期,最大需水期?需水量临界期需水量临界期是指药用植物一生中(二年生植物)或一年生长期(多年生植物)对水分最敏感的时期,称为需水量临界期。这一时期缺水导致药材产量损失,质量下降,后期无法弥补。植物最大需水期是指植物需水量最大的时期。

水分临界期是植物对缺水最敏感、最脆弱的时期,称为水分临界期。一般植物水分的关键期是新枝生长期、花芽分化期和果实膨大期。

需水量临界期是新梢生长期气温急剧上升,枝叶生长迅速旺盛,需水量最多,故称为需水量临界期。如果这一时期供水不足,生长会在早期减弱甚至停止。6.简述道地药材道地药材是指具有特定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的地区所产的药材。由于集中生产,在栽培技术和采收加工上有一定的讲究,因此比其他地区生产的同类药材质量更好,疗效更佳。正宗,就是正宗,就是正宗可靠。特定产地、特定品种、质量好、疗效好的药材;在中药材中,质量好、疗效好的药材是由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地和独特的生产工艺或加工方法产生的。7 .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P13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综合作用(作用不是孤立的,总是综合的)。互动(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主角(有几个或几个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直接和间接影响;舞台效果(。生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要求不同,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可替代性和有限的补偿功能。8.药用植物根据温度要求可以分为哪些类型?耐寒药用植物一般能耐受-2 ~-1℃的低温,短时间内能耐受-10 ~-5℃的低温,最适同化温度为15 ~ 20℃。如人参、细辛、百合、贝母、大黄、羌活、五味子、薤白、芦笋和刺五加。特别是根茎类药用植物,冬季地上部分死亡,地下部分仍能承受冬季0℃以下甚至-10℃的低温。2?半耐寒药用植物通常能短时间耐受-1 ~-2℃的低温,最适同化温度为17 ~ 23℃。如萝卜、板蓝根、黄连、枸杞、知母和芥末。在长江以南可以露天越冬,在华南各地冬季都可以露天生长。3?喜温药用植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果都需要高温,同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为20 ~ 30℃。开花温度低于10 ~ 15℃时,不适宜授粉或落果。如颠茄、枳壳、川芎、金银花等。4?耐热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需要高温,同化作用的最适温度为30℃左右,个别药用植物在40℃即可正常生长。如槟榔、砂仁、苏木、丝瓜、罗汉果、刀豆、冬瓜、南瓜等。简述了干旱对药用植物的危害。p961 .干旱会破坏原生质结构,造成细胞死亡,导致植物干枯。干旱使细胞缺水,膨胀压力消失,药用植物枯萎。3。干旱使气孔关闭,蒸腾作用减弱,气体交换和矿质营养的吸收运输变慢。干旱抑制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还可以削弱药用植物抵抗病虫害的能力。10.水生药用植物有什么特点?除了水生药用植物需要一定的水层外,其他药用植物主要靠根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土壤在适宜含水量条件下,根系较深,配置合理,生长良好;在湿润土壤中,根系不发达,多分布在浅层土壤中,易倒伏,生长缓慢,易造成根系呼吸受阻,滋生病害,造成损失;在干旱条件下,植物的根会深深地扎入土壤中,直到到达土壤深处。因此,在药用植物栽培过程中,必须加强田间水分管理,保证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以获得优质高产的药材。11药用植物污染的途径和特点1种子和种苗处理过程中的污染2中药材生长环境的污染,包括土壤、水、农药、重金属、放射性物质、大气等。3.产地加工过程中的污染,包括辅料等包装材料、加工机械和干燥场所的有害物质污染。12.药用植物利用中的几个问题?p2561 .过度消耗野生药用植物资源。2。药用植物基因资源的丧失。药用植物资源的无序开发。这门选修课如药用植物资源污染严重,苦不堪言。PPT不让打印考试用书,只能作为爱好。让我们尽情享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