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端午节到“五毒月”,这五件事要做好。

自古以来,农历五月被视为“毒月”。民间有“端午,天气热,五毒醒,不得安宁”的说法。人们认为农历的五月充满了疾病。

《伤寒论》中:“五月,阳在表,胃寒,阳在里……”似乎五月被视为多事之秋。

从中医和气候的角度来看,这种说法是合理的。

五月是正午,五行属火。此时天气转热,阳气达到顶峰,各种疾病、毒虫活跃。五月气温高,阳气易散于外,内则变弱。再加上空调房、冷饮,很多人会出现脾胃虚弱、湿疹、上火等症状。

古人认为“毒五月”最毒的一天是初五,此时五毒皆出,所以设立端午节是为了养生祛邪。

五月养生不仅限于一天,最好延伸到整个农历五月。

那么我们该怎么做才能抓住上帝安排的机会呢?

除了吃粽子,还有六件事要做好。

1,挂艾草驱蚊

在古代的端午节,许多农民会早起砍艾草和菖蒲,挂在门前,认为它们可以驱邪保平安。

这不是迷信,但有一定道理。艾叶和菖蒲都有挥发性物质,可以杀菌驱虫。这两种都是端午节期间药性最好的。五月的气候潮湿,而且是各种比预期高的毒虫。家里艾蒿、菖蒲一应俱全,相当于买了天然杀虫剂、消毒剂,蚊子都避之不及。

2.戴上药包,以防感染病毒

佩戴香囊是古人创造的“健康妙招”。古代男女会在端午节前后佩戴香包。

气味浓烈的桂枝、辛夷、丁香等中草药放在里面,爱美的女性还会放入干花,既能避免季节性流行病、驱蚊,又能去除汗味,让人一动就有香味。

3、蓝汤浴消灭病菌

端午,又叫浴兰节,正值盛夏,是皮肤病多发的季节,而此时正是一年中草木药性最强的一天。这一天采集的草药对治疗皮肤病和辟邪最有效。

古人常用兰草汤沐浴去污,民间有端午采药沐浴的习俗。汉代《大戴礼》说:“午后以蓝汤洗澡。”屈原《楚辞》说“浴兰怕浴花”,所以端午节又叫“浴兰”。

在这一天,我们也可以从药店洗澡,以摆脱邪恶的精神。

4、雄黄酒水可以杀死上百只昆虫

古语有云:“喝了雄黄酒,百病皆消。”古人认为雄黄的功效和气味可以抑制蛇、蝎子等昆虫。

在端午节,人们会喝一杯雄黄酒。有井的人还会把雄黄包在丝毛里扔进井里,以去除水中的毒。很多地方还把雄黄酒涂在孩子脸上的耳、鼻处,或在额头上写“王”,称为“画额”。也是为了驱邪。

说起来,最早使用雄黄的是道教。葛洪提到《抱朴子》中用雄黄泡酒,道藏有“神仙酒炼雄黄”的配方。人们认为喝这种酒可以“把死人埋在肚子里,开开眼,使人威武,入水使龙。”入山征服虎狼,入军征服五兵。后来逐渐在民间形成了对雄黄酒的推崇。

5、糯米香饺补肾益气

端午节当然要吃粽子。

粽子又名角粟,古人用树叶包裹成角状,称为“角粟”。贾思勰在《齐·姚敏书》中记载了制作“角黍”的方法,当时的主要原料是“黍”,即黄米。

唐代的粽子“洁白如玉”,主料是白糯米,形状变成了圆锥形和菱形。到了宋代,人们喜欢吃“水果粽子”,苏东坡有诗“粽子里见杨梅”。这也是今天蜜枣饺子的雏形。

中国讲究“民以食为天”,粽子由内而外体现了中医食疗养生的智慧。

比如粽子叶,常用的芦苇叶,荷叶都是取自天然植物。《本草纲目》记载,宗叶有清热止血、解毒消肿之功,治吐血、出血、小便不利、痈肿。

粽子里的糯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分,具有补中、健脾、养胃、止汗的功效。后来,人们加入了红枣、蜜饯、栗子、火腿、咸蛋黄等。,对人来说也是很好的营养素。

最后,你喜欢吃咸的还是甜的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