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历史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资料

我认为孟子是中国早期具有天人合一思想的人。

不逆农时,谷不能夺粮;如果你不会数数,你就不能吃鱼和乌龟。斧金及时入山,木木不能用。谷与鱼龟不能搏食,木与木不能搏用,使人失去生命,无怨无悔。养生死而无憾,王道之始也。——《孟子·惠亮·王上》

孟子主张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即“养在适当的时候”的思想。孟子劝人们不要用缎网捕鱼,这样可以让更小的鱼继续生长繁殖;采伐要遵循规定的季节,顺应自然,满足持续利用的需要。孟子教导人们,一切动植物的生长繁殖都有根据季节变化而发展生长的生态规律,所以一定要顺应规律,不要试图去打破规律。再者,人们必须按照万物生长变化的生态规律进行农业生产、伐木、收割、渔猎,适度获取生活资料。不要过度使用,会导致生态环境的失衡,导致灭亡。

如果得到了,没有什么不会长久;如果你失去了支持,什么都不会消失。——《孟子·告子上》

孟子在“与时进山”的同时,强调保护自然资源。“节约”很重要,不仅要适量取之,还要尽量减少人们对自然的要求,保持自然的原貌,也就是孟子说的“可以取之,不可以取之,可以取之便宜;可有可无,有伤”(《孟子·离娄》),使自然界万物繁衍旺盛,和谐有序,维持良好的生态循环系统。

孟子的思想中隐藏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重温孟子的生态伦理思想对于当今社会的生态建设也是十分有益的。孟子告诉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与时俱进”,顺应和保护自然,在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的前提下追求生态经济效益,在经济活动中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