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的教育内容

隋唐教育

隋唐时期,中国封建教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隋朝统一南北后,政治上废除士绅专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上实行均田法和租徭役法,促进了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文化、教育和科技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隋朝的统治时间不长。它建立了新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系,并为唐朝所继承和发展。唐代,在统一的中央集权统治下,封建文化教育高度繁荣。比如学校数量大大发展,基本教学制度确立,专门学校在学制中也占有一定地位。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封建学校教育体系。

一、隋唐时期的文化教育政策

(一)振兴儒学

东汉末年至魏晋南北朝,社会动荡,儒学地位下降,佛道日益兴盛。隋文帝即位时,意识到三教皆可。教育人民,培养人才,就要崇儒兴学。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唐高祖的李渊是“相当不错的儒生”。为了提高儒学的地位,郭子学派建立了周公庙和孔庙,四时祭祀。公元624年,发布《劝学书》,要求“重视本息,提倡儒学”。唐太宗李世民更是推崇儒家思想。即位前,他在宫中建立了一座文学馆,并召来方、等十八位儒者为学士。贞观元年,孔子受命为贤,颜回为师。贞观四年,下令在各郡各县建立孔庙。贞观十四年,圣旨孔与其他儒教一起撰写了《五经正义》,颁布于天下。这是历史上第一部由官方出版的儒家经典权威著作,成为全国官学的统一教材,在每年的明经考试中也被作为标准。唐朝以后的皇帝基本上都是尊儒的。

(2)融合佛道。

隋唐提倡儒家,但在强调儒家的同时,也提倡佛道。佛教和道教都是宗教,都主张超脱世俗,积德行善,有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特别是佛教和道教对于生死观都有一套理论。比如佛教提倡“生死轮回”、“因果报应”,以求死后超生。道教研究养生之道,实践长生不老之术。这些对封建帝王甚至普通百姓都有很大的诱惑。纵观整个唐代,虽然儒释道三家之间存在矛盾,但总体而言,儒家在政治上占主导地位,而佛道只是作为信仰和精神寄托。

二、隋唐时期学校教育的发展

隋朝初期,学校的发展受到重视,并作为一个重点,首先促进了京都郭子寺。其中,五门学问是郭子、国子监、四书、书法和数学。随着学校的发展,管理组织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原来郭子寺是太常寺的下属部门,后来规模逐渐扩大,事务也多了起来,需要独立设置。593年,郭子寺从太常寺分离出来,改名为郭子学校,成为独立的教育领导机构。607年,郭子学校更名为国子监,郭子将葡萄酒作为教育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