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鼓
节气指的是二十四节气和气候。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为指导农耕而制定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和智慧的结晶。立春,立春,源于农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意思是太阳达到315时,落在每年公历2月3日至5日之间,表示春天的开始。从这一天到长夏的这段时间叫做春天。雨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二个,在每年的2月18-20之间。太阳位于黄经330度。这一天,通常出嫁的女儿会回家看望父母,给母亲送去一根红绸和一锅炖肉。景哲景哲,古称“气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3月6日左右,太阳达到345时,二十四节气说:“二月节,万物震动,震动即打雷,故称蛰,是蛰即走。春分是春季90天的中点。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0度(春分)的那一天。春分那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南半球是秋分。春分是伊朗、土耳其、阿富汗、乌兹别克斯坦等国的新年,已有3000年历史。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4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15经度时开始;”二十四节气》:“到此时,三月之事,皆清净明了。因此,清明节总是阳历三天中的一天:4月4日、4月5日和4月6日。谷雨,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每年4月19日至4月21日,谷雨被视为太阳到达黄河经度30度时,源于古语“雨生百谷”。同时也是播种、插秧、订豆的最佳时机。气象专家介绍,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谷雨节气的到来意味着寒潮天气基本结束,气温回升速度加快,对谷类作物生长十分有利。长夏,长夏,是每年农历五月五日或五月六日的长夏。”斗指东南,维为长夏。从此万物长大,故名长夏。“这时,太阳的经度是45度。天文学上,长夏说,告别春天,是夏天日子的开始。在气温明显升高、酷暑来临、雷暴增多、农作物进入旺季的时候,人们习惯把长夏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小满小满是夏天的第二个节气。意思是夏作物种子饱满,但不成熟,只是小而不饱满。每年5月20日至22日,太阳到达黄经60度时,视为小满。芒果种子一般在6月6日左右,此时太阳到达黄经75度。芒籽的字面意思是“有芒的小麦快收,有芒的水稻可以种。”《月令》七十二候吉杰:“五月节,谓谷中有芒长。“此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黄梅季节。夏季至日夏季至日,每年公历6月21或22日。在夏季的至日,太阳对地面的直接照射达到一年中的最北端,几乎直接到达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最长,越往北越长。小暑,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一天,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阳达到105时为小暑;暑热,意思是热,是小热,不是很热。表示天气变热,但还不是最热的,全国大部分地区基本符合。全国各地的农作物都进入了旺盛生长期,需要加强田间管理。大暑,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7月22日至24日之间,太阳到达经度120。此时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期,气温最高,农作物生长最快,大部分地区旱涝风灾最频繁。抢收庄稼和种子,防旱排水,管理田地,都很重要。有喝茶、晒姜、烧香等民俗。立秋,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3个节气,每年8月7日或8日落在立秋。”秋天”意味着夏天凉爽,意味着秋天的开始。当我们在初秋到达时,梧桐开始落叶,所以有一个成语“当你失去一片叶子时,你就知道秋天了”。从字面上看,“秋”字由“谷”和“火”两个字组成,表示五谷的成熟。秋季是天气由热转冷,再由冷转冷的过渡季节。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4个节气。8月23日左右,太阳到达经度150。”二十四节气":"七月中旬,此地将止,暑气止于此。“从那以后,中国长江以北地区的气温逐渐下降。夏令时的“地点”是“终止”的意思,夏令时的意思是“酷暑正式终止”。因此,有一种说法:秋季为夏季炎热而战是指从秋季开始到夏季炎热的时间。虽然感觉上已经到了秋天,但是夏天的热度并没有减少。白露白露,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五个。每年八月中旬(西历九月七日至九日),太阳达到165度时为白露。”二十四节气》说:“八月,阴渐重,露凝白。“随着天气越来越冷,你会发现清晨的地面和树叶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为夜间水蒸气凝结在上面而得名。古人用四季搭配五行,秋天是金色和金白色的,所以用白色来形容秋露。进入“白露”后,晚上会觉得有点冷。俗话说“十八盆暑,不露身于白露。“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夏天还热,每天一定要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千禧年,不要赤膊裸身,以免着凉。还有一句话:“白露白扇,秋分稻美。“这意味着如果白露前后都有露水,晚稻就会有好收成。秋分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九月二十二日或二十三日。南方的气候从这个节气开始下降。第一,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接指向地球赤道,所以一天分为24小时,各12小时;世界上没有极端的昼夜现象。秋分后,北极附近的极夜范围逐渐扩大,南极附近的极日范围逐渐扩大。寒露就是寒露,每年10月8日或9日太阳达到195时就是寒露。”二十四节气》说:“九月,露水寒,会凝结。“寒露是指温度比白露时低,地面上的露水更冷,即将凝结成霜。寒露时节,南岭及以北广大地区已入秋,东北、西北地区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冬季。初霜,初霜,65438+23十月是我国传统节气“初霜”。初霜节气是指天气渐冷,初霜出现。它是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的开始。在初霜季节,保健尤为重要。民间有句谚语“一年不如补初霜”,可见这个节气对我们的影响。立冬,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165438+10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度。李,也意味着冬天从此开始。冬天意味着结束,意味着庄稼要在收获后收割。中国把立冬作为冬天的开始。小雪小雪,165438+10月22日或23日是小雪节气。东北风开始成为中国的常客,气温逐渐降到0℃以下,但地球还不算太冷。虽然开始下雪,但是雪量不大,所以叫小雪。此时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导致天地不通,阴阳失调,万物失去生机,天地闭塞,转入严冬。黄河以北地区将出现初雪,提醒人们是时候御寒保暖了。大雪“大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2月7日或8日,65438+,此时太阳到达黄经255度。”二十四节气》中说:“此时,雪量丰富。“大雪意味着天气更冷,降雪的可能性大于小雪。这并不意味着降雪量一定很大。相反,大雪过后,各地降水进一步减少。东北、华北6月5438+2月平均降水量一般只有几毫米,西北地区不到1毫米。大雪和积雪按降雪量分类时,降雪量一般为5.0~10毫米,冬季至日是中国农历的重要节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冬季的至日通常被称为“冬季节”、“龙至日节”和“亚洲新年”。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中国就已经用土规观测太阳,确定了冬季至日,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时间在阳历65438+2月265438+2月的0到23之间,是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个时期。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也有北方吃饺子,南方吃饺子和南瓜的习俗。谚语:“冬天至日来的时候,吃饺子。“小寒是第23个节气,在公历65438+5-7十月之间,太阳位于黄经285度。对中国来说,小寒标志着一年中最冷一天的开始。根据我国的气象资料,小寒是最低温度的节气,只有少数几年的大寒温度低于小寒。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每年65438+10月20日左右,太阳达到300时,为大寒。二十四节气:“十二月中旬,前遇(小寒)。"分时分时引自《三礼义》:"大寒为中,上形为小寒,故称大寒之极,故称大寒。“此时寒潮频繁南下,是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中最冷的时期。风大,气温低,地面积雪不融化,呈现出冰天雪地的寒冷景象。在此期间,铁路、邮电、石油、海运等部门要特别注意采取措施,尽快防范大风、暴雪等恶劣天气。农业要加强牲畜和越冬作物的防寒防冻。
二十四节令鼓是根据中国的节气编制的,是马来西亚华人社会的创造。这首由已故艺术家陈与诗人陈再奇(小满)于1988年共同创作的《天地鼓乐》,经久不衰,且日渐流行。除了在马来西亚深耕,也在世界各地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