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汉武登门求仙求药。这里真的有神仙吗?

可以看到海和海的分界线。这太奇怪了!

蓬莱、方丈、瀛洲是海上三座古老的仙山。

这三座仙山最早的记载出现在战国时期。《山海经》曾写道:蓬莱山在海中,上有仙人,各宫金玉,鸟兽如云,在渤海中。

后来在《史记》、《汉书》中也有记载:流传于渤海,离人不远。盖味者为上,皆神仙仙药遍地。它的动物和动物都是白色的,而金银是宫殿宫殿。不到则已,状如浮云;当我到达时,三神山生活在水下,当我接近它时,风需要带我离开,但我最终无法到达云层。《史记·武帝本纪》也写道:在张健宫中,有一大片液体,包括蓬莱、方丈、瀛洲,像海里的龟鱼之属。

《山海经》、《史记》、《韩曙》是不同的古人写的,时间相差几百年。但他们对三仙山的描写有相似之处。比如都提到“金玉宫空,百兽皆白”。一家之言不可信,三人成虎。所以从战国时期的齐威王(当然他信一家之言)到秦始皇、汉武帝,都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海上求仙。其中最著名的是徐福,奉命带三千少男少女到东方求药,未果。他回去是怕秦始皇被定罪,在今天的日本定居。现在网上流传的日本人都是当年徐福的后代。据考证,这种说法并不准确,但也从一个角度反映了古代帝王对仙山的极大向往。

蓬莱、方丈、瀛洲在哪里?

海上——山东烟台毗邻蓬莱的黄渤海交界处。古人在此远眺大海,见“金玉宫,鸟兽皆白”。当他们来到那里时,他们被风引领着,最终到达了。看得见,看不到,因为古人看到的只是海市蜃楼。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因素,在这里看到海市蜃楼的概率较高。

只是遥不可及,这份浪漫却给了人们对蓬莱的美好想象。由此,这里诞生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传说,使蓬莱成为大家心目中的人间仙境。

因为这些古物都是神话,蓬莱成了著名的旅游城市。这个小小的县级市,拥有两个5A级景区——蓬莱阁、八仙渡、三仙山,这在中国是不多见的。

今天,我将带你参观被称为“四大名楼”之一的蓬莱阁。

蓬莱阁建于北宋嘉祐六年(公元1061),栖息于丫蛋山顶,俯瞰黄波两海,与黄鹤楼、岳阳楼、王腾亭合二为一,成为“四大名楼”。

蓬莱阁是蓬莱阁中最著名的景点。此外,景区内还有蓬莱水城、三官庙、古船博物馆等景观。不仅可以一窥道教神仙文化,还可以领略古代军港的军事斗争岁月。

接下来,我们将按照观光的顺序逐一游览这些景点。

北沃都司府

为抵御倭寇,加强海防,明太祖朱迪在著名抗日名将戚继光曾经镇守的蓬莱水城设立了日军武将总督府。

府邸前的牌坊和影壁:

门前两棵苍劲挺拔的古树,展现了这座建筑的悠久历史。

准备日本首都的牌匾:请注意右边对联上的“鱼道村”字样。这里在宋代就已经是军事建筑了,叫做“鱼道村”,是北宋政府为了抵御契丹而建立的。在此基础上,明朝建立蓬莱水城,以抵御日军。

北卧都司府是明代建筑群,有五个院落,依次为义门、大堂、二堂、官邸、方上。

易门:镇海平江

在易门两侧的厢房里,陈列着日本政府的历史沿革、各种明代火器、军服等内容。

准备日本政府总部地图:最高指挥官是正二品官。

明军的盔甲:

敌人的盔甲:不得不说,短了不少,难怪叫“敌人”。古代日本人好像很矮。(怎么看起来有点像《星球大战》里帝国军的盔甲?)

敌人的雕像:

敌人信的八旗菩萨;

明代战船:

接下来是大堂:大堂前面的旗杆真高!

白色拱门:

这可能是明朝将领商议御敌之策的地方,门楣高挂“保家卫国”:

大厅里的将军们正在讨论战事,地图上方的“海波平”三个大字格外显眼:

佛郎吉:这三个字在明朝最初叫葡萄牙,后来它的火炮也叫佛郎吉。了解欧洲历史的朋友都知道,葡萄牙(还有西班牙)是大航海时代欧洲的霸主,殖民地遍布全球。明朝嘉靖元年(1522),明军在广东新会西草湾战役中击败了葡萄牙侵略者,缴获了他们使用的新式火炮。从第二年开始,明朝大量仿制。与明代传统器物相比,佛郎机具有装弹方便、射速更快、射程更远的优点。

虎蹲炮:发明于明朝嘉靖年间,可射出数百发小型弹丸,杀伤力极强。

鸟铳:用缴获的日本铳制成。它是用火柴绳发射的,一根火柴绳可以重复发射。

当然还有大刀长矛等各种冷兵器:

在这个“名思”馆里,展出了登州(古称蓬莱)的建筑历史和古代著名的抗日将士。

前面已经提到,鱼道寨是在宋朝中期为了抵御契丹而建立的,而在此之前,邓州已经是沿海的军事重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作为齐国的出海口,就有了军事运输的功能。汉武帝由此在庙岛群岛一带的朝鲜用兵,开创了中国在海上用兵的先河。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它已经成为南北之间的水上交通枢纽。司马懿曾经从这里率军渡海攻打辽东。隋唐时期,朝鲜发生了十余次大规模战役,建船、造兵、造粮,邓州港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海军基地。

邓州抗日名将:除了戚继光,这些名字也要记住:陈璇、卫青、宋营长、万士德、李。

戚继光的战刀:

第一官邸:

这里陈列着古代抗日军事理论家及其著作。他们有的研究战略战术,有的改良武器装备,有的研究兵力安排,为中国海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郑若曾:我对日本和周边国家有深入的研究,写了很多书。其中《日本地图编》绘制了日本全图和侵略路线图,介绍了日本的历史地理、语言、中日关系史、日本船只、日本刀、日本战术等。《备图》的编纂,详细收录了倭寇的史料。他还制定了50条切实可行的海防策略,以确保明朝中后期东南沿海地区的稳定。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郑若曾做到了,但相比之下,300多年后的清政府却是如此无知自大,连入侵的敌人从哪里来都不知道!

毛:我从小就喜欢看军事书籍,成年后更熟悉用兵方略和边塞情况。他用了15年的时间,收集了2000多种兵家兵法书籍,编成《军事史》,详细记载了航海图、阵列图、兵器图等丰富内容。

徐光启:明代著名科学家、政治家,天主教徒。他为17世纪的中西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曾与意大利人利玛窦讨论知识,研究欧洲的先进技术,研究火器的制造和使用理论。他主张引进、仿制和使用西方先进火器。天启六年(1626),袁崇焕镇守宁远,用进口的西洋大炮击退了努尔哈赤的进攻。

他把科研成果应用于军事实践,把军事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成就突出,影响巨大。著有《许失言》、《兵家战术之战术》,译有《几何原本》、《太西水法》等。

崇祯皇帝命徐光启为赤夷大炮做诏书;

决胜千里:明代几个著名的海战——望海国之战、王江泾大街之战、于恒之战、吕梁海战等。这里陈列着福建漆画。这些战斗反映了抗日斗争的残酷性,显示了中华民族保卫家园的坚强决心和神圣不可侵犯的英雄主义。

最后一栋楼:

机翼:

绕过大楼,还有一个小花园,鲜花为严厉冰冷的日本政府带来一丝温柔和美丽。

“防海之制,谓之海防”。明朝之所以能够成功击退敌人,是因为发展了优于敌人的武器,训练了一支能打好仗的军队,制定了有效的防御策略,也是因为重视和了解敌人。这是明人战斗经验的总结,也是留给后人的宝贵财富。

蓬莱水城

蓬莱水城是一个大景区的总称,包括上面介绍的北洼首府。蓬莱水城的历史在上面的文章里已经简单的提到了,我在这里再补充一些。

蓬莱水城位于丫蛋(蓬莱阁所在的山峰)的东部,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代。宋二年,在这里建了一个箭鱼村,供休战船只使用。明洪武九年,在原箭鱼村基础上建水城,以海制山。形势很严峻。其水闸、防波堤、平浪台、码头、灯塔、城墙、敌台、炮台、护城河等港湾建筑和海防建筑保存完好,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军基地。

穿过一座名为“郎平宫”的建筑,著名抗日战士戚继光的雕塑矗立在眼前:雄伟壮观,英姿飒爽。

到了明朝,当年的炮台还留在水城城墙的废墟上:

再往北,穿过“太平楼”,更靠近大海。看来“太平楼”如其名,是最后的“太平之地”,粗糙的城墙是战时的前沿。

在沿海修建的古城墙上,蹲伏着一门清朝的铁炮,铸造于1841(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山东巡抚拓跋扈部准备山东海防时。与西方列强相比,清政府的装备已经落后太多,远没有明朝中西的微小差距。

墙下,一条长长的沙滩伸向大海:

从城墙上俯瞰丫蛋上的古亭:这是传说中八仙为酒而战,酒飘洋过海而醉的地方。

远处驶来一艘摩托艇,轰鸣声将人们从过去的传说中拉回现实:

他来的时候回头看古楼,写了四个字:风浪。我想,在闲暇之余,古代抗日的将领和将士,一定会坐在这座楼里激情饮酒,听风观浪。战时以血杀敌,闲暇时自由快乐,也是一种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

蓬莱阁

狭义的蓬莱阁是指最著名的阁楼,而广义的蓬莱阁是指散布在蓬莱阁周围的宫殿、寺庙、宫观等古建筑。它包括三清殿、吕祖殿、苏公庙、天后宫、龙宫、蓬莱阁、弥陀寺等。这些古建筑诠释了古代道教神仙文化。

第一个到达的地方是白云宫。(按游览顺序由东向西)

宫殿里没有寺庙,但看起来像个公园。花园里有一个花坛,绿木是中间的一根柱子:

绕过花坛,我来到了上清宫和吕祖厅。

吕祖,也就是吕洞宾,是献给吕祖的雕塑:

往前走,来到赵普楼,它是最显眼的塔,正好可以俯瞰墙上的蓬莱阁,也被称为灯塔。

该建筑建于同治七年(公元1868)。当时,赵普大楼用油灯在夜间照明,作为船只夜间航行的灯塔。

这里,是蓬莱阁景区的最高点。往南可以俯瞰整个水城的景色(雾太大,凑合吧):

北面是大海。在一定的天气条件下,你其实可以看到渤海和黄海的分界线!(去的时候有雾,看不到。)那就奇怪了。海洋是一个有机整体,但边界是人为划定的。如何才能看到边界?

原来东边的黄海是深蓝色的,西边的渤海是浑浊微黄的(受海底海沟影响),所以形成了明显的分界线。我在网上找到一张图片,你可以看看:

这里还有一座苏公庙。苏轼曾在邓州工作过一段时间,但不忘体察民情,所以建庙纪念。神社里有一件宝贝(据导游说)——一块刻有海城诗的石碑,充分体现了苏轼的书法风格,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和书法艺术价值。

碑上有苏轼的名句:东云空,神仙无暇悟。撼浮世生万象,哪有飞鸟藏珠的宫殿?

接下来来到了蓬莱阁,景区最深处。由于景点密集,游客众多,我们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将阁楼尽收眼底:

二楼有“碧海春融”四个大字:

相传,八仙参加完王母娘娘的蟠桃节回来,在蓬莱阁下棋喝酒。铁拐李建议道:“我们何不借着醉酒的心情来一次越洋旅行?”神仙们欣然同意。为了显示他们的神奇力量,八仙使用他们珍贵的船只作为渡海工具,而不是乘船渡海。谁知下海时与王子龙三发生激烈打斗,惊动了南海观音菩萨,观音菩萨介入,海上万里有静波。八仙告别观音菩萨后,带着自己的珠宝漂洋过海。

二楼有八仙渡海的壁画和雕塑:

下面这张照片是景区里的一棵奇怪的树——汤怀。建的时候就种在这里了,有上千年的历史了。汤怀每年春天发芽,比其他槐树晚一个多月;深秋,别的树都落叶了,它还留着绿色的果实。

相传,这棵树是铁拐李和吕洞宾下棋时用来遮阳的。种下后瞬间长这么大,几千年都没变过。

山还是供奉妈祖的,为什么要用木条隔开?

据说妈祖从不结婚,但在古代,处女必须待在闺房里。

下面两个词“福”和“寿”有丰富的含义。其作者是五代宋初著名的道教学者陈抟。他推崇黄老之学,注重养生,活到118岁。

如果仔细鉴别,“福”字可分为天、给、宇、福四个字,“寿”字可分为福、林、福、寿四个字。这八个字正好是一句绝妙的四字古诗:“福临佛手,天福”。它充分体现了注重生态平衡和保护自然环境的思想,也寓意着天地自然相处,统一后才能和谐快乐的永恒理念。

丫蛋仙境的拱门:

龙宫:建于唐朝贞观年间(627-649),比蓬莱阁还要古老。

龙宫西侧有一口龙井,据说是龙王出入龙宫的通道。

弥陀寺:蓬莱阁唯一的佛寺。下图是弥陀寺的一个小侧门,上面写着“彭亚(读作坤,三声)”二字,指的是宫中的中浩二,彭亚是仙宫中的小路。

寺内祠堂供奉佛教净土宗创始人慧远大师。

弥陀寺正门:

转到“人间蓬莱”主牌楼,参观了蓬莱阁的所有古建筑。

蓬莱古船博物馆

如前所述,蓬莱(邓谷府)是中国古代重要的港口、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塞,因此各种战舰和货船经常出没于此。

1984年和2005年,考古学家在这里发掘出4艘古船,以及大量的铁锚、缆绳、贝壳、铁剑、钱币、陶瓷等文物,于是建立了这座古船博物馆。

元明时期的造船材料:黄花梨造船木。

曹芳模型:曹芳在古代是一艘运送谷物的大船。

郑梦周:韩国高丽王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哲学家、文学家,被誉为韩国新儒家之父。他曾多次被派往中国,沿中国沿海旅行,三次路过蓬莱。

中西文化交流的证据:两边是灯笼和铃铛,两本书是《路加福音》和《凯尔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