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方案

校企合作方案五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是有效的,提前制定计划是至关重要的。计划是明确具体行动的时间、地点、目的、预期效果、预算和方法的商业计划。我给大家带来企业和学校的合作方案。希望你喜欢!

关于校企合作方案1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部实际,特制定校企合作实施方案。开展校企合作是专业快速发展、提高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为进一步推进这项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发展,提高我校办学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特制定以下校企合作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顺应江苏经济发展两个率先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技工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专业定位要求,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加快我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扩大和加强行业与企业的联系,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产实践的结合;找准专业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组织联系体系,实现互利共赢的合作目标。

第二,合作原则

1,服务企业原则

服务企业是学院的指导思想,也是打开校企合作大门的前提和基础,决定着合作的成败和成功率。学院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的人才需求、用人标准和技术需求,积极开展面向企业的培训,满足企业的迫切需求。

2、校企互利原则

校企合作的互利性是校企合作的基础。企业有优先选择和留住学生的权利,有根据能力部分淘汰学生就业的权利。

3.统一管理原则

校企合作是一项双重活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利益和责任必须高度统一,在领导、管理、规划、实施、检查和评价等方面必须统一。

4.校企互动的原则

学院定期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进行现场培训,并邀请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到校授课。通过校企互动,学校教师在企业学到了实践知识和能力,企业技术人员增长了理论知识,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互补和融合。

第三,领导机构

成立领导小组,以系主任、秘书为组长,副主任为副组长,办公室、教学秘书、学生秘书、各教研室主任为成员。

四。基本任务

根据学院要求,每个专业方向至少要建立两到三个具有实质性合作、专业对口、相对稳定的校外合作基地。校外合作基地应是在本行业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企事业单位,在技术、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处于领先地位。

校外合作基地的基本任务:

1,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

2.接受教师的参观、考察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3、实现资源共享,派专业人员授课培训;

4.* * *参与人才培养;

5.优先满足合作基地的就业需求;

6.其他领域的合作。

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方案(下)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深化产学研合作教育的重要载体,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素材。为进一步加强我校校企合作和产学结合,规范校企合作人才培养,促进其顺利运行,特制定本办法。

一.组织和管理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旨在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校企合作培养人才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推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开展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实习等有利于提升学生技能的教学模式。

(一)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领导小组。成立由学校和合作单位相关人员参加的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和合作单位领导担任组长,成员由各部门分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领导和合作单位相关人员组成。领导小组全面领导、组织和实施各专业合作培养工作,督促检查各部委、企事业单位产学研合作教育实施和完成情况,协调处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2)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专业指导委员会的成立是实施校企合作、产学研结合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各部门要聘请企业和行业的专家学者担任校外职业指导委员,不断壮大校外职业指导委员队伍。专业指导委员会主要由行业主流企业的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以及专业领域的专家组成,来自企业的人员比例较大。

(3)加强企业人才培养工作。产学结合不仅是一种教学形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产学结合作为一种教育思想,主要体现了职业教育要以市场为导向,积极面向市场,服务社会的教育理念。因此,为企业培养人才的工作应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

二、设计专业培养方案的基本框架

(1)总体设计原则。校企合作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建立以能力为基础的教育模式,体现以技术应用为主体的教学特色,形成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校企合作模式为基础,以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关键。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高专业建设质量,提高教学管理效率,有利于体现一个公共技术平台(即公共学习领域、公共选修学习领域和素质拓展领域)和多个专业方向(即专业通用学习领域课程、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课程和专业拓展学习领域课程);以能够反映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专业特色建设要求和职业资格证书要求,体现知识、技能和素质的模块化课程为基础;以课程教学和实验教学一体化为基础,产学结合实施校内实训、校企合作实施校外实习,构建相对独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必修选修课的组合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方案制定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有利于教学管理,从而构建基于弹性学制的学分制模式下的培养方案。

(二)课程体系结构和课程设置的原则和依据。基于专业群的规划与设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体系结构应由五部分组成:

1,公共* * *学习领域课程。这门学习领域的课程,要尽可能使学生在人文素质、专业素质、思想品德、数学基础、外语交际、学习能力等方面打下必要的基础。

2、专业通用学习领域课程。该学习领域课程应能构建基础理论宽泛、核心技能要求明确的综合核心课程和核心技能训练模块,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迁移提供良好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结构。

3.综合专业学习领域的课程。这种学习领域课程直接体现了高职教育的职业特点,具有明确的职业价值取向,以能力为基础、以就业为目标的教育教材。它是一种具有“准订单”性质的灵活开放的课程和实训模块。

4.学习领域的专业发展课程。这是为学生提供就业(首次)所需的工作技能和基本专业知识,以扩大他们的生计,并能够灵活适应市场(企业)的需要。专业拓展训练学习领域的课程设置要紧密贴合市场和企业需求,根据相应岗位(群)应具备的综合职业技能的知识技能要素和要求,构建方向课程模块。

(3)注重素质教育和专业教育的结合。为了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要求学生不仅要有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还要有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组织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还要重视学生性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结合,重视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结合。

(D)支持改革措施

1,制定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课程教学标准。课程教学标准是规范一门课程教学的指导性文件,是人才培养方案和课堂教学的中间桥梁。课程教学标准对教师的教学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2.课程体系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改变传统的“学科本位”课程观,采用以专业技能为核心的“技能本位”课程观。

3.把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与课程体系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建立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核心的教学体系,强调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的结合,在教学设计上统一课堂和实践场所,采用“教、学、做合一”的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以学生为教学主体,真正改变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模式。

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方案第三章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劳动保障部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真正统一思想,采取措施,把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工作落到实处,取得成效, 根据上级关于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我们组织编制了《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校企合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密切关注企业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的合作,推动高技能人才培养取得实效。

2.紧紧围绕我校行业特色,发挥电力技术优势,找准与企业的合作点,打造我校专业特色。

3、立足力量做强,做大面向社会,多方积极联系,形成校企按需结合,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实现“双赢”的发展模式。

第二,领导机构

才能使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真正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从而为学校增添发展后劲。学校决定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

组长:崔作让

副组长:王畅、郭明德、杨、严文贵

成员:霍玉萍董郭郭福祥孙

领导小组的主要职责:

1,研究确立校企合作的指导思想、方法和步骤。

2.牵头并组织实施校企合作。

3.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相关制度和机制,加大宣传力度。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务处。

组长:霍玉萍

成员:董高郭福祥任牛建平

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组织实施校企合作宣传,建立规章制度。

2、开展外联工作,选择企业,明确合作目标、内容、方式等。

3.组织实施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

4、及时总结经验,加以改进,确保持续改进。

三,校企合作的目标

1,重点培养企业急需的技术技能型、复合型、知识技能型高技能人才。

2.合作方式多样化,以服务业为主,根据实际情况联合培养。

3、坚持培养后备高技能人才和加强企业员工高技能培训。

4.努力打造企业员工高技能培训基地。

第四,校企合作的模式

1,主动为企业送服务、送技术,送培训到现场一线。

2、承接企业订单,根据企业数量和规格开展订单培训。

3、校企* * *结合,联合培养。

五、我校校企合作的一些经验

大同电力高级技工学校隶属于山西省电力公司,主要任务是为省公司培训员工技能和全员岗位。多年来,服务企业,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一直是我们的主要任务。短短20年,学校完成营销自动化、变电站仿真等47项培训任务,1618人次。同时,学校面向社会,加强对体制外企业的服务。目前有1.500名学生具有学历。

20__,我校积极转变观念,开展校企合作活动,主要针对山西省电力公司供电分公司。

实际上一年8次,把现场需要的生产知识和技能发给一线员工,* * *培训了418员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六、校企合作的实施步骤

(一)山西省电力公司的校企合作

1.进一步总结20年来校企合作情况,根据培训实际增加活动覆盖面和培训内容。

2.训练目的

主要针对现场人员需要提高的知识技能水平开展培训,提高参训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技能和知识的培训。

3.培训方法

现场主题培训、现场演示、个别指导、互动问答等。

4.教练目标

选择忻州、朔州、大同、临汾等供电公司的分公司。培训对象为县供电营销人员、供电人员、农电工作人员等。同时,应尽快签订相关合同予以保障。

5.培训内容

营销自动化培训、变电站仿真培训、农电计量培训、安全知识培训、应急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线路夹线技术和接线制作技能培训。

6.训练时间

每月进行两次,每次约2-4天。

(二)山西省电力公司以外的校企合作

1,合作伙伴

河南输变电公司、北京超高压公司

2.合作方式

承接企业订单,也可以* * *确定培养计划,实施联合培养,通过合同等合法形式建立。

3.培训内容

为企业输变电专业输送一定数量的高技能人才。

论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方案第四章

一、指导思想

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大力推进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技能培养,增强我院服务地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深化校企合作融合,更新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建立校企深度合作、紧密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合作机制,实现“双赢”目标,提高我院教育教学水平。

二,校企合作的主要方式

(一)订单培养模式

根据我院专业综合实力,继续主动了解区域内各大企事业单位的就业需求,积极与企事业单位沟通洽谈,让学生直接学习用人单位急需的专业岗位(群)知识和技能,达成供需知识,签订半年至三年的订单培养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学校负责招生,根据企业用人要求制定符合培养目标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计划,与企业一起组织实施教学,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企业为学校提供实习教学条件并投入必要的资金,为学校购置必要的教学设施,建设实习实训场所,改善住宿、学生专项奖学金等办学条件;学生毕业后接受就业,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实习模式

在校学习的前两年(1-4学期),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专业基本素质;第五学期,根据企业要求的工种和就业条件,在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进行教学实习实训,在企业实习教师的指导下实现轮岗实习实训,熟悉企业一线相应岗位的实际操作标准和要求,提高专业岗位技能,实现与岗位“零距离”对接,为在岗实习打下坚实基础;第六学期做实习,制定就业岗位,做“准员工”,熟悉企业环境,感受企业文化的影响,完成毕业设计,为以后就业做铺垫。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处理好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学生管理的问题。

(三)实习模式

每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行业参观实习两周以上,让学生了解企业,了解生产流程和设备设施的工作原理,学习企业文化,体验企业生活。这将有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爱和奉献精神。

(四)员工培训与R&D模式

利用学校师资力量、职业技能鉴定培训点、培训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资源优势,主动承担企业职工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学校教师参与企业的R&D项目和技术服务,建立良好的互助体系,互利互助,获得企业对学校设备、设施、实习耗材的支持和帮助。

(五)生产经营方式

利用学校的空间等资源优势,积极与企业合作投资相关项目。学校以场地或其他现有资源作为股份参与投资,利用企业生产经营优势,解决校内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采取生产项目带师生实训,弥补学校经费不足。比如培训中心、大学生创业孵化中心,可以引入企业合作,实现共赢。

(六)校企合作开发课程

要研究课程开发,实现教学与生产、实践与就业的同步。校企* * *制定课程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由学校完成,学生的生产实践和实习在企业完成。课程实施过程以工学结合和实习为主。

开发的课程应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结构模块化,基于实际工作岗位(群体)的需求分析,其课程体系和课程教材均来自实际工作任务模块,从而建立基于工作体系的课程教材体系;第二,课程材料的整合主要体现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整合,专业技能与专业态度和情感的整合;第三,课程实施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此刻主体、教学过程、教学场所的变化。即“教学做”一体化,构建以合作为主题的新型师生、师徒、学生关系,实现教具与工具、耗材与原材料的结合,实现教室、实训室或生产车间的结合;第四,课程评价是开放的,除了校内评价,还引入了企业和社会的评价。

(七)校企合作开发教材。

教材开发应在课程开发的基础上进行。在教材开发上,邀请行业专家和学校专业教师,根据专业课程的特点和学生在相关企业的实习实训环境,编写针对性的教材。教材可以从讲义开始,然后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逐步修改,过渡到校本教材和官方出版的教材。

(八)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根据专业和课程特点,聘请企业行业专家和学校教师成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 *讨论和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和教材,供应人才市场需求信息,参与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企业和行业的用人要求及时调整课程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协助学校建立校外实践实训基地。

(九)实施“百花工程”

大力实施“百花工程”(即百名企业家进学校、百名教师进企业),增加教师企业一线工作经历,提高专业实践技能。选派骨干教师深入企业一线锻炼和管理学生,及时掌握企业当前的经济信息、技术信息和未来发展趋势,有助于学校主动调整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改革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管理制度,使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与企业紧密结合。同时,学校每年邀请知名企业家给学生讲课,做专题报告,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感受学校的企业文化,培养学生的企业意识,尽早做好就业的心理和技术准备。

三,校企合作的具体要求

(一)新设专业必须以就业为导向,适应地区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开设新专业时,要充分调研,预测发展的超前性。专业初步确定后,应邀请有关部门和用人单位的专家和从业人员进行论证,以增强专业设置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2)各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教材的教学工作应征求企业或行业的意见,使教学计划、课程、教材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使学生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近三年来,在工商管理系和工程技术系开展试点工作的基础上,此项工作已在各学院、系、部全面铺开。各专业必须实施校企合作开发的1-2课程建设。

(4)近三年各专业必须实施校企合作开发的1-2校本教材建设,尽量使用校企合作编写的教材作为实训教材。

(5)完善企业一线专业教师定期轮训制度。每学年,各学院、院系要选派10%的教师到企业一线参加3个月以上的实践培训,严格落实《专业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的若干规定》,着力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技能。同时,每个专业要从生产和服务第一线聘请或抽调至少3名高科技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师资队伍。

四。保障措施

(1)完善校企合作组织。成立了由学校领导和各部门校长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和协调校企合作工作。各学院、院系由一名分管校企合作的领导牵头,配备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的开展。

(二)双方签订协议,明确责任,规范双方行为。学校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员工选择权,为企业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企业保证设备、场地等条件和人员的支持,保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

(3)校企合作必须放在学院和各学院、院系制定的年度工作计划的重要位置,年度工作总结要体现校企合作。每年都会把校企合作作为评价各学院、系、部绩效的重要指标。根据各学院、系、科室校企合作的情况和效果,每年评选2-3个系、科室为校企合作优秀单位,全院评选5-10名教师为校企合作优秀工作者,重点是校企合作完成的研发项目,学校给予相应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不突出的单位,不得参加全院先进单位评选。专业课教师校企合作的情况和效果将与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优秀教师评选挂钩。

第五章企业与学校的合作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精神,紧紧围绕“以服务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的指导思想,深化校企合作,促进技能型人才培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服务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学生就业,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国务院和省政府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精神为指导,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紧密结合点,探索和发展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校企合作模式,为企业和社会培养更多适用的复合型职业技能人才。

二、合作信息

1.学生校外实习:企业与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协议。企业明白,学校必须有一定数量的相应专业的学生。学生实习毕业时,企业可优先录用学生,补充企业生产一线人员。

2.在职员工培训:当合作企业需要培训在职员工时,学校会克服困难,创造条件为企业培训在职员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素质。培训专业和培训目标由企业确定,培训计划和教材由企业和学校商定,培训教师由学校安排或企业聘任,教材由学校供应。可以签订具体的培训协议。

3.教师实习:学校每年安排必要数量的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实习。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在假期进行。实习教师应填写企业实习登记表,登记材料应包括实习材料、实习期限、实习企业评价、学校意见等。,并纳入教师的考核、培训和提高。

4、学校主动与企业联系,由企业每年适当安排高级专业技术人员或技术专家到学校上课,指导和充实专业课程的教学,弥补师资力量的不足。

5.学校与企业* * *成立教学顾问委员会,由企业委派技术专家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参加,学校相关校领导、部门负责人或专业教师参加。每年召开两次会议,为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教学改革、实训基地建设、就业安置等工作提供咨询服务。

6.加强校企沟通。通过联谊活动、校企互访、联合文体比赛、工程技术竞赛等方式。,增进双方感情,密切校企关系,促进教学、科研、学习相结合,提高实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第三,实施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涉及面广,以学校办公室、市场研发部、就业处为主,教务处、政教处配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