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有哪些习俗?有什么含义?
1,吃粽子。粽子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食品,早在春秋时期就作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的食品出现,到了晋代成为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寓意:民间传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投江自尽的屈原。
2.挂艾叶。民间有句话叫“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草”。端午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要扫庭院,把菖蒲和艾条插在眉心,挂在堂屋里。寓意:端午节也是一个自古流传下来的“养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打扫庭院,以消毒和预防疾病。同时也有健康原因。比如给孩子戴香包,药浴,可以减少外感疾病的发生,不易得痱子。
3.踩露水。端午节的早晨,人们领着孩子踩着露珠,到野外长艾草的地方,用手轻轻触摸艾草上的露珠,先擦擦眼睛和脸。寓意:据说艾蒿露可以明目、醒神、美容。经过擦洗,今年大人小孩都无害。
4.戴花绳。在端午节,五颜六色的线会被拧成花绳。花绳用中药配制的香料摩擦后会留下香味,然后大人小孩都戴在手腕、脖子、脚踝上,有驱毒驱虫的作用。寓意:据说戴花绳可以招来吉祥话。
5、额头画有王者二字。端午节,在孩子的额头和额头上用雄黄画一个王。寓意:王者至上,百毒不侵,避之不及。另外,王者至上,端午王者会有好运。
6、佩戴香包。端午节制作的香囊,内含朱砂、雄黄、香药,用绸布包裹,香气四溢,再用五色丝线系成各种形状。现在它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手工艺品。寓意:端午儿童佩戴香囊,据说有避邪驱疫之意。
7.放风筝。端午节风筝也叫纸风筝。将纸或丝粘贴在竹竿等骨架上,系在上面的长线,可以在风吹的时候放入天空。孩子们在端午节放风筝被称为“放灾”。寓意:让灾难过去吧。
8.龙舟比赛。现代龙舟赛通常把船建成龙的形状,画出龙的图案,每年端午节举行比赛,以示对龙的尊重,也表明自己是龙的后代和子孙。端午节的寓意是:祈求幸福,风调雨顺,辟邪,忙灾,万事如意。
端午节的起源
端午节,最初由南方吴越的祖先创立,是祭祀龙的祖先的节日。传说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于五月五日跳入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也把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和介子推的说法。
总的来说,端午节源于古代先民选择“龙升天”作为祭拜龙族祖先的吉日,并注入了夏季“祛病防疫”的时令时尚。端午节被认为是一个“邪恶的月亮日”,起源于中原北部,是为了纪念屈原和其他历史人物。端午节习俗的形成可以说是南北习俗融合的产物。
端午节的传说:纪念屈原
公元前278年,楚国的首都被秦国占领。一直支持屈原生活的国家崩溃了。屈原过去常在汨罗江畔徘徊,吟诵悲伤的诗篇。渔夫对屈原说:“你不是楚国的大夫吗?怎么就沦落到这田地了?”屈原说:“我之所以处于这种境地,是因为许多人都是肮脏的,只有我是干净的;很多人都醉了,只有我还醒着。“他绝望地走到汨罗江边,投河自尽,表明了自己的野心,死了!
屈原死后,楚国人民悲痛万分,纷纷涌到汨罗江边祭奠屈原。渔夫怕龙吃了屈原的尸体,就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和鸡蛋,扔到河里。后来,由于害怕饭团被龙吃掉,人们想出了用印楝叶包裹米饭,再用彩色的丝绸包裹的主意,这就发展成了褐色的种子。
除了纪念屈原吃粽子的故事和传说,还有纪念伍子胥、曹娥、介子推的故事和传说,但纪念屈原吃粽子的故事和传说流传最广。
以上是对端午节的习俗、起源和传说的介绍。你明白了吗?如果你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过端午节,欢迎在下面留言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