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与养生馆
我的老师张对此深有体会。他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自然界四季的正常规律。人体要服从四季阴阳的自然变化,做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才能健康长寿。
在取命方面,他的观点是四季春夏以盛衰为主,春暖夏热,其性属阳;秋冬主陷,秋凉冬寒,本质为阴。就人体而言,春夏时节本应是阳气上升,但阳气外盛,内虚;秋冬的顺序本来就是阴升,阴盛于外,而虚于内。因此,他主张一般人春夏宜吃辛辣、凉性食物,但为了养阳,要避免吃过于寒凉的食物。比如暴食寒凉,损伤中阳,运化失常,举法不当,容易出现腹痛腹泻。秋冬季节要小心吃太多温热的食物,要吃甘寒的食物来养阴。北方人,久居寒地,膘肥体壮,质地致密,阳气固,喜吃辣浓酒,所以内郁内热。
在辨证论治方面,张老认为,要做一个好医生,不仅要熟悉四时阴阳的变化,还要掌握患者气血的阴阳盛衰,做到辨证准确,治疗阴阳盛衰正确。所以在给病人治病的时候,不要一端粘着。如果身体阳虚,春夏容易恢复,秋冬容易发挥。其治疗需在夏季太阳旺盛时补充,秋冬可减轻或延缓其证候;如果身体阳气旺盛,每到春夏,该病就容易发生戏剧性,其治疗不能再加温热之品于火上,而应该用甘寒之品,使火更旺,使之阳气平。正所谓“杨灿不可秘,殷琦是绝对,阴平阳是秘密,精神是统治”。
同样,阴虚患者每到冬去春来,也容易头晕。这在仲景的书里早有记载。如《金匮要略·血滞劳》中说:“劳为病,其脉大,手脚烦,春夏剧,秋冬杯,阴寒精出,酸切不可。”这种病虽然秋冬容易恢复,但是春夏容易打。但如果在秋冬给予滋补肝肾之品,往往可以减缓春夏的复发或减轻其症状。这就是《内经》所谓“冬藏精,春不病暖”的含义。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的养生、防病、治病、用药,都是服从四季阴阳的自然变化,根据人体气血的盛衰来调整的。然后大法明确,容易避免延误。
名医故事是西苑医院门诊部为青年中医成长沙龙举办的系列活动之一。名医故事定期评选出版,以促进年轻中医的业余思考,促进年轻中医的成长,打造西苑门诊部的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