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年间土耳其部回归祖国发生了什么?
在随后的100年间,图尔库人始终保持着与清政府的关系。
突厥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140多年,在18年的60年代,他们决定返回故土,主要是因为来自俄罗斯帝国的巨大压力,使他们无法再生活下去。
首先是政治。图尔胡特的制度是可汗王决定一切,可汗王下面有这样一个机构叫扎尔古。俄罗斯政府想重组扎尔古,把它的权力提升到和可汗王同等的地位,这对可汗王是一个严重的威胁。
经济上,俄罗斯政府允许大量哥萨克移民东扩,不断减少图尔库特的游牧土地,意味着图尔库特畜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
从文化上讲,突厥人都信仰藏传佛教,俄罗斯政府强迫他们信仰东正教,这是突厥人在精神上绝对无法忍受的。
俄罗斯政府对突厥人实行人质制度,目的是控制突厥人。一切都在沙皇的指挥下,叫你往东,不要往西,叫你去打仗,你就得上前线。
18世纪,俄罗斯帝国竭力控制海洋。随着俄罗斯侵略的扩大,战争越来越多,包括和土耳其打了很长时间的仗。
当时俄罗斯征用了土耳其的青壮年作为俄军打土耳其,所以在这场战争中间,土耳其人也有很大的伤亡。而且这场战争持续了21年,每次土尔扈特去654380+万人,差不多有1万到2万人从战争中回来。当时图尔古特人说,如果这场战争继续下去,就没有图尔古特了。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土尔扈特强盛时期,他们的汗国与俄国平起平坐,俄国强盛之后,要求他们俯首称臣。总结以上原因,在这样的形势下,突厥人,如何决定自己的命运,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选择。
1767年,在沃巴希的带领下,当时的图尔胡特召开了一个小型的绝密会议,会上决定回到东方的故土。
毕竟,突厥人在伏尔加河流域生活了近一个半世纪,这里的草原和牧场留下了他们的足迹,流下了他们的汗水。我就要让出那块地了,我说走就走,不是所有老百姓都能一下子想通的。
清朝乾隆三十五年(公元1770年)秋天,在伏尔加河下游草原上的一个隐秘的地方,吐尔扈特汗王沃巴西第二次主持了绝密会议。在会上,他们庄严宣誓离开沙俄,回到祖国。
1771 1 10月4日,沃巴希召集全体将士进行总动员,提出突厥人如果不反抗,脱离沙皇俄国,就成为奴隶种族。这一总动员点燃了图尔库特人心中向着光明的火焰。
虽然沃巴西等人试图对俄罗斯人保密,但消息还是泄露了。局势的剧变迫使沃巴西提前行动。
他们原计划带着左岸的一万多同胞返回故土。可惜当时是暖冬,河水没有结冰,左岸的人无法过河。不得不临时决定,右岸三万多户立即行动。
第二天早上,风很冷。当阳光照耀在白雪皑皑的伏尔加草原上时,伏尔加河右岸的33000多名突厥人出发了,离开了他们生活了近一个半世纪的异乡。用他们的话说,他们去了东方,去了太阳升起的地方,去寻找新的生活。
沃八喜率领一万名突厥战士。他率先点燃了他的木制宫殿;刹那间,无数村庄也燃起了大火。这种破釜沉舟的悲惨行径,表明了土耳其人民与俄罗斯永远决裂的决心。
图尔古特回归东方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圣彼得堡。沙皇俄国的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认为沙皇罗马诺夫家族让整个部落从她眼皮底下出国是一种耻辱。她立即派出大批哥萨克骑兵追赶向东走的突厥人。与此同时,采取措施严格监控伏尔加河左岸剩下的一万多座土房。
土耳其人的队伍很快穿过了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草原。走在外侧,一队土尔胡特人被哥萨克骑兵追上。由于土房们赶着牲畜往前赶,来不及把分散在茫茫原野上的队伍集合起来抵抗,9000名军民壮烈牺牲。
东归队必须经过的一个险要山口是敖钦峡谷。一支庞大的哥萨克骑兵队抢占了这个山口。面对强敌,沃八喜沉着指挥:他组织5名骆驼兵从正面进攻,然后派出炮队包抄,几乎全歼哥萨克军队,为死去的9000同胞报仇。
一路上,除了残酷的战斗,土耳其人还不断受到寒冷和瘟疫的袭击。由于战斗伤亡、疾病和饥饿的袭击,突厥人的人口已经大大减少。有些人已经对能否回到祖国失去了信心。
在这最艰难的时刻,沃巴西及时召开会议,鼓舞士气。他说:我们宁死也不回头!
突厥人回归东方的消息,清政府事先并不知情。突厥人无法与清政府沟通,更不用说得不到清政府的任何援助。勇敢的图尔克胡特人还是要振作精神,一步一步向既定的目标前进。
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4月)三月,定边左副将布登扎布向朝廷报告,俄方已派人通知土尔扈特军将东归。清政府才得知这个消息。
土尔扈特人回归的消息在清廷引起了一场争论,是让他们回去还是把他们带回去,没有达成一致意见。
最后清政府决定:第一,俄国政府要出面交涉此事,必须坚决挡回去;第二,突厥人回来,一定要安置好。
图尔古特人毫不犹豫地浴血奋战。这次旅行历时近半年,去了万里。他们克服了俄军、哥萨克军、哈萨克军的不断围剿和拦截,克服了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终于实现了重返东方的壮举。
根据清宫档案《满清副奏折》中的记载,离开伏尔加草原的十七万突厥人,经过一路激战,饱受疾病和饥饿的困扰,“只有一半去了伊犁”。也就是说,大概有8万到9万人牺牲了生命。
五月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土尔扈特们终于到达了祖国边境的伊犁河。
时任伊犁将军的伊勒图派锡伯族大营总经理易长安等官员在伊犁河畔迎击刚到的沃巴希、舍冷等人。
不久,沃八喜随宜昌阿去伊犁拜见参赞舒赫德,舒赫德向沃八喜转达了乾隆的旨意,要求沃八喜等人在秋高气爽的季节去避暑山庄拜见乾隆皇帝,并将乾隆皇帝授予的诏书交给沃八喜、泽博克多齐和舍冷。
甘龙的圣旨是用满文和一种古老的蒙古文字写的。这一诏书充分表达了乾隆对突厥人的赞扬和欢迎。不久,沃八喜等十三人及四十四名随行人员在清官的陪同下,从察哈尔旗来到避暑山庄。
这一年,恰巧承德普陀宗成寺落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甘龙下令在普陀宗成寺竖立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刻上他自己写的《都尔呼特全体投降》和《优秀都尔呼特部全体笔记》,以纪念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突厥人回归祖国的壮举深深感动了全国人民,各地纷纷捐物供给突厥人。清政府还拨专款购买牲畜、皮衣、茶叶、粮食、大米,帮助贫困的图尔库人渡过难关。《尤特·土尔扈特部笔记》和《满清副奏折》中都有详细记载。
为了妥善安置回归的土尔扈特人,清政府委派官员开垦水草丰美的土地,将巴音布鲁克、乌苏、科布多划给土尔扈特人放牧,让他们安居乐业。
最后,游牧之地是“沃巴希领导之地”,又称老图尔胡特,分为东、西、北、南四路,有四个盟,每个盟都任命了首领。Sheleng领导的土地被称为新Turhut,Sheleng是领导者。还有和硕特贡哥部,由四旗组成,以贡哥为首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