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秋天的信息

关于秋天的诗集

1,秋风袅袅,洞庭波在叶下。

2、悲秋也生气!萧瑟,草木凋零,衰败。远游,近水则归山。

3.白云飞秋风起,草木黄,大雁南归。

秋风萧瑟,天气凉爽,草木摇摇露霜。

4、吕亭落叶多,知是秋。

5、新秋夜,曼妙月儿将圆。

6、芙蓉露下落,柳月稀。

7、寒城欲眺,平楚为苍。

南朝时,我“望宣城县”

8.亭子下,树叶下,秋云初飞。

9、金城雾草低,玉门风木下。

10,树的秋声,冷色的山山。

11,十维九月,序列属于三秋。

12,夕阳与落寞的齐飞,秋水* * *天空是一样的。

13,树都是秋,山只有光。

14,悬林风光不同,秋如洛阳春。

15,山现寒碧,秋水流了一天

16,京西白石出,天冷红叶薄。

17,秋声千竹,冷色武陵松

18,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夜不卷霜。

19,寒潭映白月,秋雨披青苔。

20.南方是荒野,因为树叶正在飘落,从北方吹来的风使水变得冰冷

21,秋天没有距离,出门冷。

22、秋来雨色冷,风严明。

23.秋雁有长风护航,我在这别墅里面对它们,喝着我的酒

24、人冷橘柚,秋老梧桐

25、高鸟黄云黄昏,寒心绿树秋。

26、渔翁尚含糊,燕子飞清秋。

27、斋堂峡口曲江头,万里风烟遇上苏秋

28、远岸秋色白,连山色夜照红。

29.天上秋近,地上月明。

30.八月的秋天,大风呼啸,我家的三毛都卷了起来。

31,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

32.秋风动于万里,夕阳黄云高。

33、回光返照乱,又冷又空。

34.在叶秋的声音中,当数以千计的照片被拍摄时。

35.粟裕来歇,空山秋色清。

36.雨道青翠,霜园红叶多。

37.山河清霜夜来,几树深红浅黄。

38、努力到骨子里,只怕春色狂。

39.多少绿荷花相恨?回望西风一会儿。

40、红烛寒画屏,轻罗小扇扑萤

41,白天顺序夜凉如水,躺着看牵牛花和织女星。

42.秋阴霜飞迟,留枯荷听雨。

43.山野客秋醉,百尺半岁。

44、老树已秋,空池浸月。

45.秋天的月色比春夜更好,万里霜降的日子安静而寂寞。

46、一夜青荷霜剪,秋雨赚他无珠。

47、子夜酒催人醒,池中荷叶满秋风。

48.香莲卖绿叶,西风愁绿浪。

49、蓝天,黄叶,秋色,波浪,一波又一波的冷烟。

50、一年好风光一定要记住,最多的就是橘橙。

51,见面不回家,黄蝶明天会难过。

52、萧萧树外流林,秋山半带夕阳。

53.秋色有时独飞,夕阳与冷烟无关

54.把雨蒙蒙的黄昏洒在河上,洗去清秋。

55.霜风凄紧,江面寒,余晖尴尬。

56.是没落没落,是奢侈。唯长江水,无语东。

57、破虹霁雨,清秋长空,山色染眉新绿。

58、大漠小楼上淡淡的寒气,小银流氓似可怜的秋天。

59.小轩无落叶,毛虫吐秋丝相对。

60.秋天满是老芙蓉院,草地上的霜甚至像海角。

61,夕阳下多少青莲。知道该恨谁,该背谁西风;谁啊。

62.山擦魏云,天粘草,画破门。

63.西风落,人稀。

64、睡在世界上,对秋来的一切,都抖落下来。

65.秋天不是不可避免的悲伤,而是冷得令人愉悦。绿色的水池都是红色的,但叶子仍然开着最小的钱。

66、园翁莫折秋荷,因其以鱼遮夕阳。

67、天水碧,秋染一江。

68.只有一片叶子,不知有多少秋声。

69.万壑春声松,几排秋雁来。

70、秋风吹白波,秋雨呜败莲花。平湖三十里,秋日路人多。

71,孤村的夕阳,老树西部寒鸦的轻烟,有点洪飞的影子下。

72.夜里寒潮渡河,满是黄鹅。

辛弃疾的丑奴少年不知愁滋味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地板,爱上地板,爱上地板。现在我知道悲伤的滋味了,我也想说说,可是我想说说,却是一个凉爽的秋天!

古都的秋天

郁达夫

秋天,无论在哪里,总是好的;然而北方的秋天,却格外的清澈,静谧,忧伤。我之所以不远千里从杭州追到青岛,更从青岛追到北平,就是为了享受这个“秋”,这个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天当然是有的;但草雕得慢,空气湿润,天空的颜色苍白,经常下雨刮风;一个人夹在苏州、上海、杭州,或者厦门、香港、广州之间,只能感到一丝清凉。秋天的味道、色彩、意境、姿态,总是不够,不够品味,不够享受。秋天不是名花,也不是美酒。半开半醉的状态是不适宜赏秋的。

北方的秋天已经过去将近十年了。每到南方的秋天,我总会想起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虫鸣,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钟声。在北平就算不出门,也可以租个破房子住在皇城的人山人海里。早上起来,泡一碗浓茶,坐在院子里,就能看到高高的青天,听到蓝天上鸽子的飞翔。从槐叶的底部,数着一丝漏到东边的阳光,或者在残破的腰际,对着喇叭花般的蓝色牵牛花,自然能感受到很秋天的气息。说到牵牛花,我觉得蓝色或白色最好,其次是紫色和黑色,粉色最低。牵牛花底部最好有几根稀疏细长的秋草作为陪衬。

北国的槐树也是一种能让人想起秋来的装饰品。像花,但不是花,早上起来会铺一地。当你踩上去的时候,没有声音,没有气味,只能感觉到一点点微小而柔软的触感。在树荫下扫街后,落在尘土上的扫帚丝纹显得精致,清闲,下意识地又有点落寞。梧桐一叶,世人皆知秋的古梦,就在这些深处。

秋蝉微弱的余音是北方的特产;因为北平到处都是树,房子又低,所以到处都能听到它们唱歌。在南方,你得去郊区或山里才能听到秋蝉的叫声,这叫声像北平的蟋蟀和老鼠,又像家家户户都养在家里的家蝇。

还有秋雨,北方的秋雨似乎比南方的更奇怪,更美味,更体面。

阴沉的天空下,突然来了一阵凉风,天开始下雨了。一层雨过后,云渐渐向西卷去,天空又变成了蓝色,太阳又出现了;穿着厚厚的绿布衫或夹克衫,城里的闲人咬着烟斗,在雨后斜桥的阴影里,走上去站在桥树下。遇到熟人,他们会用慢悠悠的语气,略带感叹地说:

“哦,真冷——”“这个词发音很高,拖了很久。)

“难道不是吗?一层秋雨寒!”

北方人读阵字总是像层层叠叠的字,平整均匀。这个发错音的韵脚恰到好处。

北方的果树,对秋来来说,也是一个奇迹。首先是枣树;它会在墙角、墙上、厕所边上、厨房门口一个个长大。这是秋天的鼎盛时期,枣树像橄榄和鸽子蛋一样,在椭圆形的小叶子中呈现出浅绿和黄色;枣树叶子落了,枣红了,就会起西北风。北方的便利是一个尘土飞扬的世界。只有这些枣、柿子、葡萄在七八月之交成熟,是北方清秋的好日子,也是一年中最好的黄金日。

有评论家说,中国的文学士,尤其是诗人,都充满了颓废的色彩,所以中国的诗歌里有很多赞美秋天的词。但是外国诗人呢?虽然我看的外国诗词杂文不多,也不想为秋天的诗词杂文写账单,但如果你去翻翻英、德、法、意等国诗人的文集,或者各国诗词杂文的安哲学,总能看到很多关于秋天的赞美与哀叹。在著名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中,总有一部分是关于秋天的。它是最好的,也是最有趣的。足见,有情的动物,有趣的人类,总能引起对秋天深沉、悠远、严峻、萧瑟的感情。不仅是诗人,还是被关在监狱里的囚犯。秋天,我想我一定会感受到一种无法拥有的亲情;秋天是人的,所以没有国家,更谈不上人的种族和阶级的区别。而在中国,文字中有“秋色书生”这个成语,读者中有非常常见的欧阳子的《秋声》和苏东坡的《赤壁赋》,所以我们感觉中国的文人和秋天的关系特别深。然而秋天的浓浓味道,尤其是在中国,只有在北方才能感受到。

南方的秋天,当然也有它独特的地方,比如二十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莲等等。,但色泽不浓,回味不持久。和北方的秋来比起来,就像黄酒和干米饭,稀饭和馒头,鲈鱼和螃蟹,黄狗和骆驼。

秋天,北方的秋天,如果能留下来,我愿把生命的三分之二折叠起来,换来三分之一的零头。

一九三四年八月,在北平。

各地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期间,人们的主要活动是赏月和吃月饼。

欣赏明亮的满月

中秋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有“秋暮暮月”的记载,即祭拜月神。在周代,每逢中秋之夜,都要举行迎寒祭月的活动。摆一个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必须切成莲花形状。

在唐朝,中秋节赏月和玩月是相当流行的。在宋代,中秋节更流行赏月。据《东京之梦》“中秋之夜,贵家妆台亭,民争酒楼戏月”。在这一天,北京所有的商店和餐馆都要重新装饰门面,在牌楼上绑上丝绸,出售新鲜水果和精制食品,夜市非常热闹。许多人登上阳台,一些富裕的家庭在自己的亭子上赏月,并安排食物或家宴让子女团聚。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的习俗依旧。很多地方形成了烧香、栽中秋树、点塔灯、放天灯、走月、舞龙等特殊习俗。

吃月饼

中国城乡的人们都有在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日满,中秋月饼甜又香”。月饼最初是用来祭祀月神的。“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吴的《梁璐梦》中。在那个时候,它只是一种像凌华蛋糕一样的蛋糕形状的食物。后来,人们逐渐将中秋节与品尝月饼结合起来,月饼象征着家人团聚。

月饼最初是在家里制作的,清代袁枚的《随园食单》中记载了月饼的做法。到了现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也越来越精细,馅料精美,外观精美。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谭印月”等。用圆月示人团圆,用圆月饼示人永生,寄托对家乡亲人的思念,祈求丰收幸福,已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心愿。月饼也被用来作为礼物送亲戚朋友和联系感情。

其他中秋节习俗

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庆祝方式也多种多样,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人们在中秋节要穿过南浦大桥才能活得更久。在建宁,中秋之夜挂灯笼是向月宫要孩子的吉兆。上杭县的人们庆祝中秋节,他们的大多数孩子在拜月时都会被邀请去看望他们的父母。龙岩人吃月饼时,父母会在中间挖出直径两三寸的圆饼给长辈吃,意思是不能把秘密告诉晚辈。这种习俗源于传说月饼含有反元杀的信息。在金门过中秋节之前,拜月应该去祭拜上帝。

广东潮汕有中秋节拜月的习俗,主要是针对妇女和儿童。俗话说“男不满月,女不祭灶”。晚上,明月升起时,妇女们在院子里和阳台上立起一个箱子祈祷。银烛高燃,香烟缭绕,桌上摆满了上好的水果和糕点作为祭品。当地还有中秋节吃芋头的习俗。潮汕有句俗话:“河对嘴,芋头吃。”八月,是芋头的收获季节,农民习惯用芋头祭祖。这当然和农耕有关,但民间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1279年,蒙古贵族灭南宋,建立元朝,残暴统治汉人。玛法保卫潮洲对抗元朝。城破之后,百姓被屠杀。后人为了不忘记胡人统治的苦难,就以芋头与“胡头”谐音,形似人头,以此祭奠祖先,代代相传,至今犹存。

中秋节晚上烧塔在一些地方也很流行。塔的高度从1-3米不等,多为碎瓦砌成。大塔也是用砖砌成,约占塔高的1/4,再用瓦片叠起来,顶部留一个塔口,供燃料输送。在中秋之夜,它会被点燃燃烧。燃料是木头、竹子、谷壳等。火旺的时候会浇上松香粉助威,非常壮观。还有烧佛塔的民间规定。谁把佛塔烧到满屋谁就赢了,在燃烧过程中失败或倒塌的人就输了。获胜者将由主持人颁发彩旗、奖金或奖品。据说烧塔也是元末汉人反抗残暴统治者和中秋起义的起源。

中秋期间江南的民俗也是五花八门。南京人中秋节爱吃月饼,一定要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应该是桂香的时候上市,肥而不腻,好吃。喝完之后一定要吃一小块糖芋头,浇上肉桂浆。美不言而喻。“桂浆”因屈原《楚辞·少思明》“助北闭关饮桂浆”而得名。肉桂果肉是一种桂花,在中秋节前后采摘,用糖和酸梅腌制。江南女子善于把诗词歌赋变成餐桌上的佳肴。南京人和家人一起赏月,叫“庆团圆”,团坐喝酒叫“满月”,赶集旅游叫“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楼和戏月桥。清代狮子山下建有观月楼,都是供人赏月的,玩玩月桥的人最多。当明月高挂时,人们一起去月亮塔玩月亮桥,以看玉兔为乐。“戏月桥”位于秦淮河夫子庙,名妓马湘兰的豪宅旁边。这天晚上,文人聚集在桥上吹笛子,唱歌,追忆牛渚把玩月亮,给月亮写诗,所以叫把玩月桥。明亡后渐衰,后人有诗曰:“风流南宋已尽,留西风长板桥,但记得坐玉人桥,月下教笛。”龙板桥,原月亮桥。近年来,南京夫子庙进行了修缮,修复了一些明清时期的亭台楼阁,疏浚了河道。直到中秋节,你们可以一起享受玩月亮的乐趣。

在江苏省巫溪县,中秋之夜要烧香。香桶四周有纱帛,画的是月宫里的风景。还有用线香织成的香烛,上面插着纸魁星和彩旗。上海人中秋宴配桂花蜂蜜酒。

在江西省吉安县的中秋节晚上,每个村庄都用稻草烧瓦罐。瓦罐红了以后,把醋放进去。这个时候,整个村子都会飘着一股香味。忻城县中秋节期间,从8月11日晚上一直到8月17日都要挂草灯。

安徽省婺源县,孩子们在中秋节期间用砖块建造一座空心宝塔。塔上挂着窗帘、匾额等装饰品,塔前摆着一张桌子,陈列着各种器皿,以供奉“塔神”。晚上,里里外外都点着灯和蜡烛。鸡西中秋节的孩子们玩中秋鞭炮。中秋炮是用稻草扎成辫子,浸湿后捡起来砸石头,发出巨响,有游龙的习俗。火龙是用草做成的龙,里面插着香。当你参观龙的时候,有锣鼓队,他们在被送到河边之前在村庄里巡回演出。

在四川省,除了在中秋节吃月饼,人们还吃蛋糕、鸭子、芝麻饼和蜂蜜饼。在一些地方,橙色的灯笼也被点燃并挂在门口以示庆祝。还有小孩子在柚子上上香,沿街跳舞,叫做“舞动流星球”。嘉定县中秋祭土地神,表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观音会”。

在北方,山东庆云县的农民在8月15日祭祀土地谷神,称为“少年苗社”。诸城、临沂、即墨等地除了月亮还要祭奠祖先。冠县、莱阳、广饶、邮城的地主也在中秋节宴请房客。即墨中秋节吃一种节日食品,叫做“麦箭”。山西六安中秋节宴请女婿。大同县称月饼为团圆饼,中秋之夜守夜是习俗。

河北万全县将中秋节称为“小元旦”,月光纸上绘有太阴邢俊和关帝夜读春秋的图像。河间县人认为中秋的雨是苦雨。如果中秋节下雨,当地人认为蔬菜一定很难吃。

陕西省西乡县的中秋之夜,男人划船爬崖,女人摆好酒席。无论贫富,都要吃西瓜。中秋节有鼓手沿门吹鼓要钱。在洛川县,家长带领学生给老公带礼物,午餐比学校聚餐还多。

一些地方还形成了许多特殊的中秋节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之外,还有香港的舞龙、安徽的打桩塔、广州的中秋节、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的赏月、戴的、苗的跳月、董的偷月菜、高山族的抱舞。

重阳节的习俗

秋高气爽,桂花飘香,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活动丰富,趣味盎然,有爬山、赏菊、饮菊花酒、吃重阳糕、插山茱萸等。

攀登高峰

古代重阳有登高的民俗,所以重阳节也叫“登高节”。相传这一习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七律《登高》是一篇关于崇阳爬山的名篇。爬山没有统一的规则,一般都是爬山,爬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花糕、五色糕,是随机制作的。九月九日拂晓,九月做蛋糕是古人的本意,孩子头上顶一块蛋糕,嘴里说一句话,祝孩子万事如意。精致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宝塔一样,上面放两只小羊,符合重阳(羊)的意思。有些人甚至在重阳糕上贴上红色的纸旗,点上蜡烛。这大概是指“点灯”和“吃饼”而不是“爬”,用小红纸旗而不是山茱萸。现在重阳糕仍然没有固定的品种,重阳节各地吃的软糕叫重阳糕。

赏菊花喝菊花酒

重阳节是一年中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说赏菊、饮菊花酒源于晋代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他的隐居、他的诗歌、他的酒和他对菊花的爱而闻名。后人纷纷效仿,所以重阳有赏菊的习俗。旧时代,文人士大夫也是为了亲近陶渊明,把赏菊和宴饮结合在一起。北宋时,开封为都城,重阳赏菊盛行。当时菊花品种繁多,形态各异。人们也称农历九月为“菊花月”。在重阳节,当菊花在傲霜盛开时,观看菊花已经成为节日的一个重要部分。清朝以后赏菊的习惯特别盛,而且不限于九月九日,重阳节前后还是最盛的。、

吴茱萸和菊花

重阳节插吴茱萸的习俗在唐代非常普遍。古人认为重阳节插吴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者戴在手臂上,或者做个香囊把山茱萸放在里面,或者戴在头上。大部分是妇孺穿的,有些地方,男人也穿。金代葛洪的《西经杂记》中有考努斯参加重阳节的记载。除了佩戴山茱萸,人们还佩戴菊花。唐朝就有这种情况,古往今来一直流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在门窗上贴菊花枝叶,“以除邪秽,以招财进宝”。这就是头上的菊花的庸俗化。在宋代,还有人把彩带剪成山茱萸和菊花送给对方。

各地庆祝重阳节的习俗

除了以上常见的习俗,各地还有一些独特的节日。

在陕北重阳节的正式收获季节,有一首歌是这样说的:“九月,将有九个重阳节,所以秋天收获忙。小米,小米,涨涨涨。”陕北的重阳节在晚上,一天就是一整天的收割脱粒。晚上,在树梢上,人们喜欢吃荞麦面和涮羊肉。饭后,人们三三两两地走出家门,爬上附近的小山,点上火,谈论土地,等到鸡叫了才回家。晚上爬山的时候,很多人会摘一些野菊花,放在家里女儿头上辟邪。

在福建莆仙,人们沿袭着蒸九层重阳米果的古老习俗。中国古代有重阳“吃饵”的习俗,就是今天的饼和米果。宋代《玉烛集》说:“九日蚀后饮菊花酒者,届时将收获小米、糯米,因其味黏而尝新物,因而成为习惯。”清初莆仙诗人宋祖谦在《闽九曲》中说:“闻节近重阳,惊闻野香,手提花篮拾野香。玉杵捣成青粉湿,珍珠叫郎味。”近代以来,人们将米果改造成了独具特色的九重米果。将优质晚稻用清水洗净,浸泡2小时,取出沥干,与水混合磨成浆,加入明矾(溶于水)搅拌,加入红糖(加水煮沸制成浓糖液),然后放在蒸笼上,铺上干净的煮布,然后九次舀入米浆,蒸几分钟后煮出,米粉上涂花生油。这个米果分九层,可以揭开,切成菱角。四面分明,半透明。它是甜的,软的,可口的,并且不粘牙齿。敬老是重阳最好的礼物。

在一些地方,人们还有机会在重阳爬山,扫墓和纪念祖先。蒲县人在重阳祭祖多于清明,所以有三月小清明,九月大清明的说法。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升天纪念日。村民们经常去妈祖庙或梅州的天后宫和宫庙祈福。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的活动丰富了新的内容。1989年,中国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在这第一天,各地要组织老年人爬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高尚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