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佗长寿的秘诀在哪里?为什么南越在汉武帝那一代之前就灭亡了?
赵佗是谁?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简单介绍一下赵佗和赵振定(今正定)。秦时任龙川郡、南海郡都督。秦朝灭亡后,攻打桂林郡和项峻郡,成为南越王。汉高祖向西汉中央投降时,吕后氏与西汉中央反目成仇,成为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南越皇帝。汉文帝元年,投降西汉。出生日期不详。我只知道赵佗参加过秦朝统一岭南的战争,是个少将。关于他的死亡年份有两种说法。一个是汉武帝建元四年,也就是公元前137年,另一个是史书上没有记载。现在学术界和社会上说赵佗的年龄,多达108,106,105,102,101,百年零。以上观点被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南越国王府筹备处、石家庄赵佗文化园、龙川赵佗庙等旅游景点等文化单位,《南越国史》、《广州秦汉三大考古发现》、《广州文物》等历史考古著作,以及广东省政府官网上所有介绍南越国历史和南越王墓考古发现的宣传资料、历史剧《南越王》等使用。赵佗活到了100多岁,这已经成了现在的普遍说法。近日有消息称,由著名影星吕良伟、唐国强、王刚、宁靖联合主演的50集历史剧《南越之王》已进入制作后期,将于今年六七月份与观众见面。该剧讲述了南越国王赵佗从30岁到106岁,统一岭南,建立南越王国,实现“和谐百越”“二回汉”的民族大融合的历史故事。剧中,赵佗不仅有成为一代以仁治国的君王的传奇经历,而且有着丰富的感情台词——他有四个妻子,安排赵佗与秦始皇争夺一部名为《未央公主》的戏。陆、唐、王、宁分别饰演赵佗、秦始皇、赵高、未央公主。如此强大的演员阵容,可想而知这部剧的制作成本一定很高,将来一定会一炮而红。电视剧热播后,南越国王赵佗家喻户晓。但是,有一些狗注意到了这一点,总想说点什么。
先看赵佗的历史功绩。赵佗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些亮点?过去由于工作和兴趣的原因,我曾多次阅读过《史记》和《汉书·南越列传》,对历史文献也略知一二。赵佗作为将军,参加了统一岭南的战争,并在南海县任龙川县令。他的历史功绩不言而喻。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后,赵佗接任南海郡太守,派兵把守从岭南北部通往的关隘,对秦官员百般挑剔。如果你说赵佗此举不仅配合了农民战争灭秦于天下,而且使岭南免于战乱,我也认了。秦政权一被推翻,赵佗就攻打桂林和项峻,自立为南越王。由此也可以看出赵佗的过人才能和军事才能。楚汉之争后,汉高祖刘邦“为国效力,所以不遗余力”。显然,当时对赵佗的评价并不高。“派吕嘉为南越王,与伐符沟通,集百越,不为南越所苦。”刘邦告诉赵佗要好好照顾岭南,团结当地的越南人,不要给中央制造麻烦。现如今,人们都在赞美赵佗。基于以上的话,西汉中央对赵佗的期望被理解为赵佗在岭南的实际行动。认为赵佗应治理岭南,尊重越南当地习俗,积极倡导民族团结,大力发展经济,促进民族融合,建立和谐社会,维护国家统一。做出以上评价和总结,除此之外,找不到其他文献依据。我们继续往下看。汉高祖十二年,刘邦死了,吕后上台。由于担心南越强大不易控制,我们控制了其急需的战略物资,不再运送铜铁农具,只给牛、马、羊给公的不给母的。这下惹怒了赵佗,赵佗反目——“于是自尊号南越武帝,发兵攻打边城长沙,连失数郡。”“嗯,故与敌作战,财物负债留于福建、越南、西瓯、罗,役属燕,东西一万余里。然取黄家以左,而称制,而华矣。”看看这赵家坨,老子也不服你管!当什么国王?我是天子。我生气了吗?!连福建、云贵地区都软硬兼施地联合了他。大家评论一下,能不能认为赵拓此举是对中央不合理歧视政策的大胆否定?如果他是一个深明大义的英雄,难道他不知道自己应该有点大局感吗?如果你有话要说,怎么能轻易发动战争?犯错没什么不好。如果你改变了,你会是一个好同志。看赵佗有没有变?汉文帝元年,“吾召(鲁)贾,以为太中大夫,使之。因为他自己做了皇帝,所以没有人举报。”严厉谴责赵佗对抗西汉中央自称皇帝的恶劣行径。赵佗感到内疚,答应不再自称皇帝。他说:“皇帝是一个有道德的天子。从今以后,去皇居,然后离开。”《史记》《汉书》后面都是“陆贾报恩,孝文帝说大话。到了孝景,就做诸侯,让人讨好。而南越窃其母国之名,使其为天子,称朝命如诸侯。”你明白吗?也就是说,一直到汉武帝时期,南越虽然名义上是西汉中央的封臣,也有使节到朝廷来邀请,但南越在国内还是被称为皇帝,也就是说,南越王在国内还是皇帝,但在朝廷里是封臣。被称帝意味着什么?当国王和当国王有什么区别?这很容易理解,如果阿扁不称自己为总统,而称自己为台湾省主席或台湾省行政长官,那么他就是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好儿子。不然就跟我们今天官方和民间对他的态度一样。如果有人对“南越居留地国盗用其名一如既往”有不同的解释,之前可能不太好反驳。1983在广州香港发现的南越王墓中,墓主人葬有文帝金印和文帝玉印。此外,墓内其他部位还出土了文帝印章和刻有“文帝乐府九年作”铭文的青铜器。说明赵佗的直系继承人生前是南越一个自重的“文帝”,南越的国家以“文帝”二字为标志。看,在赵佗及其继承者时期,南越国不属于西汉封建中央集权直接管辖的领土。南越如此放肆,西汉中央如何能忍?原因是文景之时,既有刘姓诸侯的内忧,又有北方匈奴的外患,而汉中杨腾又没有出手收拾南越之国,这就使得其胆大妄为,期望有一套抗命之计。赵佗就是这样一种不肯归家,敢于挑战西汉中央的宁。评价他,不能只因为他稳定了岭南社会,促进了岭南经济发展,今天就给他这么高的评价。我有所保留。台湾省也是亚洲四小龙。难道台湾省的“总统”都是值得称赞的好领导人吗?我们不敢这么说。至于赵佗修建朝寒台的传说,农历正月初一、十五,他上台拜北方寒亭,只是传说,但在接下来的博文中已被否认。
其次,主要讨论赵佗的时代。赵佗究竟是怎么活到一百多岁的?有可靠依据吗?下面,我就整理一下我所知道的一些信息,不一定全面。叙述很复杂,请耐心等待。史记《南越列传》对上述“称朝命如诸侯”的引述如下:“死于建元四年。孙虎是南越的国王。这时,闽越王应对南越边境城镇发动了进攻。胡诏曰:‘越越皆官,不可擅攻。今天福建和越南都在养兵,侵略大臣,我却不敢养兵,只好请求皇上这样做。”于是天子在南越更加义气,守约,为了促进分裂,派了两个将军去福建和越南商议。南宋裴简《史记注》在此,引西晋人光绪曰:‘光绪曰,‘皇甫谧曰,越王赵佗死于建元四年,汉七十年时,为百岁。”裴植引用光绪的地方不清楚,更不清楚光绪在哪里看到皇甫谧的话。这绕过了几个海湾,我们今天读起来还是挺费劲的。从《史记》的收集来看,“我死于建元四年”这句话可能早在魏晋皇甫谧时代就有了,最迟在南宋裴潜时代就有了。1000多年,从南宋的裴智到清代的梁庭南,没有人谈赵佗的年龄。梁庭南写了一本《南越五杰传》,其中直接把赵佗描述为“百岁以上”。如果皇甫谧对赵佗的长寿半信半疑,那么梁庭南可以肯定。上世纪初,著名历史学家吕思勉先生对赵佗的时代提出了否定的质疑。他在《吕思勉读史札记》中说:“史记中无‘卒’字,如(疑)静者补之”;“等你过了100岁,汉人就再也打不过你了”?“死者后年不详,其子胡姬在建元四年。”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没有人对此提出任何异议。1981年,徐恒斌先生推断赵佗的年龄。他认为秦统一岭南之战始于秦始皇二十五年,即公元前222年。基于这一年赵佗20岁,建元四年为卒年的假设,得出赵佗“约106岁”的结论(《论赵佗南越王》第6544期《中国古代史论文集》)。1983年,广州发现一座南越王墓。自从墓主人被推定后,越来越多的人谈论赵佗的年龄。著名考古学家黄占岳、麦先生认为,秦统一岭南之战始于秦始皇二十八年,即公元前219年,还假定这一年赵佗20岁,以建元四年,即公元前137年为赵佗卒年,得出了“寿年100又2岁”(麦:广)的确切结论西汉南越王墓两种学说的区别只是秦朝进入岭南的年份。其他说法,108岁,是吕良伟说的,可能是口误。105的年龄也是麦郝颖先生说的(南越王国千古之谜)。不知道后来是不是改变了观点。101岁是102岁减去1岁的结果。一百有零,这是个笼统的说法。就这样,赵佗活了一百多年,成了不争的结论,同时引发了南越史的研究热。赵佗作为在位67年,年过百岁,功勋卓著的英雄,被越来越广泛、真实地称颂。
既然吕思勉先生质疑赵佗的长寿,我不接受赵佗百岁以上的研究结论。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研究后,证明了吕思勉先生猜想的正确性,并得出结论:《史记》“至建元四年”这句话中的“死”字是一个文学用字。
(1)如果把建元年作为赵佗去世的年份,那么推断出来的数字106或者102显然是保守的。赵佗率领千军入岭南为什么要假设他20岁而不是30岁?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赵国人,在秦国军中当一个将军很不容易,秦始皇派他做副都督。你想想,说赵佗才20岁,是不是有点小嫩?让我再检查一遍。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赵佗给文帝写了一封道歉信,信中自称“蛮族长者,夫妻”。《礼记》曲礼:“七十,老人...医生七十岁了,他还在工作...他自称老人,但在他的国家却是用他的名字来称呼他。”我们假设赵佗在文帝元年已经70多岁了,还靠谱是吧?那么,赵佗到建元四年就110岁了。以前考古学家在计算赵佗的年龄时,都是假设他带兵攻岭南时是20岁,而不是30岁,因为他们怕过多地说赵佗的年龄会引起更多人的怀疑。虽然寿命存疑,但也不能否认。古代有人活到100多岁也不是不可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都是一两百岁,据说彭祖活到八百岁。
(2)语法分析。由“之”引导的时间宾语结构及其修饰的动词都是可持续的、可重复的。比如“那时,西门豹会去会河”(《史记·滑稽列传》);”元帝时,史巡为黄门岭(《后汉书·官员传》);“惟为君者,思之至今”(曹操《短歌行》)。而表示死亡的动词不具备上述性质,不能用“到”的宾语-宾语结构来修饰表示时间,只能用“于”引导的宾语-宾语结构来补充。《史记》、《汉书》中关于死亡的记载多为:“五十年,文公卒。”(《史记·秦本纪》)或“某年卒”。“四年至建元”作为一个独立的句子,不符合语法。如果你觉得“四年死至建元”合乎语法,我会在你找到类似的例子后立刻放弃我的无知,那就是“主语+到或到+时间+死,死,崩,死”的独立句。中国有那么多的书籍和记载,符合语法的句子不会只出现一次吧?如果你找不到旁证,不接受我的观点,你只能说银太不讲道理!
(3)《史记》与《汉书》的比较分析。《汉书》的《史记》副本中有很多地方。《南越汉书传》只是补充了汉高祖给赵佗的信和赵佗给汉高祖的信,除了“武帝立元四年”这句话没有“死”字之外,其他地方都差不多。如果你坚持司马迁的原话是那样,那就解释清楚,班固抄袭了其他地方的史记。为什么刚才把“卒”字删掉了?
基于以上考证,我仍然认为赵佗的生卒年在《史记》、《汉书》中没有记载,赵佗百岁以上纯属谣言。
赵佗年龄估计过百岁后,有人开始探究赵佗长寿的奥秘。1992年5月,我作为一名考古学家,参加了广梅铁路沿线文物考古发掘工作,在河源柳城镇政府办公室看到一本由中山大学历史系主办的刊物《历史大观园》,里面有一篇广州著名考古学家黄先生的文章,文章的序号和标题早就忘记了,但我依稀记得黄先生在《赵佗》中的四大长寿秘诀:乐观幽默,勤政,入乡随俗,修行养生。黄先生研究总结的依据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文献,二是南越王墓出土资料。研究方法是王国维先生首创的双重证据法。比如南越王墓出土了多种中药材,说明墓主人生前一定要注意保养。墓主人是赵佗的孙子,他的孙子懂得保养。那个爷爷不懂保养吗?黄先生就是这么演示的。据报道,饰演赵佗的吕良伟也对赵佗的长寿之谜十分好奇。他说:“在这样一个秦龙王朝中,他能活到106岁,真是不可思议。这部剧也会在细节上透露一点长寿的奥秘。”《南越王》剧组也要总结一下赵佗长寿的奥秘。不知道有什么新发现。会不会是赵佗吃了“长生不老药”?因为在他孙子的墓中发现了炼制丹药的五种原料:朱砂、铅块、紫晶、硫磺、孔雀石。按照黄先生的逻辑,孙子懂炼丹,吃丹,但不知道怎么吃丹。这是合乎逻辑的。剧中赵佗被分了四个老婆。这也是长寿的奥秘吗?吕良伟承认他不能忍受有更多的妻子,那么为什么赵佗不能吃呢?我肯定吃过什么谁都知道的好东西,一般人都不告诉我。赵佗的军旅生涯可谓枭雄之辈。他的长寿是和别人无休止争斗的结果吗?考古学家的研究结论,作为一种知识,已经被社会各界普遍接受,学术界灌溉,社会灌溉。
最后,我想谈谈其他一些问题。据我所知,很多人喜欢看历史剧,他们说可以增长历史知识。但是影视作品能和历史书相比吗?说是历史剧,能有多少历史元素?从目前已经成功播出的多部本朝和大皇帝的电视剧来看,导演们采用了纯商业的操作手法,比如以花代木,关公对抗秦琼,无中生有,大量虚构,错漏百出,极不符合史实。有多少人会为了验证剧情而去读历史书?我担心久而久之,人们的脑子里就充满了这些错误的知识。导演们的想象力相当丰富,故事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让人一集接一集地追。普通人读了没什么,需要研究历史的人读了,把它当成知识,会误导人,很难改正。所以我建议学校和家长在学生看所谓的历史电视剧的时候,要给他们适当的引导和解释。情节不是历史——我太担心了。
各位,想了解南越和赵佗的历史,只需要两个小时,两部电视剧。《史记》《南越列传》只有两千多字,《汉书》抄自《史记》,略加补充,字数略多。我已经为你准备好了一切。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在《史记》中也有一些相关的记载,如侯大师父亲列传、《东岳列传》、《西南夷列传》、《匈奴列传》、《孝武列传》以及《汉书》中的《颜传》、《朱买臣列传》等。据估计,两部书中所有关于南越的史料不足5000条。《淮南子》“人间训诂”中也有一些记载,但不是官方的,可信度不高。后人记载南越历史,依据的是《史记》和《汉书》,不是历史。
我们今天研究历史,首先要尊重历史。有人说,历史就像一条母狗,谁看中谁就抓住谁。我对这种说法极其反感。让人反感的不是拿那些篡改、歪曲、捏造、虚构历史的人,那些用历史来说事的人,那些对历史不尊重、不认真的人去和有邪念的当事人比较,而是这些话玷污了无辜的历史。我对历史感兴趣,也有感情。如果一定要把历史比作一个成年人,在我看来,历史就像一个美丽、单纯、宽容、傲慢的哑女。她美丽而神秘,人们总想接近她。她有不完全的遗憾,但这不是她的错。你可以了解她,但不能完全了解她。你可以猜她,但是猜对错不关她的事。你可以说她有什么未解之谜。那只是你自己的困惑。她从来不想故意捉弄你。甚至,你可以展开想象的翅膀,振振有词、妙趣横生地告诉她,但那只能算作你自己的娱乐。总之她就是她,对她最简单最正确的态度就是尊重。
至于《南越王》,出于剧情需要,让赵佗从秦始皇手中抢走妻子,那我们就不要太较真了。这个情节只有现代人才能想到。现在叫性贿赂,导演却扭曲了。赵佗充其量是个县级干部,秦始皇贿赂他?把你的女人给他?你读过《阿房宫赋》吧?你在想什么?!最好用广州话评论,就是看不出用词粗糙准确:真的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