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提出了预防疾病的理论?这是什么?

治未病是《黄帝内经》提出的一个理论。

“治理”就是治理管理。“预防疾病”是指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其在中医中的主要思想是:未病先防,病后防变。这是对预防疾病最经典的判断,明确提出了健康预防中“未病先防”的思想核心。

“治未病”一词最早见于秦汉时期的《黄帝内经》:“圣人未能治病者,未能治其病,而治其乱,亦谓之。老公的病成了药,乱成了治。过一口井,争一个锥,为时不晚!”

意思是一个聪明的医生不仅要知道治病的技巧,还要熟悉治病未发的方法,就像治理国家不仅要治疗既定的动乱,还要加强未发前的治理一样。如果病后吃药,就像渴了就挖井取水,打仗就造武器。是不是太晚了?

“预防疾病”的意义

1,逐渐形成养生的意识和观念。

无论是病前养生,先防病还是想治病就治病,防止进展缓慢,还是早治病,防止疾病蔓延,病后调整,防止复发。其核心是无病早防早治。防患于未然,强调以健康为重,预防疾病的发生,逐渐形成维护健康的意识和观念。

2、督促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医学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认识也逐渐加深。目前,“疾病医学”正逐步向“健康医学”转变,医学关注的对象将从“病人”逐步扩展到“患者”,治疗疾病的策略将从“因病求医”向“预防为主”转变,医学干预的起点将逐步前移。

环境污染、快节奏的生活和不良的生活习惯,使得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代谢紊乱等现代疾病成为健康的最大杀手,而此类疾病目前尚无特效药。

以自我保健为中心的养生法告诉我们,防病于未然,治病于初,是未病先防理论的精髓。可以说,“治未病”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起着主导作用。

3.降低医疗费用,节约医疗资源。

国民健康对社会的意义不仅在于提供发展基础和解决健康问题,还在于促进经济增长。对于单个患者,通过提高健康水平,增加个人对社会贡献的时限和数量,可以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还能为国家节省大量的治疗费用和医疗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