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因素会导致人类衰老?
吃得太多
对于这种观点,一位营养学家称之为“用卡路里铺就的衰老之路”。为了强调这一点,有专家直言“吃得越多,死得越快”。这种说法并非危言耸听。大量的动物实验证明,对于动物来说,适当的限食可以延长寿命;对于人类来说,如果从儿童期开始限食,免疫系统会在后期发育退化,免疫系统的活性会维持在较高水平,直到中年。如果儿童期营养过剩,人体的细胞免疫系统会迅速发育,中年以后免疫系统会迅速退化,从而增加癌症和其他衰老疾病的发病率。实践证明,暴饮暴食、营养过剩是高血脂、动脉硬化、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等老年病的罪魁祸首。研究古今中外长寿老人的饮食是他们的共同习惯。
(2)吃得太多。
吃多了导致维生素和纤维摄入过少,尤其是膳食纤维具有通便、排毒、防癌、降血脂的作用,对中老年人尤为重要。否则会造成肠道内大量有毒代谢产物被人体吸收,加速细胞衰老。
(3)运动量太少
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说:“没有什么比长期不运动更容易使人衰老。”也有人说,长期缺乏身体活动等于慢性自杀。缺乏运动导致早衰,这不仅被科学实验所证实,也被无数长寿老人所证实。
(4)不良心理
古今中外,没有心胸狭隘自私的人是老的。长期的心胸狭窄和贪婪,使人容易斤斤计较,心情浮躁,心理压力过大,直接造成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功能失调。这种精神状态在加速人体衰老过程中的作用比其他任何因素都要突出。古代的长寿养生法孔子遵循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原则,老子养生法的核心是“清净无为”。
(5)不良习惯
睡眠不规律、饮食不规律也是加速衰老的因素之一,尤其是中老年人。不规律的日常生活让已经衰退的各种细胞无法得到正常的休息和营养补充。这样下去,人体细胞从结构到功能都会加速老化。各种熬夜、加班、泡吧、打麻将、频繁聚会都不是中老年人的正确选择。
(6)不良习惯
在坏习惯中,专家将吸烟比作加速衰老的第一杀手,将酗酒视为第二大杀手。众所周知,吸烟会加速衰老,酒精对人体的影响可能有些混乱。酒精对人类健康有两方面的影响。人可以通过喝酒来保持年轻,也可以通过喝酒来加速衰老。过量饮酒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加速脑损伤,增加癌症的发病率,增加过早死亡的机会。3.长寿之道在于养生。
如今,中国已经迈向小康社会。人们吃饱穿暖后,要注意提高生活质量,注意保健,提高身体健康水平。这样大家都可以健康长寿,也会病死。
中国古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仍,疫病流行,生活贫困。一般人的寿命很短,但为什么古代名医的寿命很长?有四种方法可以总结他们的经验:
(1)起居规律,饮食适度。
起居有规律,饮食适度。也就是说,生命必须符合生理要求的规律。《苏文·古天真论》说:“古之人,知之,学之阴阳,和数之招数,饮食有度,不躁作,故能和神合,终至百岁。且日常生活无节,故年过半百也是衰。”人起来躺下,这是白天做活动,晚上睡觉的习惯。有规律的睡觉,有规律的醒来,按时起床,形成一套固定的睡眠节奏,然后生物钟就起作用了,就会有想睡,醒了,起床的反映。按照这个习惯和节奏,你会觉得很自然,很舒服。如果我们经常打乱这个规律,不按时起床,沉溺于夜生活,就会打乱生物钟的节奏,使身体产生一些异常的疾病,如失眠、烦躁、疲劳、嗜睡等,导致身体的抗病能力下降。郜琏早年在《尊生八卦图》中说:“人有三死,不是自己的命,是自己的命。时不时的老公睡觉,饮食不好,劳逸结合过度的会被病魔害死。”所以,生活规律,起床躺下,才是长寿之道。
饮食适度既不是饿死也不是暴饮暴食,而是要适度。大部分老中医都注意定时定量进食,不要吃太多。他们懂得“药食同源”的营养学理论,经常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食物来调理身体。如北京中医学院温病教研室原主任张志春老医生,常年喝豆汁(一种由绿豆发酵而成的北京小吃)。80多岁了,依然机警机警,手也不抖。那时候我已经效仿喝豆汁了。果然喝了之后感觉很舒服。如果我喉咙痛,我会喝一碗豆汁,疼痛就会消失。我经常类比说,喝豆汁可以和用青霉素媲美。
早在西周时期,李周?天工将医生分为食医、病医、选医、兽医四类,并明确指出食医为先。这说明古人很早就知道合理饮食对人健康的重要性。
(2)善于把握七情,心平气和。
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惧、惊,是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一般情况下,一般不会让人生病。只有突然的、强烈的或长时间的、超过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情绪刺激,才会导致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才会导致疾病。七情是引起内伤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所以常被称为“内伤七情”。
七情的特点是直接作用于相应的五脏六腑。“苏文?阴阳反应理论说:怒伤肝,喜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这就是说不同的情绪刺激可以影响相应的五脏六腑,使五脏六腑气血运行紊乱,气血失调。
中医认为七情是使人生病的“内因”。人的心情和心态对健康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人在平静快乐的时候,各系统的生理功能都是正常的。当人心情不好,或者各种不良信息传到中枢神经系统时,神经系统就会发生紊乱,导致免疫功能下降,从而促进人的衰老过程,或者导致某些疾病,如癌症、冠心病、高血压等。因为七情是内伤的重要因素,中医特别强调要精心调理,滋补强壮身体,保持身体健康。
(3)注意养生防病。
所谓“养生”,就是保养身体,预防疾病。养生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通过反复实践,我们积累了极其丰富和宝贵的经验。它是中国智慧和创造的结晶。养生的内容很广,涉及很多。但大多数人更注重医疗,而不太注重养生。我们的前辈在这方面不仅有很深的认识,而且实践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养生的重要性。在国际上也很受重视,他们逐渐意识到养生对延缓衰老、预防疾病有重要作用,对很多慢性病也有治疗作用。是提高人体寿命系数,延年益寿的最佳手段和方法。
早在建国初期,卫生部制定卫生工作方针时,就有“预防为主”的主导思想。明代李连在其名著《内经》中也将“养生”列为第一位。《内经》?苏文在很多地方也有论述:“义在内存,恶不可为;“邪合则气虚”和“藏神于内,安于病”的辩证观。古人非常重视内因和外因的统一,特别强调内因的重要性。这种认识是很有价值的,因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很多名老中医都有自己不同的养生方法,持之以恒,所以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4)治好“病”和“病”。
“早识疾病”和“早治”是汉代医圣张仲景倡导的。古人对“病”这个词有不同的解释。他说“病”是不易察觉的小问题,也叫“没病”状态。现在人们常说的“亚健康”状态,就是古人所说的“疾病”状态。这时,我们应该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来治疗。如果我们不采取任何预防措施,我们可以发展成为一种“疾病”。中医古籍《内经》也有“圣人不能治其病,而不能治之”的说法。老中医非常重视身体不舒服时的早期调理,也叫“治未病”。知道“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在生活中,他们还特别注意调节肠胃功能。他们牢记“脾胃内伤百病”这句名言。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维护得好,食物香,营养足,身体好。这与《维多利亚宣言》倡导的健康方式的四大基石基本一致,强调要有全面均衡的营养补充。其次,注重调理气血,认为气血与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关系非常密切。就像“苏文?《真义论》说,“若守于病机,必先胜五胜(脏),疏通其气血,达致太平。“意思是治病养生的一个主要关键就是疏通气血,使之通畅正常。”苏文?《阴阳应象大论》也说:“试判其阴阳,以阴治阳病,以阳治阴病,定其气血,各守其乡,血多者定之,气虚者画之。”“血性者当定”是指引导疏通,如定江河,是祛瘀的大法。“气虚要拉引”,就是气帅为血,气动为血,气停为血。老中医非常重视运用补气养血、补虚行气、活血化瘀的原则来维护身体健康。曾经看到过一个由三七组成的传统药方,每年立冬服用,对预防老年人冬季关节不利和关节疼痛有非常好的效果。
我国名老中医防病胜于治病的经验,比世界心脏病学协会1992制定的《维多利亚宣言》中倡导的健康生活方式的四大基石(即均衡饮食、适度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早了2000多年,比《维多利亚宣言》更全面、具体、实用。老中医的养生保健经验也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文化中最珍贵的优秀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