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多,经常加班,为什么清朝的神医混得跟太监一样惨?
《宫中皇后》里的忠臣被动大夫文和《快乐大夫》里和喜来乐吵架的王天河,简直是天壤之别。一个是后妃们拉拢的对象和权力斗争的工具,一个是宠溺和刻意打压别人的庸人。
太医在清朝是怎么过的?为什么清朝的太医往往混得和太监一样惨,这绝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我们不妨从医生的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来解释。
一是日常工作繁杂,医生疲惫不堪。
据说太监每天要伺候皇帝和后宫嫔妃,总是被骂被罚,工作又累又杂,还被人看不起。其实在工作强度上,太监是有分工的,不会太累。比如有掌管皇帝衣服鞋袜的服装监,有掌管皇宫卫生的直殿监。但太医的工作比起太监来,要麻烦得多。
见皇帝有很多步骤。
太医给皇帝看病的程序很复杂。有六个程序:首先要组成团队,由医院大使、医师、部长组成专门的工作班。三个人互相负责,互相监督。二是一起咨询诊断,三是一起选药,一起封药,写名字。
第四,在* * * *的监督下,煎药。第五,煎好后一起尝药。把两剂放在一起煎,分成两份,一份给御医、朝廷判官、宫中太监先尝,一份给皇帝服用。六是将诊脉病例和处方保存在档案中备查。觐见皇帝有六道程序。
且不说皇帝的病有多复杂,需要什么样的听、听、问,还要熬多久的药等等。所以在电视剧里,我们看到皇帝不时被毒药毒死。
其实从明朝开始就制定了这种复杂的用药、收药、品药的制度,基本不存在被毒品毒害的风险。但是,这个制度真的把医生和太监累死了。真的是皇帝的病,治太多医生都累死了!
太多医生责任多,经常加班。
太医不仅要日夜值班,还要见皇上,煎药。皇帝出门也需要有圣驾陪同,有时还要咨询皇帝指定的王子、公主、额头等人。此外,还要储存各省进贡的药材,有时是皇帝专门送来的,还要救治患病的俘虏和满汉军民,可以说是非常广泛。
它不仅对象广泛,责任也多。它不仅治疗皇帝、皇后和王子,还可以预防疾病。皇帝和皇后的日常保健,如“请安心”、“开平安铁”等,也是太医们费心的,也是督促他们按时吃药。执勤也按级别分为“特别简单牺牲”、“内直牺牲”、“外直牺牲”。
“特简祭”是指皇帝任命的医官出席,随时负责皇帝的诊断,皇帝有什么问题必须随叫随到。据《清宫医案研究》记载,乾隆皇帝曾派太监值班,问内廷医官“舌燥上颚如何治?”用什么药?"
这么简单的问题,应该问值班医生。可想而知,正常情况下,要药会非常频繁。“内直祭”由下级官员和医生担任,白天在外院值班,晚上和太监一起在宫里值班,责任也很大。
还有一种“外拜”等待宁寿宫、慈宁宫、干青宫、中翠宫。地点是东西药房,由宫廷大使、宫廷法官、医师和官员分两班。那我睡哪里?据说在圆明园的东南方有一个专门用来休息的“办公室”,但早已不见了。
没完没了的考试,没完没了的书
就像科举选拔一样,太医院也是通过考试选拔人才,层层晋级。从全国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医学人才,进入泰医院后,要从最底层的医生做起,进入医学博物馆学习,也就是所谓的医学生。他们需要接受一年两个季节,即春天和秋天。
考试内容在《医宗金镜》、《金匮要略》、《内经》等医学书籍中。每六年举行一次盛大的“考试”,除了宫廷大使、宫廷法官和医师之外,所有的学生都要参加。考试成绩一般作为晋升的重要依据。要被提升,你必须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一般来说,从一个最底层的医生到一个医师需要十年的时间,需要记忆医术,积累临床经验。
第二,工资微薄,但你冒着掉脑袋的风险。
工作条件差,如果能得到周围人的尊重,也是一种补偿。但太医们的地位似乎并不高,也有被斩首的危险。
工资很低
院使的月薪是每月三两银子。除了院使相当于五品官,工资更高,普通医师,官七品官,月薪二两。官至医者,月薪不过一两五。如果按照购买力核算,一两银子等于200人民币左右,那么医院的工资只有600左右。
御医只有400元,和太监每月22元工资一样。当然,如果你看好看病,往往会得到皇帝的后妃或者王子们的奖励。但总体来说,地位和工资都有点低。
经常受到威胁并被斩首。
固化太多是高危职业。因为和皇室打交道需要很高的心理素质。正所谓“国子监的文章,国子监的药方”,都是烫手山芋。因为皇帝掌握着生杀大权,太医可能一句话奖励,也可能一句话牵连九族。
所以,不管你有多熟练,在对待这些达官贵人的时候,你都会害怕。所以开药的时候不敢大剂量,不敢开猛药。只要注意一些温性的药物或者补品就可以了。所以往往不是很有效。清朝的皇帝懂点医术,如果药方开错了,不符合皇帝的意愿,也会被质疑。
史书中多次记载康熙、乾隆、光绪等当面斥责太医的药方延误病情,是庸医。据说康熙皇帝在位时,曾派他的御医刘声芳和李德聪去见一位将军。当内科医生诊断他患有夏季湿热时,他使用了养胃益胃的药物。康熙皇帝大骂:“你们都是学医肤浅,不善于学习医术,所以救不了人!”
同治和光绪皇帝都病死了,救治他们的朝廷使者和朝廷法官都被判了罪。慈禧太后也不擅长治太医。《御香录》记载了太医为慈禧太后治病时的情景:四位太医恭恭敬敬地在慈禧太后面前磕了九个头,然后跪着走到慈禧太后所坐的前面。
两边各有两个人用手帕小心翼翼地摸着太后的脉搏。过了很久,他们换了边,又摸到了脉搏。四五十分钟,医生们从头到尾都不敢抬头,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第三,身处底层,却经常被卷入政治斗争。
即使工作很苦很累,被人看不起,如果你能清清白白过日子,也能很好的完成。但在宫廷里没那么简单。太医们面对的是皇室和大臣,政治斗争绝对无处不在。当然,太医也不能置身事外。如果他们想被提升,他们必须取悦他人。
从进帝国医院到成为医师基本需要十年,然后当医院评委和医院大使估计需要高超的医术和良好的人脉。毕竟固化的推广太需要和有实力的人搞好关系,这是中国的历史特色,任何行业都不例外。
据说慈禧当政时,医生们为了讨好她,争相为她研制美容药方。还有,如果想升职,单纯通过体检有时候是不行的,因为有时候考试会出大问题。因为太医院是礼部的,礼部的人管医生,业务上不太对。
据说有一次,清朝的一个侍郎仁和密不是医学出身,却尊崇神圣的生命去考太医院的官生。结果问题不在范围内,让学生无所适从。所以,既然要学医,要学会见风使舵,那还有什么时间和机会摆架子呢?
经常无缘无故卷入法庭斗争。
朝廷险恶,政治斗争复杂。一不小心就会死。刘禹铎是雍正时期的名医,医术高超,被雍正誉为“当代第一名医”。有一次,刘禹铎奉命去见、和孙三位大臣,以为他们都成了不治之症。
雍正帝勃然大怒,斥责他之前与雍正的弟弟们纵容,于是将他革职,直到雍正帝去世才起用。无缘无故卷入政治斗争是一场灾难。
四。结论
俗话说“同伴如虎”。在封建时代一个权力无限的皇帝身边,即使他的医术再高明,他终究只是皇帝的奴隶,他的生死由他人操纵。比如名医华佗诊治曹操痛风却最终锒铛入狱而死。后世可能会有很多先例。
所以,在一个封建社会,再高超的医术,也无法控制民众的偏见和险恶的社会。在医患关系紧张的现代社会,医务工作者只有做好医患沟通,尊重医生,理解和相信医学,才能得到充分的尊重。
但医生也需要保持低调,钻研医术,以治病救人为己任,培养医德,才能得到社会的尊重。正是有了疫情期间涌现出的一大批像钟南山这样医德优秀的医生,我们国家的人民健康才能得到保障。
参考资料:
许仕林:古代宫廷医患关系非常紧张,发表在《保健指南》2016;
翟,段晓华,等。浅析清代太医院的值班制度和调度制度:发表于中国医学史杂志,第1期,2014;
阎崇年:明清皇帝是怎么看病的??探秘皇家医院,看历史,第5期,2065 438+03;
段乃器:明清皇家医院医官培养制度研究,山东师范大学,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