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电影《驴得水》?

嬉笑怒骂中酝酿的带有荒诞喜剧色彩的悲壮感,让《驴水》在让人发笑的同时,也在批判当下弊端的同时,拷问着人性的盲点。虽然电影在形式上有过多的戏剧痕迹,但总体来说是一部黑色喜剧,剧本扎实,发人深省,语重心长。

沈州和刘璐是《驴得水》的联合导演和编剧。在他们的陈述中,三年前的舞台剧有“曲线救国”的意味——相比电影,舞台剧的入门门槛和成本更低。该剧热播后,他们希望接触到更大的观众群,但一路找了很多公司谈,直到遇到Mahua FunAge才满意。

《驴得水》中有明显的舞台DNA,这也成为翻拍中最大的争议。那么主创对《驴得水》做了哪些改动,让它更适合大银幕?两位舞台剧导演沈州和刘璐转行拍电影了。他们经历了哪些困难和不适?以及他们如何应对观众普遍不适应的剧腔?

不夸张。我们选择的是矛盾冲突激烈的段落,但这与演员的表演分寸无关。矛盾冲突激烈的段落会显得好像自己生活中更精彩的一面多暴露了一点,但其实这和舞台表演没什么关系。

剧中贾加去了美国。我们本来想让她去美国,但是经过研究,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去了美国,在香港走不了那条路。但是,贾加必须给她一个结局,因为贾加是我们立场上的人物(刘璐:更有前途的人物),所以其他人物都是开放式结局让你去猜,但是贾加我们给她一个明确的结局。作为当时的年轻人,如果要坚守底线,追求理想,追求民主,追求正义,那就意味着我不会妥协,我会抗争,那就是去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