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总是出汗是因为肾不好吗?3常见原因,及时调养。
有些朋友可能会一头雾水,满头大汗,这有什么好大惊小怪的?诚然,出汗本身是人体调节温度的正常反应。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吃饭、轻微运动等容易出汗的情况并不是温度引起的,可能象征着一定的健康风险,通常称为“出汗”。
老年人经常出一身汗。原因是什么?
说起大汗,有些比较懂养生的人会认为“虚”字通常和肾联系在一起,经常大汗淋漓。肯定是因为肾不好。真的是这样吗?
经常出汗,是因为肾不好吗?
医生回答:确实有一些因素。
中医认为汗液是津液的一部分,属于阴气的集合,汗液起着挥发温度的作用,维持体内温度控制的平衡,所以需要阳气来调节。
阳气充足,滋养身体,有很强的收敛和温煦作用,不会因为一些小范围的运动消耗而使汗液轻易流失,出汗的情况自然不会出现;另一方面,体内阳气不足,不足以吸阳守汗,虚寒的情况也会出现。
肾脏作为五脏的一部分,具有调节阴阳的作用,尤其是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一些疾病的影响,肾脏的健康受损,调阳功能减弱,阳气的供给和汇聚缺乏,汗液的流出效率无法控制。出现出汗症状的概率也相对较高。
但并不是只有肾阳不足,肾脏调节功能减弱才会导致出汗的症状,还有三种可能的原因。希望上了年纪的朋友们能自省一下。
请注意其他三个可能导致老年人出汗的原因。
原因一:肺气虚弱,津液外泄。
肺和肾一样,属于五脏之一,因肺温润,厌寒燥。现在恰逢秋冬。如果不注意调养,对肺的伤害很大。对老年人来说意义更大。
不仅如此,在中医看来,肺有卫气、养津液的作用。换句话说,肺可以帮助身体集中血液气体,并留在体液中。如果肺气虚弱,肺运行功能下降,自然不利于津液的滞留,表里不固,肺阴疏泄,津液止泻,体表就会出现明显的虚寒症状。
原因二:情绪失衡,出汗过多,津液流失。
古代中医一直有“身心合一”的观点,也就是说,中医认为人的精神与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情绪不和谐,负面情绪会影响身体,导致疾病。
但是,有些老年人会因为疾病或身体状况,或者因为神经老化而感到不适,比如焦虑、担心。长时间沉浸在不好的心情中,冷汗会不停的流出来。长此以往,体型的趋势和习惯很容易导致虚寒。
对此,西医也有相同的看法。高度紧张、兴奋等负面情绪会导致老年人乙酰胆碱分泌增加,从而导致多汗,中医称之为“多汗”。因此,调整老年人出汗的症状,调节情绪,保持乐观是必不可少的。
原因三:脾胃有病,气滞多汗。
我们的人体是由复杂而众多的经络联系在一起的。阳气承载血气,向各器官组织输送能量,维持人体正常健康的生理状态。
推动阳气和血气运行的能量来自于我们身体的消化系统,也就是脾胃。我们吃的粮食通过脾胃的消化系统转化为能量,维持身体的机制和健康。
反之,如果脾胃虚弱,气血能量的转换概率就会降低,运行在经络中的血气就会变得停滞不前。久而久之,多余的血液就会因气滞过多而受阻,也就是所谓的“气滞”,血气不能向下濡化。过多的血气会集中在胸部和头部,不断刺激身体的温度控制系统,比如吃饭时出汗,出汗的风险会更大。中医也称之为“上热下寒”迫切需要老年人及时滋养脾胃,调理排泄,打通堵塞的经络,这是解决此类症状的最佳方法。
既然了解了老年人出汗的原因,自然要想办法解决。综上所述,老年人出汗无异于肾阳不足,情志失调,肺气虚弱,脾胃小病,都可以一一解决。
肾阳虚,情志失调,肺气虚弱,脾胃小病,分别怎么处理?
肾阳不足。中医补肾阳的常用方法有很多,如仙茅、狗肉、肉桂等。,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或者一些补肾壮阳的中药,比如金匮肾气丸等。,但需要注意的是,人体的目的是平和地调节阴阳,一定不能补得太多。
情绪障碍。就情绪而言,没有特效药可以缓解。更重要的是,要看老人调节情绪、保持乐观情绪的能力。可以选择尝试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比如跳舞、运动等。,来抵消和转移负面注意力,改善心情。
“肺气虚弱。”尤其是秋冬季节,养肺很重要。中医认为“白补肺”。试试莲藕、山药等食物,润肺益气,或许会有效果。
脾胃有问题。脾胃虚寒的症状,多是因为经络淤血,上热下寒。试着用白术和茯苓来疏通水,滋养脾胃,或者可以解决淤积的问题。
不过老朋友要注意,文章中提到中药也有毒,请在中医Yamatonokusushi的指导下进行。健康和安全仍然是首要考虑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