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小明有30元钱,是小华的两倍。4元钱里小花有多少?
一、高职院校“工匠式”教师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工资福利不高,缺乏物质保障。
教师的主要工作是通过教书育人获得一定的工资。工资福利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除了基本工资,公积金和社会保险也是教师工资福利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越来越高,但许多高职院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却增长缓慢。相比较而言,教师收入变相减少。教师为了谋生,仅仅依靠这些工资是无法应对物价上涨的。尤其是近几年,突然暴涨的房价让教师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当人们的基本生活难以维持时,他们可能会努力工作以寻求更多的钱。老师可以采取的方式可能是私下给学生开设辅导班,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之外赚点外快。在这种情况下,高职院校很难培养出“工匠型”的教师。教师要学习更多的知识,承担更繁重的工作,却拿不到更多的工资,自然就没有积极参与的动力。
(二)“工匠精神”相关培训较少。
为了使教师更高效地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用自己的职业道德感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教师首先要正确解读“工匠型”教师的含义。“工匠型”教师的培养是近几年才开始大力提倡和鼓励的。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平时忙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却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工匠型"教师的真正内涵,更不用说将"工匠精神"运用到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目前的高职院校没有全面开展“工匠式”教师的培养。因为这方面的培训很少,教师很难自发组织培训,使得教师缺乏学习的机会,无法真正理解当前新的教育要求下“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当然也无法在教学工作中践行“工匠精神”,培养出素质良好的学生。
(三)未能形成良好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不仅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教师的观念和行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不仅能促进教师自觉接受文化的熏陶,使他们积极学习更多的知识,提高教学能力,而且有助于培养教师优秀的职业道德。“工匠式”教师的培养,不仅有赖于高职院校定期举办的培训,更有赖于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然而,由于“工匠精神”的教师培养目标是在较短的时间内提出的,许多高职院校并未能将这一理念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虽然高职院校正在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但缺乏"工匠精神"的融入,不会对"工匠"型教师的培养产生有利影响。
二,高职院校“工匠型”教师培养的路径与策略
(一)制定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为教师提供更好的物质保障。
最近,国家政策和高职院校的相关制度不断完善,为教师提供了更好的工资和福利。但是,与实际经济发展速度相比,教师工资福利的提升速度还远远落后。通过对教师薪酬福利满意度的调查,不难发现,绝大多数教师对当今的薪酬福利仍不满意。尤其是那些需要承担家庭重任、买房买车的老师,他们的工资远远不够支撑日常生活开销。由于特殊原因,一些高职院校取消了本应属于教师的福利。虽然教师的工资看似没有减少,甚至没有增加,但实际上教师的最终报酬减少了,使得教师的实际收入水平下降。针对这种情况,国家应该制定更加合理的薪酬福利制度,对高职院校教师的薪酬福利进行适当调整,以更好的福利待遇保证教师的正常收入,让教师不必为生计发愁。这样,教师就可以把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当高职院校提倡培养“工匠型”教师时,教师更愿意积极参与。通过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以“工匠精神”向学生传递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把学生培养成高尚的人才。(二)以“工匠”教师培训为基础,丰富培训内容。
虽然一些高职院校已经开始培养“工匠式”教师,但由于起步较晚,缺乏培训经验,培训内容相对单一枯燥。教师在推行“工匠精神”时,认为这只是高职院校举办的形式主义培训活动,不愿意积极参与。在培训过程中,由于教师的抵触情绪,不愿意认真学习培训知识,“工匠式”教师的培训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有效实施"工匠型"培训,使教师通过培训真正把握"工匠型"教师的深刻内涵,在教育教学中践行"工匠精神",高职院校必须丰富"工匠型"教师的培训内容。首先,要把“工匠精神”的具体含义列为理论训练的基础。要通过对“工匠精神”的认真学习,将这一先进理念传达给教师,让他们了解其本质,加深教师对工匠精神的理解,转变教育工作观念。其次,要从实际的“工匠”教师培训案例中学习,让教师看到那些成功完成“工匠”教师培训的人所取得的成绩,以这些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为榜样,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最后,通过教学实践,长期开展“工匠式”教师培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工匠式”教师培养的最终目的是通过教师的“工匠精神”开展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来走向社会后贡献自己的价值。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开展“工匠式”的培训实践也是必不可少的内容。
(三)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激发“工匠”教师的成长。
良好的校园文化能让教师充分感受到高职院校的活力,能看到身边的其他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工作,学生努力学习提高能力。这种美好的校园文化会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让他们以承担这项教学工作为荣。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快校园文化建设的进程。首先,高职院校要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帮助师生树立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让师生、学生、教师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用美好的人文精神相互感染。其次,高职院校要优化校园环境,在校园内设置名人雕塑、文化长廊等设施,从而对教师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最后,高职院校可以定期举办“工匠型”教师评比活动,评选出那些积极参与“工匠型”培养并取得一定成绩的教师,给予适当的奖励,以激励全体教师争当先锋。
(四)培养教师的“工匠导向”发展意识
要实现教师的“工匠式”培养,就必须突出教师自身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有具备相应的“工匠型”发展意识,才能积极接受相关知识的训练,并愿意积极塑造自己的“工匠精神”,完成教书育人的伟大使命。因此,必须加强教师“工匠本位”意识的培养,使他们不断学习新知识,磨练教学技能,提高综合素质。
目前,高职院校“工匠式”教师的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正常开展。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应该采取合理的薪酬为教师提供物质保障,丰富"工匠"教师的培训内容,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培养教师的"工匠"发展意识,以更好的培训策略促进教师"工匠精神"的形成,鼓励教师积极接受"工匠"培训,提升教师的精神高度,使他们有更大的动力投入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