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的阴阳五行理论
阴阳五行是认识自然的哲学基本原理,是伴随着中国古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从天文、气象、历法等学科中,通过长期观察和认识自然的运动变化而逐渐总结出来的。《内经》吸收和发展了古代哲学流派中的主要理论,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中医独特的用阳五行的认识论和证候崇拜方法。它以“万物源于气”为基础,通过研究气的运动和转化规律来认识和解释宇宙万物,对人体的生理、病理、养生、演示、治则、治法和方药进行分析和论证。其内容相当丰富,贯穿于中医理论体系的各个方面。《内经》大部分篇章都运用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来论述、分析和总结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使之成为中医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阴和阳是特定系统中两个相互联系和平衡的方面的概括。
阴阳学说认为,无论从物质、功能还是物质与功能的关系来看,任何系统都存在相互照应的两个方面。它们通过感应交往、相互利用、消长、转化和制约,使整个系统处于动态、平衡和稳定的状态。由于体系的大小不同,阴阳的概念在不同的层次上有不同的具体内涵和外延,所以中医的阴阳具有“其大无有,其小无有”的特点。
阴阳学说需要正确理解阴阳学说在不同层面的具体内容和应用范畴。五行的本质,即木、火、土、金、水,是对系统内部更精细的划分。从理论上讲,五行也有“其大无而其小无”的特点。五行学说主要论述五行在系统中的属性以及五行通过克制和约束来平衡和维持整个系统的动态平衡和稳定的规律。
阴阳对应天地方位。第二处生火,七成南。天上长三棵树,地上八成是东。黄金生于四地,天九成西。“河图中:一、三、五、七、九(五个奇数)为天,属阳。二、四、六、八、十(五个偶数)为地,属阴。
阴阳对应人体,“春生宜居肝,属木。夏畅是一把火。秋收宜肺,属金。冬储宜肾,属水。脾为土。对应人体的五脏”
杨明五行学说的思想方法和理论观点贯穿于《苏文》和《灵枢》的篇章之中。《内经》中专门论述杨明五行学说的章节并不多,但重点论述杨明五行中金匮严阵学说的概念和应用的章节主要有(《苏文怒达天说》)、《阴阳应如大图论》、《阴阳离合论?六根隐象说?脏气法理论,易茗五声五味,五气随气分一日四时,阴阳为日月,灵枢九针理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