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讲座5篇。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人的健康模式应该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统一,而心理健康是个体获得整体健康的核心和支柱,关系到独立健全人格和自信自强精神品质的形成。以下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的5点点评,供大家参考!
1 _ _,我有幸听了王嘉勉教授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其矫治措施”讲座。王教授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研究成果,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给在场的老师们送上了一场丰富的精神盛宴,也让我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在教育部19 _ 8月3日发布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的非常重要的内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施面向21世纪振兴教育行动计划,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对中小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实现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一项紧迫任务。
学生的心理问题形成于家庭,表现于学校。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他们的心理问题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厌学
小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复杂的,后果是可怕的。它是家庭、社会、学校和儿童自身认知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老师和家长要密切配合,认真分析,找出原因,对症下药,才能有效解决问题。我们应该把尊重和爱传播给每一个学生,从他们的心理需求出发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帮助,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中的心理问题,让每一个学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教育的要求,从而顺利完成健康成长的过程。
(2)撒谎
孩子说谎是社会风气、家庭压力、虚荣心、心理因素、社会发展造成的。他们的认知能力不成熟,说谎不仅会严重影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还会给正常的教育带来很大的麻烦,直接影响学生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需要正确的引导,老师要给孩子精神上的安慰,给孩子提供改正错误的机会,给孩子自我反省的空间,让孩子真诚的面对生活,面对认识的每一个人。这样,每个孩子都能诚实、自信、健康、茁壮成长。
(3)早恋
除了以上两个问题,小学生难以解决的心理问题是与异性的交流。随着青少年的早期发展和整个社会环境的影响,早恋现象在小学高年级已经萌芽。13和14岁的青少年,正处于爱情的种子期。他们充满了好奇、仰慕和虚荣,所以必然会出现这种令人担忧的现象。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仔细观察,进行温暖的教育。在班里开展一些有意义的班级社团活动,正确引导友谊。家长要积极配合,未雨绸缪。早恋不仅是一个教育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让所有的孩子都有一个阳光的童年,不要让早恋的小雨洒进他们的青春花园。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师职业是天底下最光荣的职业。教师工作是培养新人、创造精神财富的艰巨而复杂的脑力劳动。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我将不断寻求现代教育的新途径,用新的理论、新的方法、新的理念做好学校德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点评2 1。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
心理素质是心理学中主体相对稳定的内在特征,包括个人的精神面貌、气质、性格、情绪等心理要素,是其他素质构成和发展的基础。学生的求知和成长本质上是一个持续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发展过程。教育提供的文化知识只有通过个体的选择和内化,才能渗透到个体的人格特质中,使其从幼稚走向成熟。这个过程也是个体心理素质水平提高的过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受其心理素质的影响。学生各种素质的构成应以心理素质为中介,创新意识、独立人格、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的构成和发展应以心理素质为导向。在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中,坚持良好的心理适应是抵御诱惑、承受挫折、实现自我调适的关键。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强弱主要取决于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功与否。
2.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动力。
心理健康教育与受教育者的人格发展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个体人格的发展水平。一方面,学生在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通过了解道德规范、行为模式、环境信息和社会期望,逐步完善人格结构;另一方面,客观存在的价值观作为心理生活中对自身的衡量、评价和调节,也影响着主体的人格发展,在必要的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人格特质,从而将人格发展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不是被动地依附于这种转化,而是主动引导受教育者在转化过程中调整自己的方向,让个体把握自己,评价自己的行为,从而达到心理优化、人格健全的目的。
3.心理健康教育是开发学生潜能的可靠途径。
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开发受教育者的潜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潜能开发是相互促进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为二者的协调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心理健康教育激发受教育者的自信心,帮助主体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自己,从而实现主角的转变,发展适应环境的能力,最终充分开发潜能。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点评3 20 _ _+065438+10月12下午6: 30,作为四川音乐学院心理委员,听了一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这是我学习如何做一名称职的心理委员的第一课。
通过参加大学心理健康课程,我了解了很多关于心理问题的知识,也让我更加了解自己,明白心理健康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成长非常重要。然而,许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心理危机或疾病,不会主动向心理咨询中心或专家寻求解决方案。比如,有的大学生常说“抑郁”、“空虚”或“孤独”、“无助”,这可能是心理问题的初期症状;平时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比如失恋,考试不及格,不会做家务,被同学嘲笑,也可能是导致他们感情破裂的导火索。但是这些小问题,小细节,通常都被他们忽略了。他们没有意识到容易引发的危机,所以不会主动寻求帮助,直到问题日积月累,一发不可收拾。所以大学生要更加主动,关注自己的心理动态,主动告诉专家自己的想法。
我们都应该知道,现在,心理健康的话题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身体健康固然重要,但心理健康也不可或缺。我们要追求的是身心健康,也就是身心健康。心理老师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她为我们定义了心理健康的标准,提出了大学生面临的成长问题。如何做好人生规划,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理财习惯,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人际关系以及大学生常见心理分析。让我们感受最深的有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适应社会角色和环境的变化。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我们是成年人了,不再是未成年人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更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很多问题和事情都要靠自己解决。要能尽快适应新的环境,不要老是怀念过去。每次去一个新环境,都要习惯。就像我们刚来大学一样,要尽快适应。否则会有很多心理上的困扰,影响你的学习和生活。
第二个方面: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虽然有句话叫“靠自己不如靠地面”,但很多时候还是需要别人的帮助。或者不能脱离群体,独立存在。所以我们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比如学会倾听别人或者赞美别人。总之,不要疏远大众。其实我觉得我在这方面做的并不好。虽然我有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但是我在人际交往上太狭隘了,不敢主动和别人交流。现在,我不得不深刻理解这个问题,我相信我以后会更加关注它。
第三个方面:大学生普遍的失落感和自卑感。我感觉我在这方面很明显。首先,来这里不是我最初的梦想,因为某些原因,我只能选择来这里。看着同学们进入自己喜欢的学校,我不禁有些失落。此外,当我来到这里,我在学习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学生在生活中是多才多艺的。这更增加了我的自卑感。但是现在,我不再自卑,不再失落。老师的教导和哥哥姐姐同学的关心让我更加坚定:一切都会好的,一切都会过去。
心理健康能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岗位上发挥智力水平,积极从事社会活动,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的重要条件。充分认识德、智、体、美、劳的和谐发展是以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全面发展的实现。
心理健康有利于大学生培养健康的人格心理。大学生人格的心理特征是指他们在心理和行为上经常而稳定地表现出来的各种特征,通常表现在气质和性格两个主要方面。气质主要是指情绪反映的特征,人格不仅包括气质的特征,还包括意志反映的特征。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思维活跃、善于独立思考、参与感强、精神状态充沛等,这些都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挫折。因此,大学生没有意志和不屈不挠的向上精神,是不可能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健康的心理以积极进取、服务社会的人生观为人格核心,以此为中心统一自己的需要、愿望、目标和行为,树立远大理想,“以天下为己任”,从而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推动大学生努力完成学业,自觉攀登科学高峰。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的重要保证。有了良好的心态,他们不仅能取得好的学习成绩,而且能受益终生。如果离开良好心理的培养,就无法培养出具有先进文化知识的合格大学生。
心理学课的讲座上,老师提到了心理委员会的必备条件。如知识条件、技术条件、咨询师的道德禁忌等。,让我们立刻产生强烈的情感。作为心理成员,一开始不能忽视那些违法的行为或者错误的态度。如果心理成员不敏感,学生可能会在如何调节心理上陷入盲区。心理委员责任重大,不能掉以轻心。
我不会泄露他们的隐私,我会尽力去做,也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称职负责的心理委员。
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点评。韩学荣教授关于心理健康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
韩老师讲了健康的定义,健康标准,健康与不健康的问题,觉得老师讲的很实际,很实用,特别是对于我们老师来说,工作压力很大。听完讲座,我感觉轻松多了,也比以前更了解自己了。而且上课听得很轻松,不觉得累,感觉一天过得很快。并在以后的教育中对学生和自身的自我调节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不会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老师要掌握技巧和技巧,而不仅仅是批评,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让孩子喜欢你。在喜欢你的基础上,学生会对你教的科目感兴趣,愿意学习,因为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第二,在我看来,老师的讲课让我释放了很多压力。首先,让我知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工作生活中有压力的时候,要学会放下思想和包袱,学会自我调节。另外,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学会独立生活,拥有生活中最起码的独立。当我们无法改变环境的时候,我们应该努力去适应它。
总之,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该如何生活?快乐也是一天,不快乐也是一天。为什么不开心的过好每一天呢?
现代社会的“健康”概念已经超越了传统医学的观点,不仅指身心健康,还包括精神和心理健康。当今社会激烈的竞争造成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中学生生活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面临升学压力,心理脆弱,心理压抑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宣泄;再者,中国独生子女的自我中心问题越来越严重;更有甚者,由于家庭的不完整,比如父母离异、父母丧父或丧母的单亲家庭,以及隔代抚养孩子的现象,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和教育环境。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变化的高发期在青春期,中学生的问题触目惊心。学校学生的各种不良现象屡禁不止,各种失控越轨行为时有发生。原因很多,但与学生素质低,尤其是心理健康水平低有很大关系。听了张教授的报告,结合十几年的教育经验,我把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因素归纳如下:
第一,缺乏对“心理健康”的理解
人的健康应该是身体健康加上心理健康。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习任务繁重,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我们既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也要关注他们的身体健康。但是,有的家长只关注孩子的身体发育,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些教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因此,许多中学生存在各种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学生的健康成长。
第二,考试压力太大
高考时,有些考生开始考试时紧张得答不出题来。有的人头晕脑胀,大脑一片空白,严重影响高考成绩。这都是升学压力大造成的。目前升学就业紧缺,中学生心理压力太重。主要压力来自家庭和社会。一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家长就会粗暴训斥,严重伤害孩子心理;学校注重升学率,考试排名第二,给学生心理带来紧张和焦虑。一些中学生整天担心考不好,这严重影响了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
第三,“优越感”太强
很多独生子女在家里都是“哥哥”或者“格格”。他们从小就受到父母的疼爱,尤其是爷爷奶奶。他们物质条件优越,自我意识强,优越感强。“没人有我,没人有我。”有些中学生攀比,炫耀,穿名牌,浪费生命。生日请客送礼,工作日在饭店吃饭,过度追求物质享受。更有甚者,盲目追求时尚,穿着奇装异服,追赶“新人类”,无心学习。
第四,家庭的变化
社会情况复杂,很多家庭出现异常变故,对中学生心理产生负面影响。有的父母离异,家庭破裂,打击了学生的心理,使他们变得内向自卑,对他人失去感情,甚至厌恶社会;有的父母失业,下岗失业,家庭经济困难。生活的艰辛刺激了学生的心理,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有些家长关系不和,发生家庭争吵甚至暴力,严重伤害学生纯洁的心灵,让他们苦不堪言。
五、“早恋”
中学生受到青春期的刺激,受到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特别是港台的电视和言情小说,会情不自禁地对异性产生好奇和爱慕。中学生有的谈恋爱,有的陷入单恋,遭受感情折磨,严重影响学习。
第六,迷恋“网吧”
很多中学生迷恋“网吧”,网上聊天,网上交友,沉迷于虚拟世界,被自己“陶醉”。自爱,诈骗,欺骗别人的感情,有些“熬夜”晚上在外,身心极度疲惫,荒废学业。这种例子并不少见,报纸也报道过。更有甚者,有的人通过猎取不健康的内容来沉溺堕落;有的零花钱不够花,就偷家里的东西,甚至敲诈小学生的钱,导致犯罪。
七、“意志力”差
温室里的花经不起暴风雨。很多中学生从小就一帆风顺,“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他们不懂悲伤的滋味,缺乏生活的磨炼,心理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在学校里,老师善意的批评让他们觉得委屈和痛苦;如果你考试不及格,你会感到沮丧,失去信心。如果你没有被评为先进,你讨厌老师和同学;在家里做错事,父母骂我,离家出走。更有甚者,遇到挫折就自杀。这给家庭和学校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为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首先,青少年应该接受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巧。课程分为两部分:心理健康与健康理论部分和实训操作部分。第一部分是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的课程,第二部分是在中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其实践训练活动包括角色扮演、相互提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心理调节手段来转移情绪、发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防患于未然。
二、设立心理服务室,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
随着学生对改善心理健康的需求日益迫切,建立心理咨询服务室势在必行。无论初高中,城乡,中学生都开始了从拘谨害羞到落落大方的心理疏导;从试探性的说话,到充分倾诉自己的无聊。时代的发展表明,开展心理咨询与治疗服务不仅是个别中学生的要求,也是时代的趋势。
第三,兼顾对家长和学生其他方面的心理宣传。
研究表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人际关系直接或间接相关,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因此,需要家长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偏差的原因,或制定和实施辅导和矫正计划。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兼顾向家长宣传等方面。
以上是我听了张教授关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报告后的体会。当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青少年的个体特征会越来越复杂。如何扬长避短,让他们健康成长,是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探究的学问。但我想,无论如何,热爱学生,鼓励学生,欣赏学生,给予学生积极的期望和肯定,永远是做好这项工作的前提。让我们表现出更多的爱,宽容,期待和鼓励,我们的天空将充满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