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宫廷舞蹈是什么?
无论是汉魏,隋唐,还是宋元,朝廷都有庞大而专职的乐舞机构和从业人员。所有的庆祝活动、圣诞节、音乐演奏和宴会都应该伴随着大型的音乐和舞蹈。相比之下,清朝根本就没有音乐,宫廷祭祀乐舞只是一个虚假的故事。历代很多皇帝和达官贵人都很熟;但是清廷很多人不知道宫、商、角、签、羽是什么。清末只举行过几次大型祈雨舞。因此,就连假装关心《文志》、《通史疏》、《黎杰乐》的李鸿,也承认没有这个朝代的乐制记载(乾隆七年六月诏书)。乾隆盛世尚且如此,更不用说还有别的命吗?!
然而,清代宫廷乐舞毕竟不是空白,主要有两大类:
1。兀术
作者,列也,是宫廷乐舞行列的称谓,始于周朝。清代蜀舞主要用于祭祀神灵,分为文舞和武舞。
文舞又叫“德舞”,武舞又叫“武舞”。一般武舞是祭祀开始时跳的,武生左手持茎,右手持气。在祭祀的中间和最后,跳的是美德之舞。舞者右手拿着羽毛,左手拿着蟋蟀(yu6,一种形似长笛的古代乐器)。两边都有节日表演者来指挥舞蹈队。
2。团队舞蹈
清代宫廷队舞主要用于宴饮,其编创和内容与宋、元、明有所不同。
清代宫廷队舞又称青龙舞,原名蟒舞、马可舞,乾隆八年(1743)定名为青龙舞。
青龙舞,满族传统舞蹈,入宫后用于皇帝宴会和巡酒。根据《清史稿》?音乐记录:青龙舞由杨烈舞和Xi舞组成。在杨烈舞曲前,32名打扮成野生动物的艺术家,一半黑一半黄,都戴着丑陋的面具,跳着,摔着,像野生动物一样跳舞。另有八位艺人扮成猎人,手持弓箭,踩高跷,骑假马,象征八旗。一是猎人发箭,弓弦一响,一头猛兽倒下,其余猛兽被驯服,象征武功的成就。这是表现满族骑射狩猎生活的传统舞蹈之一。分为远视、追踪、走动、神力、狩猎五个段落。主要有啸箭、舞刀等20多个动作。
其次是舞,属文舞,是以二人转为单位的群舞。
文武大臣着朝服入寺,二人磕头舞毕,然后鞠躬退朝。一般是18,20或22个大臣轮流表演,有13名歌手,66名器乐伴奏。
清廷很流行青龙舞。每年腊月,大臣们在礼部排练,除夕为皇帝表演。不仅王公大臣要跳舞,就连康熙也亲自跳“蟒蛇式”在孝惠太后七十大寿上敬酒。根据传世的《东海蟒式总调》,其内容可分为出发式、穿针、荡水、吉祥步、单奔马、双奔马、盘龙、蟒怪出洞、大马戏九折。故宫现在有一幅清朝的“青龙舞”,队列整齐,规模很大。从阿清唐有增三十三年(1694)看礼部写的蟒歌开始,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音乐、舞蹈、杂技。
3。其他宫廷舞蹈
清宫中的宴席舞并不仅限于上述的队舞,还包括其他八种兄弟民族和外国的乐舞,即:欧尔嘎乐舞、朝鲜乐舞、蒙古乐舞、回族乐舞、番子乐舞、廓尔喀乐舞、缅甸乐舞和安南乐舞。这些以民族、地名、国名命名的乐舞,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而且与唐代宫廷的“九曲”、“十曲”一样,促进了国力的繁荣,客观上起到了各种舞蹈艺术相互交流的作用。
晚清宫廷舞蹈出现了改革的倾向,其代表人物是于荣龄。余荣玲,满族,从小热爱舞蹈。12岁时,她的父亲成为了日本大臣。她随父亲去了日本,学习了日本古典鹤龟舞等民间舞蹈。后来随父亲赴法国学习西方芭蕾,师从美国著名舞蹈艺术家伊莎多拉?在邓肯的直接指导下,学习舞蹈艺术,并在巴黎公开表演希腊舞蹈《玫瑰与蝴蝶》。20岁那年,父亲回国,她带着母亲和妹妹一起回国,很快一起入宫,成为慈禧太后的御用女官。在宫中接触中国传统舞蹈,先后编舞扇子舞、莲仙舞、观音舞、菩萨舞、如意舞等。,并为慈禧太后表演了如意舞、西班牙舞、希腊舞,动作大胆,技巧娴熟,轰动了整个宫廷。三年后,因父亲生病,母女邀我出宫,艺术活动停止。但是,她不愧是中国学习西方芭蕾和现代舞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