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端午节,龙舟上涨,湿气加重。怎么吃可以健脾祛湿?
内因和外因交织在一起,湿邪非常容易致病。
“导致人体正常收支平衡状态被破坏,疾病发生的因素,无非是来自外部,或者来自内部。”佘世峰解释,外邪包括自然界的风、湿、寒、热。龙舟省水淋湿。多雨炎热,湿度过高,容易成湿邪。而内湿,由内而生,与生活方式有着重要的联系,对脾胃的影响尤为突出。
“生活方式主要是指饮食和生活习惯。”佘世峰分析,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往往导致人们饮食不当,或暴饮暴食,或暴食肥腻甜食,或暴食快餐,或饥肠辘辘,饱腹不止。好在他们熬夜、喝酒、抽烟,久了会损伤脾胃,使脾胃功能失调,运化水湿的功能降低,水滞留体内,从而产生湿邪。此外,中医认为,肥腻、甘甜、油腻的食物不易消化,易湿生痰。酒属湿热,属极阴热之品。喝多了也容易湿了身体;而香烟则比较干燥,容易伤肺阴。长期吸烟会引起肺功能障碍,水液代谢紊乱,也容易引起痰湿。
饮食调理燥湿,预防疾病。
“多雨潮湿的季节非常适合肠道细菌和霉菌的生长,夏季容易诱发急性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如痢疾、腹泻等。”为了防止病从口入,佘世峰提醒,水果蔬菜一定要洗净后再吃;最好不要吃隔夜饭;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食物最好在温度升高或加热后食用。
此时饮食宜清淡多样,多吃营养丰富的果蔬和蛋白质,适当吃些姜、葱、蒜、醋,既能杀菌防病,又能健脾开胃。同时,可以适当选择一些有助于除湿的食物,如薏苡仁,有助于健脾利湿、补肺清热;丝瓜、木瓜通络祛湿;马齿苋有助于驱除胃肠湿气;竹叶、荷叶、西瓜衣有助于消暑祛湿。此外,吃苦瓜、苦菜、生菜、芹菜、莲子、百合等苦味食物也是不错的选择。或者少量的胡椒也可以帮助去除体内的水分。
如果要煲汤,首先要看舌头“辨湿”
“湿气”可分为寒湿、湿郁、湿热。佘世峰提醒,要仔细区分“湿”的类型,才能有针对性地祛湿。他建议,简单的“辨湿”方法是看舌,舌质暗沉、舌苔白腻者多为寒湿;湿滞的舌苔厚白腻,其中红舌为水湿困脾,轻舌有齿痕为脾虚湿滞;湿热患者舌质鲜红或绛红色,舌苔黄腻。
针对上述不同情况,他推荐了以下的湿食谱。想煮去湿气的邻居,不妨先看看舌头,选个合适的汤试试——
1.生姜或胡椒可用于为寒冷和潮湿的人煲汤。如白术、扁豆各30g,猪肚尖,适量姜或胡椒,可慢火煎成浓汤后入味。
2.脾虚湿困者,可用赤小豆、薏米各30g,杏10g,瘦猪肉250g调味,水煎后饮用。
3.脾虚湿阻者,可取白术30g、茯苓30g、扁豆30g,猪脾1片煎服调味,常饮。
4.湿热患者,可用鸡骨草30g、茯苓30g、生地(或干苦瓜)30g、瘦猪肉250g、牡蛎鼓10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