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工作实际,对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农村社会工作进行了探讨。
2.以社区诊断为突破口:巩固和完善社区民主管理的自治机制。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工介入行政村管理,社区诊断是个案和团体方法之外的重要突破。首先,要结合行政村换届选举宣传贯彻宪法、选举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增强村民法律意识,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其次,建立“民主法治社区”,帮助建立规章制度,完善村务公开、民主议事、民主监督的制度建设,促进社区自我管理,依法治理社会事务;第三,引导和帮助社区居民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诉求,提高村委会干部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区事务、处理矛盾纠纷的能力。因此,以建设“示范社区”为特征的专业社会工作必然成为政府关注的新农村建设中的一件大事。为实现管理职能的转移,政府应改变过去包办一切的做法,回归新农村建设中涉及的社会化职能,如民主管理、公共服务、乡风民俗和社区利益等。在政府的主导下,启动民间机制和专业化运作,延伸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政策乃至民主自治的好处,才能真正体现“和谐”,这种转型必须有专业人士参与,通过培育“示范样板”带动周边。既要继续纵向推进典型指导,又要横向创新点面结合机制,以点带面经验指导工作,因地制宜,滚动发展,力争到“十二五”末,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样本达到20-30%左右,达到社会工作专业要求的示范社区标准。
3.国际视野与本土路径: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社会化新路。社会工作本土化在中国古代并不常见。比如孔子的大同理想,“老有所终,强有所用,少有所强,寡有所寡,孤有所病。”孟子的仁政思想:“民为重,国为次,君为轻”,“存刑法,轻收税”,让百姓有一个“常产”,“生而无憾,死而无憾”;墨子主张兼爱,说“天下人皆相亲相爱,强者不捧弱者,公不劫寡,贵不骄,诈不欺”。可见,中国的社会理想、小康、和谐等社会工作理念,都孕育着丰富的“社会责任”内容,这不仅是东方文化的精髓,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基础。它与西方的“爱心救济、普世情结”、施舍弱者的“救世主”人道主义精神和个人责任观有着明显的文化差异。“执政为民、执政为民”不仅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宗旨。我们提倡的社会工作是以“发展成果为民”为宗旨,而不是一种改善或安抚。诚然,西方国家从社会责任角度确立的许多福利政策,如“助人自助”的理念,对我们仍有参考价值。但也不能全盘照搬,忽视民族传统的基础。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以国际视野探索本土化道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社会化新路。
4.聚焦农村:激发农民自觉参与建设美好幸福家园。当前,欠发达地区农民普遍存在“等、靠、要”甚至不作为的思想,是“对政府期望过高,而对自己的角色意识很少”。党的各级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通过引导社会服务,搭建政府与群众之间的“心与心的桥梁”,可以在群众中发挥执政党不可替代的政治核心作用。党的农村基层组织是党的细胞。如何通过引入社会服务来启发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只有通过专业社工的介入,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美好愿景,宣传示范区农民建设美好幸福家园的新理念、新时尚,让他们“以身作则,做事有信心”,才能激发农民自觉参与新农村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