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要吃汤圆?起源是什么?
起初,人们把这种汤圆称为“浮汤圆”,后来又叫“汤圆”或“汤圆”。这些名字“团圆”发音相近,意为团圆,象征着全家团圆,和睦幸福,人们也怀念离别的亲人,寄托对未来生活的美好祝愿。
汤圆起源于宋代。当时明州(今浙江省宁波市)开始吃一种新颖的食物,就是用黑芝麻和猪油做馅,加一点白糖,外面用糯米粉搓成一圈。做出来后,吃起来甜甜的,很好吃,很有意思。因为这种糯米团子在锅里煮时会漂浮且很重,所以它最初被称为“漂浮的紫苑”,后来在一些地区被改名为饺子。
扩展数据:
吃汤圆是中国人的传统习俗,尤其是在长江以南地区。民间有句话叫“吃汤圆老一岁”。陈之穗《汤圆》诗说:“每到冬天至日,人人煮饭,一岁,你知不知道?”宁波有句话:“宁波家家做汤圆,知足常乐。”胡还写了一首诗:“湘泽糯米作汤圆,沸水丰润咸。入口甘甜顺滑,一家人其乐融融,醉了。”“宁波汤圆”是必备食品,是用糯米粉做成的圆形甜点。“圆”就是“团圆”、“圆满”的意思。在节日期间吃汤圆象征着家庭和睦和吉祥,所以它也被称为“漂浮的紫苑”。
元宵节正月十五,“宁波汤圆”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这种食物最初被称为“漂浮的紫苑”,后来被称为“汤圆”,也被称为元宵;“汤圆”里有芝麻、豆沙、核桃仁、坚果、枣泥等。,并用糯米粉包裹成圆形,可以素食,风味各异。可以煲汤、油炸、清蒸,寓意大团圆。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