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既离不开中国现有的文化土壤和条件,也离不开世界文明发展的环境和营养。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伟大事业,我们必须以批判的态度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促进我国民族文化、科学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形式,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其形式多种多样,但核心体系是思想,即以儒家思想为主,吸收各种思想和外来思想文化而形成的体现中华民族主体意识的思想体系。

第一,从世界的高度看中国,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提升和超越。也就是说,要把中国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重新审视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我们站在世界的高度,视野开阔,就不会因为世界的变化无穷而固步自封,无所适从,而是冷静辩证地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传统和历史局限性。做出符合历史潮流的文化选择,重新审视中国传统文化,必须有一个基本的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典型的封建制度相适应,其宝贵的精神财富与保守的传统观念形成鲜明对比,这就决定了必须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辩证分析,这是基本出发点。中国传统文化要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就应该站在世界的高度对待传统。中国的传统文化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完全复兴,只能发扬光大,超越。所谓提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传承,即不割断历史,而是尊重历史和民族文化传统,充分体现民族的历史传承关系。二是选择性,即发扬光大不是全面复兴,必须有选择性,封建腐朽的东西不能在社会上流行。我们不能让优秀的文化传统丢失。第三,是时间导向的。发扬光大不是原封不动地回到古代,而是把传统中的优秀成果用于新时代,解决古为今用的问题。所谓超越,是指在发扬光大的基础上超越。超越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新,不局限于传统的东西,必须创新,发展,突破;第二,超越。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历史文化遗产,既包含优秀的成就,也有传统的负面影响,不仅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也对现代社会产生了影响。只有系统地清理传统的负面影响,才能超越古代的圈子,实现时代的飞跃;三是前瞻性,文化的进步取决于是否具有前瞻性。前瞻就是展望未来,连接传统、现在和未来,在超越传统的基础上面向世界和未来。从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来解释和阐述关系到人类未来的世界性问题,是一种前瞻性的体现,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可以焕发出这种前瞻性意识。总之,把超越作为一种整体思维发扬光大,就是站在世界的高度看中国。

第二,立足中国国情看世界,实现对外国进步文化的借鉴和融合,积极参与世界文明进程。文化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都是通过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而发展完善的,这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实现对外国进步文化的借鉴和融合,就是立足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对外国的东西做出符合中国特色的选择。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历史悠久。中国是一个文化礼仪之邦:有着近四千年历史的优美汉字,历史悠久的古代文学,辉煌的文学表演,古书的海洋,多彩的哲学思想,悠久而丰富的教育传统,辉煌的艺术成就,丰富的农林牧渔水利经验,杰出而领先的科技理论和发明,精巧的建筑艺术,丰富而精湛的医疗卫生知识和技能, 珍惜生命的养生之道和体育传统,出奇制胜的军事战术,多姿多彩的宗教文化,以及在这些文化科学哲学基础上的兴国爱民的管理经验,仁义礼义的道德准则,齐贤尊德节操的道德修养? 我们的传统文化内容丰富,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民族文化的核心——人文精神、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毛泽东同志曾对美国记者斯诺说:“我读了六年《论语》。”1938,10年10月在延安,他特别告诉全党,“从孔子到孙中山,我们都要总结和继承这份宝贵的遗产。”200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了一份宣言。我们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学习孔子的智慧。“可以预见,中国智慧将会并且正在人类现代化进程中发挥巨大影响。儒家文化的核心——伦理精神、社会伦理、自然观天道和人的修养——为东方国家所推崇。《论语》被称为东方人的“圣经”,日本商界的“圣经”。《论语》是日本现代工业之父涩泽荣一写的。倡导道德与经济一体化的理论,已经成为企业家的必读之作。王阳明心学(宋明理学大师)自明治维新以来,一直被视为日本精神和亚洲四小龙经济腾飞的源泉和动力,影响着东方一代又一代政治家和企业家的思想。就连通俗读物《蔡根谭》也被日本作为商业经典借鉴。不仅如此,中国的传统医学和军事战术也极大地影响了世界。中医药已经成为世界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和韩国的中药占据了世界市场的主要份额。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军校都要开设《孙子兵法》课程。至于“四大发明”,很多古代的科技发明早就被外国人接过来发扬光大了。多么可惜,外国人还那么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热衷于“洋为中用”,而我们华夏子孙却没有恰当地继承这份珍贵的遗产!看现在,要吸取过去的教训,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我们反对全盘否定传统文化,将其黑暗化,斥之为腐朽过时的激进行为。但是,我们并不主张一直照搬。正确的态度是批判地继承它。毕竟,由于厚重的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奴隶制和封建社会中积淀下来的,自然会打上一些统治阶级意识的烙印,渗透一些剥削阶级思想。在认识和吸收继承的过程中,必须遵循“吸收其民主精华,剔除其封建糟粕”的原则。比如儒家提倡忠孝仁义,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等。今天,我们必须贯彻“取、用、开、选、有”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