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给一篇国际礼仪论文(2000字)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竞争日益激烈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然而,礼仪是人际交往的基础,它促进了人类社会的发展。由于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不同,人们在礼仪交流上有很多差异。本文从礼仪的基本概述、中外礼仪的差异、中外礼仪差异的原因以及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等方面对本文进行了论述。其目的是更好地促进国际交流,建立良好的国际关系。

关键词:礼仪;国际礼仪;差异;习俗

一、国际礼仪概述

(一)国际礼仪的基本含义

礼仪是一门综合性的行为科学,是指在人际交往中,自始至终按照一定的、既定的程序和方式,自律和尊重他人的完整的行为规范和标准,具体体现为礼貌、礼仪、仪容、仪式等具体形式。礼仪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用来规范行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相互尊重、促进理解的一种形式。它是一种既定的规范,是一个民族道德修养和文明程度的外在表现。

国际礼仪又称涉外礼仪,是指由于地域和历史原因,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对礼仪的理解不同。在长期的国际交往中,在对外国人表示友好和尊重的各种方式中,以及在各种活动和庆祝活动中,逐渐形成了涉外礼仪规范。随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涉外礼仪也变得日益重要。一方面,它具有高度的政治性,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另一方面,它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风尚、民族文化和文明程度。

(二)国际礼仪的发展和进程

1.在古代,人们知道在狩猎时间要有礼貌,因为猎人在狩猎时必须保持适当的距离,即使没有捕获到任何东西,也要讲一些关于游戏的有趣故事,这样同伴才不会失望。随着人类历史的进步,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生活更加复杂多样,“礼”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

2.到了阶级社会时期,“礼”的发展也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此时,“礼”不仅成为个人交往的“私人礼仪”,也成为国家统治的手段。国家出现的结果,就是国与国之间会有交流。国际交流也需要一定的规范和准则。在长期的国际交往过程中,许多国家形成了国际礼仪。现代国际礼仪是历史上国际礼仪的延续和发展。

3.随着现代工业的迅速兴起,商品经济的大规模发展,交通、邮电的日益发达,人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人们需要用“礼仪”来调节和增进彼此的关系。交际礼仪已经成为人们社交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讲究礼仪,讲究仪态,遵守一定的礼仪规范,已经成为现代文明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

4.现代国际关系。礼仪习惯的演变,加上国际关系的迅速、广泛、深入发展,必然导致过去使用的国际礼仪程序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形成一套现代国际礼仪。现代国际礼仪包括国际交往中的日常交往礼仪、仪式、外交礼节、外交特权和豁免。其中有些已经形成了国际公约,如《维也纳外交关系公约》,具有法律约束力和国际约束力。其余大部分是在相互交流中“确立”的,逐渐成为国际惯例,被各国普遍认可和接受,起到一定的规范作用。

(三)国际礼仪的特点

1,必须建立在相互尊重和主权平等的基础上。现代国际关系应该是完全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这不同于过去的封建割据和闭关自守的封建国家形象;它也不同于宗主国和殖民地附属国之间的关系。我们认为,现代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应该拥有平等的主权。所以现代国际礼仪也要体现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

2.多边交流大大增加。由于上述国际环境和条件的变化,除了发展双边关系外,国家间多边交流的趋势非常明显。由此,在礼仪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新的问题,也必然会出现一些新的做法。

3.国际礼仪的内涵更加丰富。包括政治外交、经济贸易、文化教育、军事国防、民间交流,各种多层次的国际交流也是通过一定的礼仪形式进行的。社会团体和民间交流包含了大量的社会活动。特别是随着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很多公司、企业都有专职的礼仪人员或公关部门。

4.礼仪活动更加务实,活动形式更加多样化,具体安排更加灵活。比如领导人之间的实质性会谈受到更多关注;日程安排更加紧凑合理;办酒席讲究礼仪而不铺张;参加宴会的人数减少了;宴会上正式发言的次数减少了;互访的代表团数量要控制,生活接待要多注意安全、舒适、方便,少铺张浪费。

总之,礼宾程序和礼仪惯例是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变化和更新的,要不断关注和研究。

(四)学习国际礼仪的意义

国际礼仪是跨国际交流的一种交流规范。如果我们认真研究它,正确使用它,我们就会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成为我们实现预期目标的得力助手。

1,为进一步加强全民素质教育,积极推进科教兴镇战略,全面提高全民综合素质,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

2.提升自己内心的力量。作为一个现代人,你和别人打交道,做好自己的工作,适当的展现自己的品质,这是非常重要的。

3.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无论是在国际传播还是国内传播中,员工的个人形象代表着组织的形象,代表着产品和服务的形象。

4.增进人际交往。学习礼仪对我们的人际交往是有帮助的,比如我们说话的时候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它有游戏规则。对此,我们必须理解和遵守。

二、中外国际礼仪的差异

由于文化背景和习惯的不同,具体的礼仪也有很多差异。现在主要在西方国家,具体如下:

第一,称谓和称谓的差异。西方人的称谓一般比较笼统,通常一个称谓可以涵盖中国的多个称谓。例如,西方人称男人为先生,称女人为女士或小姐。中国各种辞书对“先生”一词的第一个解释是“老师”,这是对教师最古老、最古老的称谓,流传了几千年。建国后,我们经常在熟人的称呼中加上“同志”二字。比如开会的时候“向XX同志学习”之类的话就不用细说了。然而,在今天的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先生”已经成为社会上最流行的敬语。

第二,见面礼仪的差异。中国人见面通常喜欢点头、握手或鞠躬,或者微微倾身握手,而西方人觉得倾身似乎低人一等。在西方,尤其是欧美国家,拥抱是非常常见的见面礼物和告别礼物,亲吻和手吻也是西方常见的见面礼物。握手仪式起源于西方人类的半野蛮半文明时期。这一习惯逐渐演变成今天见面和离别的“握手”礼仪,为大多数国家所接受。在我们国家,握手仪式不仅用于见面和告别时,也是一种祝贺、感谢或相互鼓励的表示。因此,它是社交中应用最广泛的问候礼仪。见面和道别时的礼貌,今天已经演变成了“你好”和“再见”两个短语。礼貌只能互相握手,在怪病丛生的今天,简洁、卫生、得体。而在西方国家,我们不习惯也不能接受见面前的对脸、接吻、吻手礼。

第三,宴席上的差异。喝酒一直被中国人视为做生意和交朋友等社交场合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国通常遵循杯子不能空,茶不能太满的原则。在西方人身上,他们通常喜欢啤酒和葡萄酒,但不喜欢劝酒。他们的行为会跟随女主人的行动。中国是一个酒文化大国。千百年流传下来的酿酒技术和人们赋予酒的美好含义,使饮酒成为中国人招待客人和朋友、社交等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酒文化也让外国人印象深刻,让他们对中国的白酒充满好奇,但对中国在酒桌上的强行劝酒又是多么的反感。就像我们正常的中国人拒绝面对外国人的礼貌一样。

第四,禁忌和习俗的差异。中国人不喜欢说4,认为8很吉利,西方人不喜欢13和星期五。

5.待客和做客的区别。我们和别人相处的时候,总是习惯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别人。这表现在待客和做客上。有良心的客人总是尽量不打扰主人,不让主人花钱,所以总是委婉地拒绝主人的款待。在餐桌上,主人总是不停地给客人推荐酒和食物。所以,中国人的待客之道和待客场景往往具有浓厚的氛围。西方人,无论是主人还是客人,都很直爽,不需要客气。在餐桌上,主人会问客人是否还要一些。如果客人说够了,主人一般不会邀请他们参加革命。

第六,时间安排的不同。大多数西方人时间观念很强,日程安排很紧。如果你想会见或招待西方人,你必须提前预约,通常是一周以上。如果你没有预约就突然拜访或邀请对方,对方一般会拒绝你。而且,工作时间和个人时间是有严格区分的。如果是工作互动,应该选择在对方工作时间进行。如果是私人互动,应该选择下班后进行。

7.送礼的差异。西方人不太重视送礼物,尽管他们经常在节日、生日和拜访时给亲戚朋友送礼物。他们一般不看重礼物的价值,送一些小礼物只是为了表达感情。中国大多数人更注重礼物的价值,礼物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送礼人的情意。

上面提到的中西文化差异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了解这些差异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与外国人交流和合作,更好地树立中国人的形象,更好地交流和学习。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同时,吸收西方的精华,从而实现社会文明的进步。

三,中外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

(一)地域文化差异

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对文化形成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它们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进而潜在地对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起到制约作用。我们可以把中外文化归为地域文化差异。相对孤立的中国,在地理上与世界隔绝,使中华文明保持了强大的稳定性和历史延续性。古希腊处于整个地中海地区的中部,这使得希腊人拥有便利的海上交通的天然优势。海洋带来的激烈竞争形成了其开放的文化性格,培养了其灵活、开放、进取的民族精神。

(B)习俗的差异

由于社会背景不同,风俗习惯也有一些差异。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和神圣的象征,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而在西方文化中却没有,这足以反映出中西文化的差异。龙成为中华民族的图腾,首先是因为它包含了自然崇拜的因素,即人们把它尊为主宰雨雪的神。其实,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只是一个观念上的东西,是对现实中存在的一个或几个事物的依附和异化。龙在西方文化中也很常见。但与中国文化大相径庭的是,龙在西方文化中常被描述为巨型怪兽,外形酷似鳄鱼,身披鳞甲,有巨大的爪子和翅膀,能游泳、飞行、喷火,是邪恶势力的象征,具有凶猛的破坏力。

(三)文化差异

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正处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时期,所以中国文化必然会受到封建思想的影响。在封建社会,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利益,更好地统治人民,往往会通过各种渠道向人民灌输一些观念。纵观西方文化史,在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开始形成今天的资本主义文化。在这场文化运动中,人们宣扬“人道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权,重视人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文化必然具有“人文主义”的特征。

(4)宗教信仰的差异。

在中国,无论是外来的佛教,还是本土的道教,都讲究听天由命,来世。而西方教义也强调来世,讲求苦难,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都注重反抗异族压迫和异教徒,这种宗教差异的形成与形成时的社会背景密切相关。

国际礼仪差异的原因远不止以上几个方面,但主要是历史发展的背景造成的。所以,要了解一个国家的礼仪,首先要了解这个国家的发展背景,这样才能进行有效的国际交流。

四、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外交流日益频繁。由于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具体礼仪上有很多完全不同的地方。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国际礼仪呢?主要从以下三个基本要求和三个基本原则来解释:

(一)三项基本要求

第一个要求是自尊,强调自尊自爱。在国际交往中,一个人没有自尊就不可能得到别人的尊重。首先,你要尊重自己。你要把自己当回事,站着坐着,举止大方。

第二个要求是尊重自己的职业。你有不同的分工,你有不同的知识和技能,任何国家和社会真正被别人尊重的人都是有实力的人,善于学习的人,在专业领域有能力的人。所以要爱,要奉献,这样的人才会赢得尊重,在所有国家都是如此。

第三个方面是尊重自己的单位。我们的国家、民族和公司有责任和义务在国际交往中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形象。其次,我们强调要尊重交流的对象,不仅仅是自尊,还要尊重交流的对象。我们一般要说五个字:“尊重上级是天职,尊重同事是本分,尊重下属是美德,尊重客户是常识,尊重每个人是一种教育。”这五个方面涉及到我们人际交往的方方面面,要全方位尊重,不能对别人无礼,要尊重。

(二)国际礼仪的三项基本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接受对方。所谓接受对方,就是你在和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如果不是原则问题,不是国民性、人格、党纪国法的问题,你要有客人永远是对的,客人没有错的想法。不要寻衅滋事,挑别人的毛病。

第二个原则是指重视对方。欣赏的重要性不在于挑别人的毛病。欣赏的重要性不在于挑别人的毛病。有的人也看重对方,他却挑别人的毛病。

第三个原则是赞美对方。著名行为科学家、美国著名学者乔治·梅奥先生说过,“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发现别人的优点实际上就相当于肯定自己。那说明你宽容、谦虚、好学。”他这样强调。所以在我们的国际交往中,你要善于在适当的情况下发现别人的长处。

礼仪是一个民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地理环境中发展和传承下来的礼仪文明规范,是一种文化形态的象征和体现。创建和谐社会,必须从礼仪入手。今天,中国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无论在物质、精神、文化方面,都迫切需要一套完整合理的价值观来统一。17的报告强调,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以及经济的发展,中国在各个方面都在追赶西方国家,包括文化领域。中国是一个开放的国家。我们加强国际礼仪和交流的学习,以便在2008年向世界人民展示我们的形象,建立一个和谐与和平的国际社会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