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芪如此受欢迎,它有哪些妙用?

我读了指南

黄芪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补气中药。甚至有人把黄芪称为中草药中的十大保健品!以前《女医生传》里,于夫人和云仙开的方子里,有黄芪!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习惯性地泡一杯黄芪水来排毒补气。如果黄芪和其他一两种中药搭配,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效果?看文字!

1.黄芪和防己

黄芪益气渗湿,升阳固表。防止自己疏通经络水湿,排水。两种药物合用,益气升阳降泻,宣发内表,通络降泻而不耗正气,相辅相成,* * *起到益气、利水、固表、祛湿的作用。临床上用于肌表气虚、风水中肌脓肿滞留、皮肤水肿、全身麻木、关节疼痛、多汗恶风等症。是治疗气虚、湿阻、水肿型肾炎、肾病的重要药物。粉防己能有效消除局部黑斑,尤其是眼周和眼眶周围的黑斑。

2.黄芪、麻黄和阿莎丽

细辛散寒,激发肾气,水喝。黄芪补益脾肺,益气活血。麻黄升肺气。三味药合起来,一个宣肺生源,一个激活肾气,一个健脾激活中焦,分上、中、下三焦,肺、脾、肾,扶正祛邪,相辅相成,起到健脾宣肺,利肾化水的作用。临床上更适用于慢性肾炎急性复发属于肺脾两虚,外感邪气由表及里侵入少阴肾经的患者。细辛能刺激肾气,但对阳虚不能温化水湿。方中加入细辛能激发肾气,使虚弱的阳气获得活力。

3.黄芪、肉桂和车前子

三味药均可益气、温阳、利水。当它们一起使用时,可同时用于清热泻下、温阳利水、益气利水,相辅相成,增加利水的效果。临床实践证明,温阳益气结合渗利的利尿作用优于单纯益气、单纯温阳或单纯渗利。临床上三药合用,具有良好的消肿利尿作用。用于治疗肾炎水肿,疗效满意。肉桂用于水肿、小便不利者,附子用于小便过多者。

4.黄芪和金银花

黄芪具有益气升阳、益气解毒的作用。金银花。能清热解毒,凉血。它是治疗疮肿的重要药物。第二,药物组合不能助热,清化不伤正气,清毒效果显著。疮肿有毒,伤口久不愈合;糖尿病容易生疖子,往往治愈,治疗得当。慢性肾脏病,气虚、热毒蕴结、肾功能损害、蛋白尿的慢性病不能排除。两药合用,益气扶正,解毒,不伤正气但不助湿热。慢性肝炎、久病、气虚、余热、肝功能损害者也应选用,有益气解毒、保肝的功效。

5.黄芪和合欢皮

黄芪能益气、托毒、解毒。合欢皮能解郁,活血,消痈肿。组合相得益彰,益气扶正,活血解毒,消痈祛腐,再创佳绩。临床上更适用于肺痈、肝痈等内痈,久病气虚、邪毒不足、久痈不愈者。

6.黄芪和白术

黄芪大补脾肺之气,健脾利湿,控制肌表水分和内部水分。药理研究证明,黄芪具有保护肝肾、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白术健脾化湿,健脾益气。药理研究证明,白术具有明显而持久的利尿作用,能促进肌肉力量,防止肝糖原减少,增加血浆蛋白,纠正血红蛋白倒置。两药合用,能刺激脾胃气化,补益元气,补脾化水,运脾化水,升脾化水,兼治表里水湿。临床上用于治疗肌肉关节痛、关节关节痛、水肿、假性肢体肥大等。肾炎、肾病水肿是肺脾两虚的常用药。对消除水肿、蛋白尿,改善机体营养状况,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有重要作用。治疗肝硬化腹水,要用大剂量。

7.黄芪和山药

黄芪补脾气。山药益脾,养脾阴,固精。两药合用不能益气养郁,* * *有健脾养脾阴的功效。这是石金墨治疗糖尿病的有效配伍,可以降低血糖。在溃疡的治疗上,辨证选用两种药物,具有益气止血的功效,有利于溃疡的愈合。

8.黄芪和防风

黄芪益气壮阳固表。疏风散风。两药合用,既能补中又能祛邪,两药相辅相成,增强了益气固表,抵御外风的功能。临床上用于治疗气虚、表虚自汗、产后畏风。过敏性鼻炎、荨麻疹也可选用,治疗和预防药物有效。两种药物与枳壳合用为“三七粉”,对治疗虚劳、坐多、脱肛有满意的疗效。

9.黄芪和薏苡仁

黄芪补脾肺,运毒托毒。薏苡仁能清湿热,解毒排脓,还能健脾扶正。两种药物合用,一种是以益气扶正为主,一种是以渗透活血、补运药物为主,两者相辅相成,* * *就成了益气利水、运化药物、辅助药物的功能。临床上用于脾虚所致的慢性肾炎、肾病性水肿、肝性水肿,有消肿、减少蛋白尿的作用。在肿瘤化疗、放疗期间,用于扶正解毒,恢复体力,降低毒副作用。衰弱症可以用来增强痿证,但只有坚持服用才能有更好的效果。

10.黄芪和升麻

黄芪益气壮阳,解毒。升麻升中气,彻底祛邪。两药并用时,补泻和通解并行,增加了支撑和渗透邪毒的力量。气虚低热,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口腔溃疡,可根据症状选用,具有较好的益气升阳、降阴、泻火解毒、溃疡愈合的功效。如果配合桔梗,特别适合治疗伤口长时间不收敛。气虚眩晕可根据症状选择。黄芪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硒,有利于强身健体和抗肿瘤。

11.黄芪和桑寄生

黄芪能补肺脾,益气清化。桑寄生滋补肝肾。脾、肺、肝、肾这两种药物的结合,相辅相成,增加了补大气的力量。张锡纯把两种药的组合称为“补大气之要药”。

12.黄芪当归

黄芪补脾肺,行气。当归养血活血。气盛血生。两药合用,可益气生血,调理气血。气血调和,阴火才能收敛下降。

13.黄芪和益母草

黄芪益气利水,扶运毒。益母草活血化瘀,利尿消肿,解毒。两药合用,可补滞,通而不伤义。临床上用于气虚水瘀型的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对消除水肿、蛋白尿、降低血压、改善肾功能有较好的效果。肝硬化腹水属于气虚血瘀积水,疗效较好。

14.黄芪和地龙

黄芪补益脾肺。地龙疏经活络。两药合用,能益气通络,活络创新,起到益气通络,促进组织再生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气虚血瘀型肾炎、肾病。对于无明显血瘀者,也可根据病情选用。这两种药物富含硒,能增强肾功能,提高体质。配伍可以达到水肿消退,血压恢复正常,蛋白尿转阴,肾功能改善的效果。中风偏瘫、口眼歪斜等。是气虚血瘀患者的必要配伍。与钩藤配伍,有益气平肝熄风之功。三种药物均可扩张血管,联合治疗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偏瘫相当有效。

15.黄芪和大黄

大黄清理胃肠积滞,凉血解毒,活血解毒。临床研究表明,大黄具有通腑排毒、改善血液循环、增强肾浊、促进肾脏代谢、补充某些氨基酸、蛋白质和微量元素等多种治疗尿毒症的功能。黄芪具有补肺健脾、益气升阳、扶运毒的作用。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抗肾炎、促进代谢等作用。两药合用,攻补兼施,起到补肾益气,益气摄精,升清降浊的作用。

16.黄芪和丹参

黄芪补肺脾。丹参活血化瘀,养血。两药合用,益气活血,使气盛血行,起到益气活血的作用。中风后遗症、胸痹、心悸、四肢麻木等。是气虚血瘀人群的必备药物。肝硬化腹水、肝脾肿大、肾炎肾病水肿、腹部肿块积聚等都适合气虚血瘀患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消渴也作为气虚血瘀患者的基本药物。

17.黄岐与刘

黄芪大补脾肺之气,益气、运毒、扶毒。刘一女具有活血化瘀、敛疮消肿、利水渗湿的作用。两药合用,益气活血,益气利水泄浊,相辅相成,起到益气活血,化瘀泄浊,解毒的作用。

18.黄芪和川芎

黄芪补益脾肺之气。川芎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两药合用,相辅相成,起到益气活血、祛风止痛的作用。临床上用于中风后遗症,是气虚血瘀者的重要用药;用于气虚血瘀型高血压。

19.黄芪和莪术

黄芪补益脾肺,益气升阳,生肌敛疮。莪术能行气活血,消积止痛。两药合用,既能补破,又能补中,又能补消,相辅相成,起到益气活血,祛瘀生新,开胃健脾的作用。张锡纯说,“参芪益气,使三棱能流,使三棱能补而不滞,愈旺盛,愈能激发三棱消痢。”。

20.黄芪和紫茎泽兰

黄芪大补脾肺之气,益气。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增加肝糖原、保护肝脏、调节免疫的作用。紫茎泽兰活血利湿,疏肝和营。两药合用,益气活血,益气利水,相辅相成,起到益气、活血、利水的作用。临床治疗黄疸必须使用紫茎泽兰,它能促进肝脾的血液循环和胆红素的排泄。黄芪有促进肝细胞再生的作用。两药合用对门静脉循环障碍有明显疗效,用于治疗肝脾肿大和肝硬化腹水,可改善门静脉循环,改善肝功能,消除腹水,消肿。

21.黄芪和葛根

黄芪补肺脾,升杨庆。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其机制是对抗肾上腺素,具有利尿作用。葛根升清阳,鼓励胃气上升,生津。药理研究证明,葛根能增加脑和冠状动脉血流量,抑制垂体后叶素引起的心肌缺血反应。两种药物的组合,一种益气壮阳,一种清热活血,相辅相成,起到益气清热、疏通血管、止眩晕的作用。

22.黄芪和桑叶

黄芪性温益气,固表止汗,益气补血。桑叶味甘,性寒清,祛肺冯伟邪,清热燥气。《丹溪心法》称之为“焙为终,半饮空心调服止盗汗”。新出的本草叫做“止血”...止盗汗”。二药性味甘寒,甘温,能补清宣而不滞,清宣不散,相辅相成。* * *起固表,清宣,止汗,益气光清止血的作用。可用于各种虚证的自汗盗汗,气血阴阳两虚引起的汗证可选用。

23.黄芪和石韦

黄芪补益脾肺,益气活血。石韦清利湿热。两味药合用,益气利水,清利湿热,不补滞,但不伤正气,相辅相成,* * *起到益气利水,清利湿热,消肿的作用。石韦有利于湿热消除蛋白尿,降低血尿素氮,与具有抗肾炎样作用的黄芪配伍,是治疗肾炎肾病脾肺气虚、湿热不全所致水肿、蛋白尿的有效配伍。

24.黄芪和知母

黄芪益脾肺之气,升阳。知母性湿,养肺胃阴,润肾润燥。来自知母的黄芪能使药感寒热,黄芪知母使阳升,阴道液润。温、养、凉、润相辅相成,具有阳升阴应,云流雨施的奇妙功效,而* * *则起到益气养阴,滋养阴阳的作用。

25.黄芪和菟丝子

菟丝子益肾、壮阳、益精。黄芪补益脾肺,升清气,养胎素。脾肾两药合用,补举相生,相辅相成,起到益气补肾、固胎生精的作用。

本文选自《刘文凤中医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刘文凤、王德辉主编)。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使用不当请联系我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