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如何不费力就能达到目的?

太极拳如何不费力就能达到目的?

太极传,如何做到意图不硬?现在练太极的人越来越多。太极拳是一项特别适合养生的运动,特别受老年人的欢迎。练太极拳需要注意。这里就分享一下太极拳如何做到不费力。

太极传如何做到意无用力1意无用力的内涵?

意图很容易理解。“意义”可以理解为理想和理念,而不是空洞的意义。事实上,任何运动和生活中的一切都需要有意识的指挥,但太极拳强调的是意图点。它要求每一个动作,每一套道路,都要在“意义”的指挥下,自始至终运行。比如“起”这个简单的动作,也必须在意识的引导下,双臂水平抬起,双肩下沉,放松下沉,膝盖弯曲,腰部放松,然后蹲下,两肘下落带动双手轻轻下压。可以说,太极拳除了身体活动,最重要的是为她的神经系统做“意识体操”,得到锻炼。这对那些只为了健身而练拳的人来说,意义更大。

“不努力”显然是一个相对的说法。世界上没有不努力的行动。肌肉不收缩就不可能完成动作,不用力就不可能出拳甚至支撑身体。它的意思是:一是不需要笨拙,二是需要用更少的精力。能用10%力完成的动作,绝对不会用11%力。就推手和散打而言,不用力是指互相接触时要把力降到最低。

太极拳来源于生活。用心而不用力是太极拳的普遍原理,也是人的一种本能。不能故弄玄虚,片面追求“意”、“气”,而排斥“力”。否则会把思想活动割裂开来,使人深不可测,无所适从,从而把科学变成中华民族的玄学,对太极拳的推广和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意图不大的练习方法。

我认为意图并不硬,是练拳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但绝不是练拳的目的。只是为了正确的练拳方式,身心放松,需要发力的时候马上发出来。就像弹簧一样,平时很松,但一收紧就很厉害。再比如鞭子,平时很松,但一扔就很厉害。为了达到这个目的,需要逐步达到不使用武力的意图。该方法如下:

1,注意冷静。练拳时,无论动作多么简单或复杂,都要始终保持安静,注意力集中,认真活泼,不要心不在焉,不专注,否则不用力很难达到目的。

2、放松,不费力。太极拳初学者经常会感到全身紧张僵硬,要从放松和软化开始。当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时,最大限度地放松一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避免在运动时使用笨拙僵硬的力量。除了按要求发力外,尽可能放松其他部位的肌肉,使身体各个关节都得到放松,争取圆功。松,可以说是太极拳的专用名词,没有限制。松应与心、意、气、神逐渐相通。

3.技能。对于太极拳来说,技巧很重要。我的老师、太极拳大师洪先生曾说:“学拳,尤其是陈式拳,真的要用‘意’,不能用拙劲。但不是说实力不行,而是实力和聪明要结合,不能偏废。”“学习太极拳要符合太极拳逻辑的思想,才能指挥四肢按照太极拳的套路方法进行学习和锻炼,不需要自救就能掌握和运用。并且通过持久的锻炼,产生合理的巧思和力量,这就是丝络的力量,或者说内功。”通常学拳需要正确的姿势,就是要让学拳、练拳、用拳的形式很好地与时间和方向相匹配。比如挑,拉,顺,其实都是用对方的热情介绍给自己左右的方法。只有把技巧练好了,才能做到刚柔并济,然后才不会用力。

没有努力的意图阶段

和任何事情一样,意图不硬也有阶段,而且是就某个阶段、某个层面而言。

初学拳击,思想要集中在打哪种风格,姿势是否正确,路线如何走,只求打好拳架。就像初学者学书法一样。刚开始可以练一横一竖。不用学无止境,练拳也是一样。否则,欲速则不达。应该说这时候的动作大多比较笨拙僵硬,如果过分强调意图而不用力,初学者会无所适从。相反,我们应该强调放松和自然。

练拳熟练后,逐渐转向力量的运用和相关的想象。如果你在挣扎,你必须有抓住人体某一部分的想象力;使劲推,有想象力往前推。观念活动从机械的行动转变为用观念指导行动。随着“熟悉”和逐渐“博学”,太极拳的技术也逐渐熟练。此时笨拙的力量已经去掉,轻盈变化,圆圈转向自己,符合拳法,那么小力胜大力。这个阶段可以称为有意不努力。

如何修炼到更高的境界

在更高的层面上,应该是“无心插柳柳成荫。”试想一下,举手投足间都很励志的太极川一家人,马上就动起来了,所以没关系。“拳无拳,意为无意,无意为真意。”这是拳击从业者梦寐以求的“神”舞台。

1“所有的意图,而不是努力”

书法讲究笔法,拳击讲究力度。而书法强调的是“笔之力,而非势”,太极拳学恰恰强调的是“意不硬”。

著名太极拳艺术家杨成福曾在《太极拳十要》中将“心不用力”列为“十要”之一,并做了详细的讲解。他说:“太极传说:全在于用心,不在于用力。练太极传全身要松,不能有任何软肋,要留在筋骨之间束缚自己,然后轻变转身。”有人认为“用心不硬”这句话是杨成福杜撰的,仅限于养生。其实并不是。杨承福引用“这都是用心不用力”,指的是清代李一社五言战术中的“心境”一项。整段原文是:“当你说你很冷静的时候,如果你不冷静,你就不是专家。你举手前后都没有方向,要冷静。一开始,我控制不住自己。我们应该让自己的心休息一下,认识到我们应该随着人们的移动而弯曲和伸展,而不是失去理智,也不是伸展自己。他强,我也强,我领先;他无力,我无力,我意犹未尽。时刻注意自己在哪里,要用心在哪里,从不掉脑袋中求教消息。从现在开始做,一年左右就能做到。这都是用心,不是用力。时间久了,人家给我做,我不给别人做。”现在如果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十要五字战术,就可以明白“意不硬”是太极拳的一个固有理论,不是杨成福创造的,也绝不仅限于养生之道。上面引用的五字公式,是从太极推手和散手技法应用的角度来解释的。所谓“息而悟”和“注重当下”都是强调意的,但在太极传古今论中,都是特别注重意的。

当然,杨成福的“十要”在解释“用心不苦”时,是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特别是用中医的经络理论来证明,如:“怀疑自己不努力,怎么可能强大?”人体内有经络,就像地下有沟渠一样——沟渠不堵水却流,经络不闭则气流。如果全身僵硬,经络不通,气血停滞,转动不灵,则全身一招一动。不动武,得其所愿,得其所愿。如果气血流动,日日灌输,无时无刻不在周身流转,长期练习,才是真正的内劲,也就是《太极传》里说的“极柔,而后极坚”。这个分析在当时无疑是颇有新意的。同时也说明,怀疑“不努力”无法取得实力和胜利在当时是非常普遍的。更有甚者对他所说的不以为然,比如“不经意的发力,最容易激怒,所以还不够。”

2、不难。不得不装逼。

但是,很多人把“不努力”和“不努力”混为一谈;有人讲“不努力”没有“意图”,以为既然强调“不努力”,怎么会有“我强,我强,我先强”呢?在他们看来,“不努力”就是没有实力,就变成了“手软”。其实“意图不难”就是用意识来支配行动。推手的话,就是“哪里被感动,哪里要用心”,让自己“随人而动,随人而屈伸”,而不是单方面把意识倾注在努力上。因为意识的倾注和发挥,动作容易停滞。此时钝力虽大,旋转无效。不仅难以发挥太极拳“四两拨千斤”、“以小胜大”的功力,而且即使对保健医疗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也不利于行气活血。但上面说的“不努力”是指关注意识的问题,而不是关注力量。拳击谚语说:“有兴趣就会生气,生气就会精力充沛。”即只需“以心动气”,“以气运身”,不必理会自己的努力。因为实力是和绝招天生的。当然,这必须是工作的产物。

3、柔软而坚硬,隐藏在棉花中的针

至于太极拳的劲,可以用十六个字来概括,就是“以柔为主,外刚内刚,刚柔并济”。历代对太极拳学者的实力都有很多精辟的论述。如杨承福《太极拳练习谈》中说,“太极拳是刚柔相济,藏针于棉中之术。。。。。。";再比如太极指法,说“动武是不对的,不动武是不对的,在棉花里正好。”(见杨成福《太极传用法》,第85页,文光出版社,1931版)但这里的“不费力”显然是指“柔而不刚”,所以是“错”的。这个要从上下句综合分析,不能断章取义。换句话说,上述“有意不使用武力”是正确的,这里指出“不使用武力是错误的”也是正确的,两者并不矛盾。所以前者指的是有意识集中的意向,后者指的是力度的刚柔并济,不是一回事。

4、强十将,巧破千斤

杨成福先生在《太极拳用法》一书中“杂言”一章也说:“说一强十会好——有理,我说一技断千斤!”

近年来,在太极推手比赛中,常见有人因训练不足而出现应对、对抗等严重问题。在两种力量平衡的情况下,自然是强者胜。这么厉害的选手执政了一段时间,“一个劲赢十场”的说法吸引了很多太极传爱好者的目光。不是不要这个“一个实力”,而是相对重视“一个技能”。同时,这种力量是生命力,是内在的力量,而不是“牛的力量”和差的力量。《杂论》说:“不要怕牛莉。如果用纯熟的内功打不过劲,为什么还要练拳?!瘦一千斤也没用!”这足以说明,太极拳还是崇尚“巧而不强”的。但是,我们不能认为太极拳没有使用武力,否则相对的真理就是绝对的,真理马上就成了谬误。至于力量的本质,那就更需要鉴定了,因为我们要的是太极的内在力量,而不是笨拙的力量。

5.“笔的力量不是力量。”

最后,我们也可以从古代的理论中找到类似的论点。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书法和拳术虽然同属于文学和武术,但古技之间在一些基本原理上有相通之处。历史悠久的书法对成书较晚的拳派尤其具有启发意义。如林译在《马镫序》中说:“赵露说,林译说:我从我的书中学习,但我寻求他们的力量。我不知道笔的力量不是力量;用于实力,笔死了!”这不正好符合《太极传》“用心不难”的命题吗?!

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说:“人写大字多了,要尽力抓笔,字就不那么瘦骨嶙峋,圆笔就像蒸饼一样,会使人发笑!最好像小字一样小,准备好了摆在前面,不要刻意做作!”这里所说的“肌肉精神”和“蓄势待发”,都体现了自然流露的内在力量,即“笔力”。但绝不是“用力握笔”或“故意装”就能达到的。因为越努力,笔越死;笔越死,书写力越弱,结果弄巧成拙!

太极拳如何做到不用力?他怎么学太极拳?

1,注意放松,不要笨拙。

放松不等于放松,而是在身体自然活动或稳定的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放松一些可能放松的肌肉和关节,避免动作时笨拙僵硬的用力。太极要求上半身挺直、舒适,手臂要圆润,腿要屈到要求的程度。

2.分清虚实,稳住重心。

在初步了解了太极拳的体式要领后,还要进一步注意虚实和身体重心的问题。从一个姿势到另一个姿势,涉及到姿势的衔接,贯穿于步法的变化和重心的无处不在的转移,从实到虚,从虚到实,也就是一定要清晰连续。

3、上下、全身协调

上下齐头并进,就是下肢和上肢的动作要协调,不是下肢的动作已经完成,而是上肢的动作还没有完成。初学者虽然理论上知道要以腰部为轴,四肢由躯干带动完成动作,但往往不能紧密配合。因此,他们应该首先通过简单的练习来努力协调四肢,然后通过所有动作的连贯练习来逐步达到全身的协调性和整体性,使身体的各个部位得到均衡的锻炼和发展。

太极拳有什么特点?

1,综合练习

太极拳的动作有几个极其重要的特点,柔、缓、连贯、走弧(即圆周运动)、不动,这些都是锻炼中绝对不可忽视的。这里只拿不动的特点来证明它的综合锻炼功能。

2.强烈的兴趣

太极传的动作都是圆形或者弧形的,刚练架子的时候不太容易做圆形动作,当然也就没那么有意思了。但是练了之后,越练越熟;随着圆润程度的增加,会产生浓厚的兴趣。最后,如果能利用虚实的变化,在循环运动中锻炼调息,其趣味将更加无穷。浓厚的兴趣可以改善锻炼心情,促进健康,这是太极拳的优点之一。

3、每个人都可以练习

太极拳的动作柔和缓慢,拳式也不难学。而且动作可以根据患者的特点或多或少地适应患者的不同要求(咯血或出血患者除外),因此可以帮助患者在恢复和增强功能活动方面取得显著效果。

练太极拳能长高吗?

对发育期的人影响不大。

体育锻炼能使人新陈代谢旺盛,生长激素分泌明显增加,促进身体发育,使身材略高。但这种作用很小,太极拳在很多运动项目上没有优势。

练太极拳会阻碍你的成长吗?

不会,太极拳不会影响身体发育,也没有阻碍生长的因素。练太极拳可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不用太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