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养精蓄锐,长命百岁?

一年四季气候变化的正常规律是春温、夏热、秋燥、冬寒。在四季气候变化的影响下,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这就是春夏秋冬藏的自然规律。人体的生理功能也是顺应自然的。如果身体的新陈代谢常年违背这一规律,四季之气就会伤及五脏,即“春伤风,夏伤热,秋伤湿,冬伤寒”。《苏文·四气调神》中说:“阴阳四时为万物之本,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祸,逆之则不病,是道也。”这进一步表明,人体健康与四季的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四季气候特征与人体生理特征

谈到人如何长寿,《黄帝内经》明确指出“智者之养生——必随四时,逆寒暑。”

必须遵守春夏秋冬阴阳消长规律,适应一年寒暑凉的气候变化,人体才能保持健康,延年益寿,这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思想。作为饮食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根据不同季节的气候特点和人体的生理病理特点,确定不同的饮食原则和要求。

春季气候特征与人体生理特征

春天是指中国农历从立春到长夏的时期,即农历的一、二、三月,包括立春、雨、惊、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它的气候特点是温暖潮湿。春回大地,自然界的阳气开始萌芽,万物复苏,带来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生长迅速。但是,有些有害的东西,如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也会占便宜。各种病虫害肆虐,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尤其是在中国南方。尽管如此,春天仍然是给万物带来生机的季节。当自然界的阳气开始生长,“人对应天地”,此时人体内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发散,其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气血活动加强,新陈代谢开始旺盛。二、肝主春,肝气开始旺盛。由于气候温和,人们的户外活动逐渐增多,所以储存在肝脏的血液流向四肢。春天,随着气候变暖,户外活动增多,人们的精神活动开始活跃起来。这些生理变化对春季的饮食和营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夏季气候特征和人体生理特征

夏季是指从长夏到立秋这段时间,即农历的四、五、六月,包括长夏、小满、芒种、夏至日、小暑、大暑六个节气。夏季的气候特点是炎热,炎热的夏天是一个热气腾腾的季节。为了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人类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认识能力,能够自动调整自己的生理活动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其生理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气血运行旺盛,夏季主阳,为阳升之极。阳气充沛,温度高,充盈于表,人体阳气畅行,气血趋向体表。二、津液外漏,夏季炎热,人体易开疏泄,出汗量(汗是指津液通过阳的蒸发而蒸发后从汗孔排出的液体)远大于其他季节。第三,心与夏相连,人心对应夏。夏季心脏的生理功能比较旺盛,表现为心脏主血管,气血旺盛,运动顺畅,汗液排泄增多,阳气充盈,外飘,功能活动加强,精力充沛。因此,为了在夏季更好地进行饮食养生,一定要把握好季节与脏腑的关系,在夏季三个月有目的地补充心脏消耗的能量,保护心脏。

秋季气候特征与人体生理特征

秋是指从立秋到立冬的这段时间,即农历的七月、八月、九月,包括立秋、初暑、白露、秋分、寒露、初霜六个节气。秋季气候以干燥为主,人们常以“秋高气爽”、“多风干燥”来形容。秋天是金风送爽、气候宜人的季节。这是因为人们刚刚度过炎热的夏季,每当凉风吹过,就感到头脑清醒,神清气爽。但由于其天气的不断交汇,空气中缺少水分,成为了寒冷的气候。此时,人们往往会感到口鼻干燥、口渴、皮肤干燥,甚至大便干燥。所以人们常把初秋的干燥比作“秋老虎”,意思是干燥容易伤人。由于秋季的气候特点,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因燥而生的各种疾病,也可以看到夏季因湿而生的各种疾病,为冬季常见的慢性病埋下了祸根。所以在秋季饮食养生中一定要根据天地变化的特点和人体的生理特点来选择相应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