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中有哪些节气养生秘籍?
俗话说“十八盆暑,不露身于白露。”这句话的意思是夏天还是会热,需要每天用一盆水洗澡。18天后,到了千禧年节气,不赤膊上阵,会着凉。
千禧年是典型的秋季气候,容易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燥、皮肤皲裂等现象。预防秋燥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适当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也可以选择一些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母等,对缓解秋燥有很多很好的作用。对于普通大众来说,简单实用的药膳和食疗似乎更容易接受。
捂春冻秋是养生的经典要诀。当然,秋冻并不适合所有人。比如糖尿病患者局部血液供应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的刺激,就容易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此外,常伴有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冷空气刺激更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肌梗死。因此,糖尿病患者秋季最好不要受冻。
此外,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如果早晚温差较大,要及时添加衣物和被子,否则非常容易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肚脐处的表皮最薄,皮下没有脂肪组织,但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界刺激比较敏感。如果保护不当,晚上睡觉暴露腹部或者爱穿露脐装,寒气很容易通过肚脐侵入身体。如果寒气直上胃,就会出现急性腹痛、腹泻、呕吐;久而久之,寒气逐渐积聚在小腹,也会导致泌尿生殖系统的疾病。
人体的六条重要经络分布在足部,足部远离心脏时血液循环最不通畅。所以有“寒从脚起,热从头散”的说法。研究证实,脚冷是感冒、支气管炎、消化不良、失眠等疾病的罪魁祸首。所以千禧要注意脚部保暖,鞋袜要宽松舒适吸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