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融合背景下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相应时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传统的基本素养指标包括语言能力、数学素养、学会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基本素养指标包括沟通与交流、团队合作、国际视野、信息素养、创新与创造力、社会参与与贡献、自我规划与管理等。

核心素养成为教育改革的支点,未来学校的六大变革;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课程改革的新动向,其中有计划的学习和能力培养受到普遍关注。”

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源头,也是保证课改不变的“DNA”。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核心素养会给学校带来很多变化。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1,育人定位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学生理想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养,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了变化: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的综合性和主体性发展趋势,强调课程的整体教育功能和价值。

3.实践活动发生了变化:更加注重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和开放式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教育的价值。

4.课业负担发生了变化:学生的课业负担将进一步减轻,课后作业的形式和总量将发生较大变化。

5.课程变化: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提供符合孩子现实生活和未来发展的课程,特别注重核心价值观、职业指导和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的“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