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空巢老人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中的意义分析

本文从关爱空巢老人健康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创新意义,并对其相关创新途径进行了探讨。不仅能为空巢老人健康水平的提高提供保障,而且对大学生社会体育实践能力的提高和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体系的完善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关键词:空巢老人;健康;大学生;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创新;

1,简介

空巢老人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过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空巢老人逐渐淡出社会舞台。同时,由于空巢老人的特殊性,他们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并且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这一特殊群体的规模也在逐渐增大。目前,在全民健身运动的推动下,针对空巢老人的健康问题,组织开展适应性体育健身活动,提高空巢老人的健康水平,已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然而,基础设施和组织管理人员的缺乏是影响空巢老人体育健身活动组织和开展的关键因素。其中,基础设施不足是我国社会体育发展面临的一个* * *问题,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组织管理人员的稀缺是相对的。如果能有效调动和整合与社会相关的人力资源,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基于此,本文从关爱空巢老人健康的角度,探索大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创新途径,旨在充分调动大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以志愿者的身份参与空巢老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和开展,在提高空巢老人健康水平的基础上,实现大学生社会体育实践在内容、形式、动机和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全面创新和发展。

2.大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的意义。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指导下,高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已经从传统的单一技能型人才转变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全面型人才。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发展自身运动素质和能力的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实现素质和能力体系的发展和完善。由于大学生毕业后将直接参加社会体育活动,因此积极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学习期间自主参加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对于确保大学生尽快适应社会体育发展需要,有效融入社会体育活动,实现自身全面发展和自身价值的有机体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具体体现如下:

首先,充分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自身体育素质和能力的发展。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与高校体育教学相比,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社会体育实践活动,不仅能有效检验教学效果,还能促进学生不断调整、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体育素质和能力,从而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其次,有助于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方向的确定提供依据。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联系最频繁、最密切的环节。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和全民健身的普及,实现高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融合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组织大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无疑是一种建构相关媒介的方式,提供了一种大学体育与社会体育融合的途径。大学生通过社会体育实践的检验,可以及时发现自身体育素质和能力的偏差,进而对高校体育教学提出新的发展需求,从而为高校体育教学发展定位的确定提供参考和指导。

第三,可以加强学生对社会体育的了解和认知,为他们未来的全面自我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生通过社会体育的亲身实践,在感官体验和理性认知上得到全面发展,使他们对社会体育的内涵、功能和社会效果有了本质的了解和认知,这对促进和保持大学生今后有机融入社会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自身素质和能力,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具有重要作用。

3.大学生社会体育实践的现状。

纵观大学生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现状,可以用“不容乐观”来概括。具体表现为:第一,具有适应性和有效性的组织体系尚未建成。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是其运动技能学习和素质体系构建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需要有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障。这种组织体系的构建只能通过高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参与来实现。但是,现阶段大学生所谓的社会体育实践只体现在高校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单一,将学生的活动范围局限于校园,缺乏与社会体育的联系,是一种“闭门造车”的行为;其次,为了给学生参与体育实践创造便利条件,高校组织成立了各种学校体育协会或俱乐部,不仅能有效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需求,而且对提高学生参与兴趣、形成参与凝聚力也有重要作用。但是,这些社团或俱乐部的活动只限于校园内或校际间的交流,完全脱离了社会体育。这种形式上的限制,使得学生体育实践活动的实际效果与社会体育发展的需要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差距;第三,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体育实践活动,不仅是检验其体育素质和能力体系建设效果的重要手段,还具有通过参加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感知社会体育重要社会价值的重要作用,从而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但由于现阶段大学生参与体育实践活动的局限性明显,不能真正“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导致社会体育实践活动重要功能的流逝,使大学生体育实践活动的社会实践价值降低。

4.从关爱空巢老人的健康看大学生社会体育实践的创新途径。

4.1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和沟通,切实把握空巢老人参与体育健身活动的诉求。

相对于空巢老人群体,社区是落实惠民政策的基层组织,也是解决其实际问题的职能部门。当前,组织开展空巢老人体育健身活动,促进空巢老人健康水平的全面发展,是社区的另一项重要职责,这不仅拓展了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领域,也为大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提供了全新的选择。这就需要高校加强与社区的联系和沟通,组织学生深入社区,在社区的协助和指导下,对空巢老人的自然条件进行全面调查,了解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切实把握这一特殊群体的体育健身诉求,进而制定表现出适应性的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和发展计划,在提高空巢老人健康水平的前提下,提高大学生参与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4.2组建高校“空巢老人体育健身辅导员志愿者协会”,组织开展相关体育健身“帮扶”活动。

目前,组织和发展空巢老人体育健身活动的“瓶颈”问题在于组织、管理和导师的严重缺乏。空巢老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由于他们身体和心理的虚弱,他们对体育健身活动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既要保证健身的有效性,又要保证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具备一定专业素质和能力的辅助人员。鉴于此,要求高校成立“空巢老人体育健身辅导员志愿者协会”,号召广大学生积极参与,唤醒他们的志愿意识,培养他们的相关能力。通过建立经常性的组织制度,可以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组织大学生对空巢老人的体质“帮扶”活动。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成为空巢老人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格导师,而且要参与相关组织体系的建设、相关活动的研究和创造以及安全保障措施的制定,全面提高学生社会体育实践活动的参与效果。

4.3号召和鼓励学生遵循“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实现中华民族“大爱无疆”优秀品德的有效传承。

关爱弱势群体,解决社会热点问题,消除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环境的净化与和谐,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空巢老人曾经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和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他们年老之后,由于家庭纽带的缺失,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因此,提高他们的健康水平,为他们安度晚年创造有利条件,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的“大爱无疆”的优秀品德的继承和发扬。

基于此,在组织大学生参加社会体育实践活动、帮助空巢老人开展体育健身活动的过程中,应号召广大学生坚持“继承与发展”的原则,实现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有效传承。这不仅是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高校体育社会功能的有机拓展。大学生在参与社会体育实践的过程中,可以在全面促进自身体育素质和能力发展的基础上,有效提高道德修养。

参考

[1]周辉。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探索[J].学校体育研究,2000(4)。

[2]郑志丹。健康老龄化视角下我国老年体育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1,12(27)。

[3]倪鑫。浅析我国学校体育发展的三大趋势[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1(6)。

[4]裴立新。中国老龄化形势分析与老年体育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3,22(03)。

[5]张·。大学体育应以终身体育为主导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