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生活习俗
几乎每个生活在山区的苗族同胞都有一个酸坛。猪被屠宰后。除了少量的鲜食和馈赠亲友,其余的都做成腊肉,大部分都腌制成酸肉。
二、苗族人的“抢婚”
由于苗族居住分散,与其他民族杂居在一起,婚姻难免受到影响。在社会生活中,常见的婚姻有自主婚姻和包办婚姻两种,其中自主婚姻较为常见。在自主婚姻中,有偷婚、抢婚等多种形式。抢婚是指青年男女通过采花或其他社交活动谈恋爱后,因为女方家里穷,吃不起酒席,允许男方悄悄把女孩带走。对外,说是女孩被偷了,女方的叔叔哥哥们借口追求女孩。男子向追求者道歉,并付给追求者适当的费用(即草鞋)。
另一种是女孩爱上了小伙子,小伙子对女孩很满意。在双方相爱的情况下,女孩会跟着小伙子去他家住。当女人的父母发现女孩“失踪”后,他们邀请她的叔叔去寻找她。到了男方家门口,她假装在房子前后徘徊,大家都说她在找丢失的“牛”。那人的主人知道后,很有礼貌地把她迎进屋里,并杀了鸡以示款待。然后再谈婚论嫁。
第三,苗族的“抢婚”
建国前,苗族地区存在两种不同的“抢婚”情况。一个是当地有权有势无法无天的人抢婚,因为女方不同意;另一种是男女双方自愿结婚。但因女方父母持有不同意见,或因男方经济困难,双方约定时间地点。男方找几个好伙伴在指定地点把姑娘“抢”回家,三天后再请媒人到女方家。根据媒人与女方父母的协商,男方要付给女方父母一定的钱,作为对女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
第四,苗族的婚姻习俗
苗族有不同姓通婚的习俗。他们认为同姓是同一个祖先传下来的,所以禁止同姓通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苗族人不与其他民族通婚,否则被认为是不道德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和游客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传统的通婚禁区被打破。他们不仅与本民族的不同支系通婚,还与本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通婚。
婚礼当天,苗族姑娘在亲戚的陪同下,由女伴陪同。这时,男方家门口烧了一堆旺火,预示着好运和兴旺。有时,在新娘的入口处放一个筛子。新娘踩在筛子上,客人们绕着筛子走,以示区别。进屋后,我不拜天地,但主人先敬了一位陪伴新娘的领头女伴,然后盛了一碗酒让新郎新娘喝。之后,婚礼将由主持人说一些吉祥的话来结束。夜幕降临时,新娘和新郎会邀请他们自己的歌手来共度良宵。男的唱,女的答,你跟我唱。歌声不绝于耳。歌手通过生动的比喻,丰富的联想来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往往唱歌的男女最后都结婚了。
新娘和新郎在新婚之夜不能单独睡觉。他们必须作为听众呆到天亮。午夜时分,主人会煮糯米甜酒招待客人,在场的每个人都要一口气喝光。黎明时分,宾客散去,婚礼结束了。
五、苗族的裂心和“智能卡”
鸡鸭是苗家招待客人的佳肴,鸡心或鸭心被视为最有价值的部分。只要你为土司百姓做点好事,过节,或者结婚盖房,他们就会请你回家杀鸡杀鸭,招待你。吃饭的时候,来自父母的同家最有威望的人会用筷子夹鸡鸭心给你。但是,不能马上吃。你必须按照苗家的习俗和在场的老人分享。否则,你会失去苗族人民的信任。
在苗寨,有时一对对青年男女聚集在村口,在树旁或山沟边,开着嗓子唱“歌”。所以,你不用被绳子绊倒,也不用设置障碍,你就卡在那里了。这就是苗家著名的“智能卡”。
在你被“卡住”之后,你可以把歌曲退回去。这个问答其实是考验你的智力和反应能力。
不及物动词苗族葬礼
一般情况下,老人都快不行了。他们身边都有孩子和其他亲属。一旦老人死了,这些守护者中的一个就会吹响号角。吹牛的人必须一只脚站在一个房间的门口,一只脚站在门口前使劲吹三下,让低沉的声音尽量传出去,才能通知村民我们家的老人去世了。请过来帮忙办丧事。
与此同时,有人给死者沐浴,穿上新衣。新衣服可以多一点,也可以少一点,看死者家庭经济情况,但一定要一个人穿。然后,在死者的嘴里放一点金或银。据说一个是辟邪,一个是让逝者在阴问后早早“生于来世”。
村民们听到喇叭声,纷纷冲进来,大家帮忙把死者抬到正房,平放在一块木板上。孝子们和他们的亲戚开始商量葬礼的具体内容,比如派人追到家里,请人买东西,上山挖坟等等。丧事商定后,就拉开了死者丧事的序幕。
先砍两根两米多长的青竹,用竹片编成单架,在单架上横放一小块木板,在竹箩上铺一大块黄麻布,然后将死者抬上单架,头上枕一小块木板,用麻布裹住尸体,墙上盖一块红布。在死人头的两侧,靠近墙壁的地方,放着一只难以抑制,不拔毛的红公鸡。另一边放个瓢。鸡是晚辈给长辈的祭品,瓢是用来接受亲朋好友带来的祭品。
把死人挂在墙上后,一个人会在死人死的地方唱死的曲子,大意是谁要抓你,地狱之王就要。谁能得病害你?王艳生病了。阎王派了一个金使者,左手拿着链子,右手拿着麻绳,把你的鬼带走了。你得了这个病,你被带走了。
唱完之后,一个人从原地吹着芦笙,走到挂死人的地方,后面跟着他的孝子孝女和其他亲戚晚辈,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在那之后,另一个人将演唱说明,大意是:
去低谷的时候,有三条路:一是买卖牲畜,去不了;第二,不能走卖布卖纸的路;中间那条是找祖宗的路。你拿这个。牧羊人是你的男奶。他们是一样的。谁派你来的?你说眼睛大如酒杯脚大如案板的人送我的。这个人从石板上来,又从水里回去。你找不到他的脚印。
唱完,给死人穿上草鞋。就这样,死者被吊了三天,才被抬上山安葬。
在那边。有人把芦苇吹回了死人堆。那八九个人已经挂了个鼓敲起来了。芦笙伴随着歌声。鼓声低沉苍凉,芦笙清亮飘逸,营造出一种悲喜并存的氛围。现实和古代都是* * *。随着音乐的激越,演奏者放松下来,手舞足蹈,十分欢快。就是这样。从芦笙鼓响起的时间到死者被抬上山的时间,除了更换打手。一刻也停不下来。
死者被吊起来后,需要由死者的一名直系亲属看守。这个人苗语叫“自称郎”,任务是接待前来祭奠的亲友。
吊唁的人来了,自称郎,一连磕了三个头。然后他们给每个人倒了两杯酒,人们以同样的礼仪回应,并献上从家里带来的祭品。祭品一般是三根香,三张纸钱,一小包蛋炒饭。“自称郎”接过来,做了一个占卜。这些卦是由钢笔粗细的竹片制成的。把它扔到地下,两皮朝上或两心朝上的两半竹子,叫做逆卦,反之亦然。顺卦表明死者同意接受牺牲。这时“自称郎”可以点上香钱,把一小包蛋炒饭放在死者头部旁边的瓢里。反向占卜是指死者不愿意接受祭祀。需要再打一次,直到方便为止。
停车期间,每天早中晚都要给死者提供饭菜。献饭时,三个人要唱早中晚饭的调子。一人吹喇叭,一人背弓箭,一人背箭袋,绕屋跑四圈,反向跑三圈。据说在很久以前,那里有混乱和战争。士兵们又饿又累,到处争抢食物。为了防止祭祀用的米被抢食,吹响了号角,带上了要送的弓箭,打退前来抢食的兵马。
第三天东方破晓,人们杀猪宰羊祭奠死者,娱乐大家。这一天,来帮忙吹芒声、敲锣打鼓的人都要穿上花衣服(花农有一种苗族特有的风格,是妻子婚前绣的,表示对丈夫真挚的爱)。中午死者亲属给这些人敬酒磕头说:“我们家里没人,这么大的事还要靠你们帮忙。”喝完酒后,这些人每人演奏一首芦笙,从里到外吹着,跳着。目的是营造节日气氛,为老人去世增光添彩。
那天晚上还有一个仪式,就是唱一首曲子为第二天杀牛,大意是:
世上的鸟怕鹰怕风筝,世上的人怕恶鬼。Xxx,你死了,留下你的孩子活着。别人砍的树很粗,盖的房子又亮又宽。你们留下的都是小木头,盖的房子都很窄。人家盖得起方瓦房,有酒有肉吃。你的孩子建不起方瓦房。没有酒肉招待亲朋好友。请对你母亲和叔叔宽容一点,明天杀牛招待亲友。带你上山。
第四天,早饭后,一阵激烈的锣鼓喧天之后,他们把死者送走了。敲锣打鼓。芦笙吹响带路,后面是抬死人的人,再后面是送葬的队伍。他们离开村庄,来到一片宽阔平坦的土地上。在平地上同方向绕四圈,反方向绕三圈后把死人放在中间。把棕榈叶折起来盖在死人身上遮挡阳光。在死者附近种一根木桩,在上面挂锣打鼓,芦笙手还在弹琴跳舞。
这时有人拿来一个牛头,绑在广场的一角,把一根长长的麻绳套在牛鼻子里,拿在死者手里。这意味着死者应该把牛带到文胤。有了牛,我们可以不受别人欺负,耕田耙地,有饭吃。
人们开始向死者敬酒七次,都是扔在他们头顶上方的地上。烧香三次,烧纸无数钱。占卜之后,如果有顺子占卜,说明死者愿意牵牛。“自称郎”送来一瓢清水,洒在地上。他大声喊着“杀了那头牛”。
于是,人群中走出两个人,一个提着大斧头,对着牛的头部猛砍了几下,导致牛倒地死亡。
这时,两人再次拿起弓箭,吹响号角,绕着死人反方向跑了四圈三圈,以示打退前来抢牛的鬼,让死人顺利地把牛引到冥界。
那里开始剥牛皮,支起一口大铁锅,就地煮牛肉。午餐时唱一首午餐曲子,大意是:
太阳即将越过这座山。你的孝子给你端来午饭,左手七碗肉,右手七碗酒。午饭后,左手握牛绳,右手握赶牛棍。当你起床的时候,你去了阎王殿,你转过身来,看到你的孩子在掉眼泪。
唱完就吃。饭后,送葬者们抬着死者几乎是跑到山上,以便在太阳落山前埋葬死者。
孝子是必须的。下葬的时候,他要亲自把死者放进棺材,说:“放心去吧。要是别的死傻子来抢你,你就说什么都烂了。”之后,孝子亲自盖上棺材板,挖几个锄头把棺材盖上,然后老百姓把土垒起来,建成坟墓。在下葬之前,一个人必须从墓地拿一些泥土回家,放在死者睡觉的床脚。
下葬后的第三天,孝子拿着三个竹筒,一个装水,一个装米,一个装菜,来到坟前祭奠死者。追悼会结束后,我在坟前折了一根棍子,对着棍子说——我来带你回家。“拿出一半左右的距离,把棍子插在地上,说:“你在这里等着,我明天来接你。“第二天我又把它捡起来,以同样的方式走了三分之一的路,第三天回到了家。当你进了房子,对着棍子说,“我带你回家!”“那你就把棍子扔掉吧。
此后,每天吃饭时,家里都要献上一碗饭,饭里插一双筷子,以示邀请逝者一起吃饭。在死者被超度之前,这个习俗不能被解除。
在苗族的整个丧葬习俗中,每一个祭祀习俗都必须有酒相伴,酒伴随着苗族丧葬习俗的全过程。另外,这几天办丧事,不管农活多忙,寨子里的人都去帮忙办丧事,不出去干活,直到丧事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