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特色护理方法及其在中医护理中的应用?
第一,整体概念
整体是统一完整的。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体各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人们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人体的生理和病理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的影响。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和身体本身的整体性的观念被称为整体观念。这种思想贯穿于生理学、病理学、辩证法和护理学。
1
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人体是由几个器官、器官和组织组成的,每个器官、器官和组织都有不同的功能。如心主血脉、心神,肺主气机、呼吸、宣降,有调水道、治百脉的作用。
但五脏的功能都是整体活动的组成部分,决定了人体的器官、器官、组织在生理上相互作用,以维持其生理活动和病理上相互之间的协调和平衡。
人体的局部和整体是辩证统一的,人体某一部位的病变往往反映了全身气血、阴阳的盛衰。因此,在护理过程中,一定要从整体出发,通过观察患者的外在变化,了解身体的内脏疾病,从而提出护理问题,采取护理措施,使疾病早日康复。如果在临床上看到口腔糜烂的局部病变,本质就是心火过盛的表现。由于心开始认识舌,心与小肠为表里关系,患者除了舌苔糜烂外,还可能出现胸痛、尿短、尿红等症状。在护理上,除局部给药外,还应指导患者保持情绪舒适,不吃油腻、油炸、辛辣等有助于清热利湿之品,而应多吃清淡泻火之品,如绿豆汤、苦瓜等。为了通过泻小肠之火来清心火,使舌苔和口腔的糜烂得以治愈。
2
人与自然的统一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大自然中有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反应。如果超出生理范围,就会产生病变。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中,有春季气温高,夏季炎热,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万物都会有春夏秋收冬储等相应的变化。人体也不例外,我们必须适应它以保持健康。
(2)昼夜黄昏对人体的影响:在昼夜黄昏的阴阳变化过程中,虽然幅度没有四季气候变化那么明显,但人体也必须适应。
二、辨证施护
辨证施护是中医护理的另一个基本特征,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
所谓辨证,就是通过对四诊(望、嗅、问、切)所收集到的数据、症状、特点进行分析综合,确定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和邪正关系,并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候。护理就是根据辨证结果确定相应的护理方法。辨证是决定护理的前提和基础,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辩证法的正确性可以通过护理的效果来检验。
辩证与护理,
在护理过程中,它们是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也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具体体现。
中医认为,证和候是不同的概念。
症状就是症状,比如咳嗽,头痛,失眠。“证”是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如风寒证、风热证等。因为它包括了发病的部位、病因、性质以及致病因素与阳性因素的关系,比症状更全面、更深刻,从而更正确地揭示了疾病的本质。但是“证书”
也不同于“疾病”的概念。比如《伤寒论》分为六经,分为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伤寒论》分为卫证、气证、营证和血证。但是中医对病人的认识和关心是辩证的。辨证重在辨证。如果你一开始看到一个病人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脉浮,你最初的印象是感冒病。但由于致病因素和机体反应性的不同,往往会出现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不同证候。只有明确区分寒病的“证”是风寒证还是风热证,才能确定护理的方法。在风寒感冒的情况下,按照“寒则热”的护理原则,要避寒保暖,室温要高。饮食上,可以给予豆豉汤、生妃子红糖水等辛温解表;患风热感冒,根据“热则寒”的保护原则,室温宜低,温度宜高,使患者感到凉爽舒适,心烦口干的不适感可减轻。饮食上应给予绿豆汤、西瓜、莲藕汁、苦瓜等清热生津、辛辣清凉之品。
但是,在临床上,我们有时可以看到一种疾病包括几种不同的证候,不同的疾病在发展过程中可以有相同的证候。在辨证施护原则的指导下,可采取“同病异护”和“异病异护”的方法进行处理。
所谓“同病异护”,是指同一个疾病,由于发病时间、区域和患者的机体反应性不同,或者在不同的发展阶段,症状不同,护理的方法也不同。以感冒为例。由于发病季节不同,护理方法也不同。对于夏季感冒,由于感受到了暑邪,要采取一些祛暑祛湿的方法。如果冬天感冒了,要吃温热的中药,并给予生姜、红糖、葱花汤等热饮帮助。服药后盖好衣服和被子,让全身微微出汗,达汗就显现出缓解症状的效果。
所谓“异病同治”,指的是同一时间不同的疾病。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发病机理相同,同样的方法也可用于护理。比如黄芪党参炖鸡、薏米粥、茯苓粥等补气健脾的产品;注意休息,避免疲劳,以养中气;针刺百会、关元、长强穴用于补中。保持会阴部清洁,用五倍子明矾汤熏洗,促进回流。
所谓“证同护,证异护”的本质是“证”的概念包含了病机。以不同的方式解决疾病发展过程中不同性质的矛盾,是辨证施护的精神实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