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乌梅药理处方

养生指南:是一味中药材,加工方法是用未成熟的梅子熏制。性温酸,归肝、脾、肺、大肠经,有敛肺开胃、生津止咳、清热之功。下面推荐一些中药的药理,供大家参考。

药理学

1,用于肺虚久咳。乌梅味涩涩,能敛肺止咳。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者。常与贝肉、杏仁同用,如《十一德小方》中的傅毅散。

2、用于干咳无痰,急慢性咽炎。乌梅一根,早晚各洗一次服用。

3.用于慢性腹泻和痢疾。乌梅可以涩肠止泻。治慢性腹泻、痢疾,常与木瓜、诃子同用,如《治未病规范》固肠丸。或乌梅炭15g,捣碎水煎,每日三次。

4.用于晕厥、腹痛、呕吐。蛔虫变酸,乌梅极酸,有宁胃止呕的作用。适用于蛔虫引起的腹痛、呕吐、肢体晕厥。常与细辛、花椒、黄连、附子等吴梅丸同用。或乌梅7枚,印楝皮(白薄软层)6克,甘草6克,水煎,睡前服用,小儿减量。

5、用于虚热止渴。乌梅味酸生津,故有生津止渴之功效。虚热消渴,可单煎,或与天花粉、麦冬、仁三配伍,如玉泉散。

6.用于胆囊炎和胆结石。乌梅7片,五味子30克,金钱草30克,水煎。

7.用于鸡眼和疣(鱼鳞)。将乌梅250克加水煮沸,去核,然后煎成糊状,加适量盐、醋调成稀糊状,敷于患处,每日一次。

8、用于牛皮癣:乌梅500克,糖少许。乌梅去核,水煮成糊状,每次9克,每日3次。

9治疗。将乌梅18g粉碎,与香附12g混合,加水150ml,文火煎制,药液浓缩至50ml时过滤,早晚各服一次。治疗50人,治愈48人。服药后大便恢复正常最短1天,最长5天。发热、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在1 ~ 3天内消失;最短用药2天,最长6天。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毒性反应,早期治疗效果较好。增加个体剂量可缩短疗程(乌梅、香附各65438±0两)。

10、1000乌梅能润肤止痒抗过敏,对血虚风燥引起的湿疹、顽癣有很好的止痒效果。药方为乌梅6克、生地30克、当归12克、赤芍10克、蝉蜕6克、益母草15克、川芎5克、白鲜皮15克、徐长卿15克,水煎,每日1剂。

11,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单用乌梅或在辨证论治方中加入乌梅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往往取得良好的疗效。炒乌梅30克,人参6克,茯苓15克,木瓜10克,赤石脂10克,玉10克,水煎,每日1剂。一般2 ~ 3剂即可见效。

12,糖尿病和血糖下降。乌梅、五味子、僵蚕均研成丸,每次4克,每日3次。服用1 ~ 3周后可改善“三超”症状,血糖、尿糖明显下降。

13,胃酸缺乏。吴梅方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引起的胃酸缺乏、食欲不振有较好疗效。药方为乌梅6g、木瓜10g、白芍15g、沙参15g、黄芪20g、太子参12g、莪术6g、乌梅8g、生麦芽15g、丹参15g、甘草6g,每日水煎。

14、乌梅有除烦清热的功效,用于疾病的治疗。乌梅20克、制川乌10克、细辛3克、肉桂6克、黄连6克、琥珀6克、党参15克、干姜15克、茯苓18克、当归12克、酸枣仁30克、龙骨20克、牡蛎30克、大枣18克。

15,慢性肾炎。乌梅帮助肾小管上皮再生,增强肾小管重吸收功能,改善肾血液循环,促进肾功能恢复,对慢性肾炎引起的血尿、蛋白尿有效。药方为乌梅炭6 g,蝉蜕6g,并辨证加用玉屏风散、六味地黄汤等其他中药,每日1剂,水煎服。

16,乌梅洗剂治疗效果明显。药方为乌梅15g,马齿苋60g,蜂房15g,生薏苡仁30g,紫草20g,生黄芪15g,枯矾10g,水煎外洗后1 ~ 2周见效。

17,脚后跟疼。乌梅汤加醋和生铁热锻治疗足跟痛取得了良好的止痛效果。将乌梅200克放入2000毫升水中煎煮40分钟,过滤去渣,加入醋200毫升,将生铁块(约克)放入药液中,2分钟后取出药液。药液温度适中时,浸泡足跟,一夜1次,每次1小时。一般需要7天才能生效。

18,真菌性炎症。乌梅外洗对治疗霉菌性炎症有效。药方是乌梅50克,白鲜皮15克,贯众30克。根据临床辨证,上半部还可加龙胆泻肝汤。每剂药煎两次,每次取汁200mk,每天洗两次,先抽后洗,然后用带尾的棉球浸泡(煎好后可以取出一点留着棉球塞),然后插入* * *,6小时后取出棉球,每天1次。如果能配合口服药,效果会更好。乌梅口服剂量为10g ~ 15g。

除了中药,乌梅也是蜜饯的一种,乌梅茶、乌梅酒也是用乌梅制成的。另外,以上药理偏方仅供参考,请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