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有哪些促进身心健康的方法?

道教重视生命,重视生命,积极探索如何让人活得更久,看得更远。为了促进生命的健康长寿,道教探索了各种养生方法。道家养生的三大原则:自然养生原则、清静养生原则、道德养生原则。所谓自然保健,就是顺应自己的本性,不强化行为。比如你困了,就该上床睡觉,这很自然;但是,如果你明明觉得很困,却还坚持熬夜,继续加班或者找乐子,这就不自然了。饿着吃,渴着喝,是人生的本质。食必精,饮必求美,这不是生活的本质。老子主张“为胃服务,而不是为目的”,即希望人能满足维持生命健康的自然需求,而不是过分追求感官享受。否则“五色致盲,五音失聪,五味爽口,野猎狂化”,“求生之厚”会伤命。那么,是不是说整天无所事事就符合自然的养生之道呢?不完全是。太安逸不是养生。庄子说:“我丈夫给我许多形,使我生,使我老,使我死”(《庄子大师》)。也就是说,天地既然赋予了我形状,自然要以牺牲我一生的劳动为代价,让我的晚年过得舒舒服服,让我带着死亡安静地休息。该努力的时候不努力,该休息的时候不休息,这是不自然的。所以劳逸结合是最自然的。所谓静养生,就是要做到“淡泊宁静、节欲淡定”。道教所有的武功都是以内心的平静为基本出发点,所有的武功都只是以追求那种平静安宁的心态为最终目的。只有达到永远清静的境界,才能真正步入养生的好境界。淡泊名利很重要。老子指出:“名与身的相对者是谁?身体和货物谁多?”过于贪图名利的人,必然会努力工作,付出沉重的身心代价。老子主张“简简单单,少一点自私,少一点贪欲”,指出“知足不辱,知足不险,能长久”。他劝告那些贪图名利的人,“幸福的从此以后,你不能保持它;富而骄,咎由自取;功成身退,这是天道。”生命的健康,首先取决于个人的心情。安静可以使人的心灵安全,平静,空虚。一个人如果能做到心平气和,不为外界因素所扰,无论生活环境如何,都不会担心吃苦。动中保持静《诗经》说“真理要常回应事物”,“常静”才能达到“常静”的境界。吕洞宾也说过:“真的需要对事物做出反应,对事物做出反应而不着迷。”众所周知,在无事可做的时候,让自己的心态保持安静是相对容易的,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让自己的心态一直保持安静就太难了。道家修行则是“常静”,事到临头,要静。就像一面镜子,东西来的时候闪闪发光,去的时候镜子里却没有影子。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一个主导的头脑,而不是为了事物。无论顺境逆境,无论富贵贫穷,永远不放弃自己的人生目标,永远追求崇高的精神境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能让人心平气和,很舒服。在处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要遵循《庄子》中所说的“去智去古,顺天理”的原则,即做事要顺其自然,不要自作聪明,自私自利。这样才能不患得患失,才能保持平和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