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面试真题详解:官本位、金融监管等话题

摘自吴靖宇、张《公务员面试专家1000题详解》一书。

1.上海4000户调查显示,只有1%的人愿意当工人,人才就业意向为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保险等。国务院发展中心有关人士表示,这说明“官本位”等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深蒂固。对此你怎么看?

作为公务员考生,我觉得这个问题很现实。的确,目前国内有很多人想进入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但我们应该客观地看待这一点。中国的“官本位”思想由来已久,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将通过各种方式逐步引导和改革。

1.“官本位”思想之所以经久不衰,是因为官员本身拥有很多特权,享有特殊的社会资源。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打破“官本位”。孙中山先生早就提出要做大事,不要做大官,但现实是“官本位”在我国依然盛行。究其原因,是我们的制度建设还不完善,还没有真正对官员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让权力在制约下、依法在“阳光”下运行。没有政企之分,没有政事与资本之分,没有政府与中介组织之分。存在的结果就是官员的权力无处不在。

2.营造一个宽松的社会环境,让每个行业都能健康发展,行业内的人都能有所成就。目前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发展,但我们发现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发达地区公务员以外的工作更有吸引力。在其他领域,政府公务员仍然拥有极其崇高的地位。通过深化改革,政府将转变职能,实现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当社会其他行业发展好了,人们自然会淡化“官本位”。我们发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即“官本位”思想在地方经济发达地区往往比较薄弱,这揭示了政府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对促进“官本位”思想提高的重要性。

3.加强对官员工作的监督管理,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我们的邻国日本、韩国、新加坡也有很强的“官本位”思想,但是通过现代的法律监督和管理,官本位思想并没有阻碍这些国家的发展,反而加速了进步。可见,加强对官员的约束和科学管理,就是要让“官本位”的思想为社会发展所用,“官本位”何乐而不为?

2.据悉,重庆、上海、南京等地将不再取缔市区内的街边摊点。你同意还是不同意这个观点?为什么?

题目分析全面分析试题,积极解释和阐述,辩证看待。

赞成理由:街头摆摊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是城市就业的重要途径。我不同意取消所有的街边小摊。但也要考虑到马路摊点给城市管理带来的诸多问题。应该以管理为重点,解决马路摊点存在的问题,通过疏通来治理。(1)路摊要重点管理和引导,通过工商、税务、卫生、城管等多部门的严格执法和热情服务,改善路摊乱象;同时,将逐步将占道摊点改造为固定摊点,由政府相关部门对占道市场进行室内化改造,在条件成熟时建立封闭式商品交易市场。(2)道路摊点应根据不同地点、不同时间、不同项目、不同要求进行设置,而不是一律禁止;对于不同的城市,不同的街道,不同的时间,对于占道摊点的管理要有具体的措施,本着既方便群众又不影响居民生活和城市管理的原则,具体情况具体分析。(3)有利于方便人民生活(如小修小补等。);(4)有利于解决一部分人的九月和生活问题。

反对理由:(1)大中城市不应该取缔马路摊点,应该集中经营,统一管理;(2)政府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社会经济,解决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3)乱摆地摊会妨碍交通;(4)一些路摊会成为“假冒伪劣”商品的销售场所,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减少国家税收。

3.团队很重要,但有些团队并不有效。为什么?

出题思路考察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以及对组织的理解和认识

答题思维根据不同地域和个人知识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

参考答案1团队在任何组织中都很重要。对于团队效应不佳的原因,我们认为有以下几点:

一是团队内部职责不清,导致人员职责不清,不仅影响团队的绩效,也影响员工之间的关系。

第二,团队在团结中负有重要责任。“人无首不走,鸟无首不飞。”一个好的对团队团结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相反,团队变得一团糟。良好的心态和能力对于团队形成凝聚力和毅力至关重要。

第三是团队成员的素质和团队的风气。团结,说到底是人的问题。大家都有比较高的素质,能够从团队的整体目标出发,注重大局,维护团队的利益和形象。如果不利于团结,就离团结奋进的团队不远了。

第四,如果有幸成为公务员,我会坚持团结同志,努力工作,用自己的工作赢得同事的信任,在小事上发扬风格,成为同事认可的公务员。

各位考官,我在叶县统计局工作三年,也遇到过团队效应不好的情况,如题。作为团队中的一名普通成员,从我自己和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我们当时的团队效果并不好,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团队成员结构不太合理。任何组织在建立的时候都要遵循一定的原则。比如我父亲的军队,就是通过团长和政委两个领导岗位的相互配合和制约来实现* * *领导的。当时我所在的统计局领导人数少,导致领导之间不够团结。此外,许多领导对自己的统计工作不熟悉,也造成了单位员工对一些领导认同感差,难以形成工作合力。其次,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不足。任何一个完美的团队,总会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不可能有一个明确的责任,尤其是在我们的政府机关,往往是“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在职责不清,情况不明的情况下,先工作后分担责任,先工作后重视待遇,为了单位的荣誉和群众的利益,发扬团队精神和奉献精神。过去三年工作,相信如果有幸成为公务员,能够尊重领导,团结同事,以工作大局为重,发扬团队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4.你是一家公司的职员。一位上访者说,他有话要跟你们领导说,不见到领导不走。这个时候领导在外地开会,临走的时候告诉他没有大事不要找他。你如何处理这个?

解析:组织策划题目,重在综合应变能力。

这次考试的核心是考生的组织策划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主线:解题+听前+听中+听后。

热情接待。

第二,稳定上访群众情绪。当然可以。

第三,认真听取信访人的意见。

第四,认真记录(信访人反映的问题)。

第五,宣传解释(尽量)。

第六,如果信访人对你的努力不满意,你可以告诉他,领导今天不在外地开会。我可以传达你的意见。请留下你的联系方式,我会通知你什么时候见领导。

第七,整理详细的问题处理书面材料,回来后向领导汇报。

涂画专家的点睛之笔:考察考生独立解决信访问题的能力。针对临时突发问题,冷静理清思路,事后向领导汇报问题及解决方案。我相信领导一定会欣赏你处理问题的能力。

5.如果你做过的一项工作存在漏洞,你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你会怎么做?

解析:组织策划题目,重在综合应变能力。

本题考查的核心:考生的组织规划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答题主线:解题+控前+控中+控后。

在我看来,我们在工作中应该严谨细致,树立高度的责任感。我们要防止犯大错误,特别是在公务员工作中。这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必须防患于未然。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会这样补救:

首先,我会保持冷静,立即中止正在进行的计划,防止单位财力物力的进一步损失;

其次,与相关领导、同事等工作领导沟通,迅速找出原工作计划中的错误和执行中的各种问题的实质,对症下药,尽量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

再次,重新论证之前的工作,要看修改后继续实施是否合理。如果仍然可行,严格改正缺点后继续执行,坚决避免过去出现的问题;如果不可行,果断废除方案,决定新方案。

最后,我会从这次工作中吸取深刻的教训,向领导承认错误,接受批评和处罚,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争取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

涂画专家的点睛之笔:这个问题属于压力测试。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和自我情绪控制能力。关键是要调查问题的根源,做好控制措施的落实。

6.你有个朋友向你求助。他曾经帮助过你。他最近让你做些事情。这件事可以在你的权限内处理。如果按规定不完全符合政策,但又不违背太多原则,你该怎么办?

解析:策划和统筹题目,重在语言表达能力。

这次考试的核心是考生的计划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主线:解决问题+求助前+求助中+求助后。

如果朋友在我的权限范围内委托我做一些不符合政策的事情,我打算这样处理:

第一,首先我觉得工作中一定要坚持原则和制度。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可以帮助朋友解决困难。

其次,因为这个事情不是太违背原则,所以我会跟我朋友说明他需要做的哪些方面不符合规定,向他指出需要做哪些调整或者补充,尽力帮助我朋友做好前期工作,然后在符合规定的条件下去做。如果违反政策,会带来严重后果。向朋友解释自己帮不上忙。

第三,如果实在帮不上忙,我会找其他机会报答朋友,但一定不能违反政策原则。

第四,注意以后在朋友之间建立什么原则。

涂画专家的点睛之笔:每个人在工作中总会遇到朋友需要他们帮助的事情。关键是把握好当公务员的原则,你可以处理好和朋友的关系。即使你的朋友短期内对你反感,只要你和朋友保持沟通,相信你的朋友最终会原谅你的。

7.如何看待你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收到的恐吓信?这种事情怎么处理?

解析:策划协调类题目,重在逻辑思维能力。

这次考试的核心是考生的计划协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答题主线:解题+调查前+调查中+调查后。

作为一名行政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必须坚持依法行政、公正执法、公平公正,这是一名执法人员工作的基本原则。

如果我在依法行政过程中收到恐吓信,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我会冷静处理此事,反思自己是否在法律法规的执行或执法行动中做了不恰当的事情,引起了对方的不满。如果是,我会在办案过程中改正错误。

第二,如果对方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我会在办案过程中耐心解释和宣传相关法律法规,直到对方了解为止。

第三,如果对方明知相关政策而故意写恐吓信,我会坚决按照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依法执法,绝不受不良风气影响。

涂画专家点睛之笔:本题考查了作为行政执法人员应坚持的原则。坚持依法行政,秉公执法,在执法过程中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这是一名执法人员工作的基本原则。

8.你要去参加一个会议,会议上有你的发言,但是路上堵车,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你该怎么办?后续:你下车时撞到了一个老太太,当场晕了过去。你该怎么办?

解析:组织协调题目,重在协调能力。

这次考试的核心是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主线:解题+参与前+参与中+参与后。

如果会议期间出现交通堵塞,我将采取以下措施:

先打电话给交管部门询问该路段拥堵情况,等待短事件能否解决;如果短时间内解决不了,就下车另寻路径。

第二,收听汽车收音机的相关交通信息。如果时间到了,注意哪条路畅通,可以另坐一辆车绕道去会场。

第三,如果时间不允许,你要给会议负责人打电话,把自己的情况说清楚,要求延期发言。我相信会议负责人会安排发言顺序的。如果会议负责人不安排,打电话给我的上级领导说明情况,寻求帮助。

如果我下车时不小心撞上了一位老太太,当场晕了过去,我会立即拨打急救中心的电话,然后查看伤者的情况,运用我的现场急救知识对伤者进行急救。救人是最重要的。在送医院后等待结果的同时,我会给领导和会议负责人打电话,说明我目前的情况。如果我必须参加会议发言,我会请领导派同事到医院来代替我,然后我会在参加完会议后立即返回医院处理善后事宜。我相信伤者家属会理解我的。

涂画专家点睛之笔:此题要求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只要冷静处理问题,就会处理得很完美。

9.如果你去见一个重要的客人,衣服弄脏了,约定的时间快到了怎么办?

解析:策划协调类题目,重在逻辑。

这次考试的核心是考生的计划协调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答题主线:见客前+见客中+见客后。

去见一个重要的客人,衣服弄脏了,约定的时间快到了,我会这样处理:

第一,如果时间还来得及,我会马上买一件新衣服,这样更符合礼仪要求。

其次,如果时间来不及,我会尽力把衣服上的污渍擦干,或者用小饰品盖住。

再次,如果实在躲不开,在见客人的时候就实话实说,让对方知道不是你不重视见面,只是一个意外。我想对方会理解的。

涂画专家点睛之笔:此题要求考生冷静对待突发事件。根据情况采取措施。以不变应万变的原则。事后吸取教训,见客户时准备两套衣服。

10,如果你去西部某县做人事局局长助理,需要招聘一批大学毕业生,你该怎么组织这个活动?

这次考试的核心是考生的组织协调能力。

答题主线:提问+招聘前+招聘中+招聘后。

领导把这个任务托付给我,是对我的信任,也是对我自身能力的锻炼。我一定会认真完成这项任务,我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思想上了解招聘的背景和意义,收集一段时间的情况和媒体报道,做好调查,摸清供需双方的基本情况,制定招聘方案,包括:时间、地点、方式等。必要时,各方讨论,报领导批准,再通知各相关部门和人员准备实施。

二是经领导同意后,按计划开展工作,分工负责,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注意协调各方关系,及时与各方沟通协调,及时向领导汇报,发现原计划内容或方式不当,及时纠正,并在招聘会现场、报纸、电视公告等媒体上及时发布招聘人数、招聘具体单位、招聘方式等信息。

第三,招聘结束后,即使整理相关情况,也要做好总结和反思,找出经验和教训,供今后工作改进。

涂画专家点睛之笔:关注北京“大学毕业生”,话题有限,围绕背景回答。

11,请谈谈对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的理解(2008年3月1采访重庆银监局)

分析:专业试题

这次考试的核心:专业基础能力

参考资料:

金融创新[金融创新]

金融创新:改变现有的金融体系,增加新的金融工具,以获得现有的金融体系和金融工具无法获得的潜在利润。这就是金融创新,这是一个由利润动机驱动的缓慢而持续的发展过程。(创新的概念是熊彼特提出的。当时是指生产新产品,应用新技术或新的生产方法,开拓新市场,发现和掌握新的原料供应来源,实施新的生产组织方法。金融创新就是沿着这个思路提出来的)。

金融创新背后的根本经济力量是竞争,竞争通常会导致金融功能实现方式的改进。

目前,国内外对金融创新的含义没有统一的解释。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来源于奥地利裔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1883~1950)的观点。在1912中,熊彼特将创新定义为:创新是指建立新的生产函数,即企业家实施企业要素的新组合。

根据这一观点,创新包括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和组织管理创新,因为两者都可以导致生产函数或供给函数的变化。具体来说,创新包括五种情况:(1)新产品的出现;(2)新技术的应用;(3)新资源的开发;(4)开拓新市场;(5)新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的建立也叫组织创新。

尽管金融创新的定义大多来源于熊彼特的经济创新概念,但每个定义的内涵却大相径庭。总结起来,对金融创新的理解无非是三个层面。

1.宏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把金融创新等同于金融的重大历史变革,认为整个金融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历史,金融业的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金融创新。

从这个层面理解金融创新有以下特点:金融创新的时间跨度长,将整个货币信贷发展史视为金融创新史,将金融发展的每一次重大突破视为金融创新;金融创新涉及面很广,不仅包括金融科技创新、金融市场创新;金融服务,产品创新,金融企业新的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金融服务结构的创新,还有现代银行业出现以来,银行业务、银行支持和清算体系、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乃至金融机构、金融分布、金融体系和国际货币体系的变化。如此长的历史跨度,如此广阔的研究空间,使得对金融创新的研究高不可攀。

2.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以来金融机构尤其是银行中介功能的变化,可分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制度创新。技术创新是指制造新产品。采用新的生产要素或重组要素、生产方式和管理系统的过程。产品创新是指产品供应商生产出性能和质量优于传统产品的新产品的过程。制度创新意味着一个制度的形成和功能发生了变化。并提高系统的效率。从这个角度来看,金融创新可以定义为政府或金融机构适应经济环境的变化和金融过程中的内部矛盾,防范或转移经营风险和降低成本,逐步改变金融中介功能,以更好地实现流动性、安全性和盈利性目标,创造并组合出一种新的高效的资金运作方式或运作体系的过程。中观层面的金融创新概念不仅将研究时间限定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而且具有明确的内涵。因此,大多数关于金融创新理论的研究都采用了这一概念。

3.微观层面的金融创新仅指金融工具的创新。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信用创新,比如短期信用实现中期信用。和票据发行工具,分散投资者的贷款风险;风险转移创新,包括可以在经济机构间转移金融工具固有风险的各种新工具,如货币互换、利率互换等;加大流动性创新,包括能够提高原有金融工具流动性和可兑换性的新型金融工具,如长期贷款证券化;股权创造创新,包括各种将债权转为股权的新型金融工具,如带股权认购的债券。

中国学者对此的定义是:金融创新是指通过金融内部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和创造性变化而创造或引入的新事物。金融创新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金融制度创新;(2)金融业务创新;(3)金融组织创新。

从思维层面来说,“创新”有三层含义:(1)原创思想的飞跃,比如第一个期权合约的出现;(2)整合重新解释和应用已有的概念,如期货合约的出现;(3)组合创意,如蝴蝶期权的出现。

金融监管(金融监督)

金融监管的定义

金融监管是金融监督和金融管理的总称。

金融监管是指政府通过特定机构(如中央银行)对金融交易主体施加的一些限制或规定。金融监管本质上是一种政府监管行为,具有特定的内涵和特征。纵观世界各国,凡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客观上都有政府对金融体系的控制。

从语义上看,金融监管是指金融监管者对金融机构进行全面、定期的检查和监督,以促进金融机构依法稳健经营和发展。财务管理是指财务总监依法对金融机构及其业务活动进行的领导、组织、协调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金融监管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金融监管是指中央银行或其他金融监管机构*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对整个金融业(包括金融机构和金融服务)的监督管理。除上述含义外,广义的金融监管还包括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审计、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社会中介组织的监管。

金融机构监管的主要目的

(1)维护金融业健康运行秩序,最大限度降低银行业风险,维护存款人和投资者利益,促进银行业和经济健康发展。

(2)确保公平有效地发放贷款的需要,从而避免资金的胡乱分配,制止欺诈活动或不适当的风险转移。

(3)金融监管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贷款过度集中在某个行业。

(4)银行倒闭不仅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还会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金融监管可以保证金融服务达到一定水平,从而提高社会福利。

(5)央行通过货币储备和资产配置将货币政策传导到国民经济的其他领域。金融监管可以保证银行实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实现。

(6)金融监管可以提供交易账户,向金融市场传递违约风险信息。

金融监管原则

金融监管原则为了实现上述金融监管目标,中央银行在金融监管中坚持三个基本原则:分类管理、公平对待、公开监管。所谓分类管理原则,就是对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分类,突出重点,分别管理。所谓公平待遇原则,就是在金融监管过程中,无论监管对象是谁,都平等适用统一的监管标准。这一原则与分类管理的原则并不矛盾,分类管理的目的是突出重点,加强监控,但并不降低监管标准。监管公开原则是指加强金融监管的透明度。中央银行在实施金融监管时,必须明确规定适用的银行法规、政策和监管要求,并向社会公开,使银行和金融机构在明确规定监管内容、目的和要求的前提下接受监管,同时便于社会公众监督。

金融监管的重要性

基于世界各国金融领域广泛的金融监管,我们认为金融监管有以下深层次的原因和意义:

金融市场的失败和缺陷。金融市场失灵主要是指金融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低效率。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资源配置所带来的垄断或寡头垄断、规模不经济、外部性等问题。金融监管试图以一种有效的方式纠正金融市场的失灵,但事实上,关于金融监管的讨论更多地关注于监管的效果,而不是监管的必要性。

道德风险。道德风险是指由制度或其他变化引起的金融部门行为的变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有害影响。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存款人(个人或集体)必然会对商业金融机构的安全性进行评价。但是,在受监管的金融体系中,个人和企业通常认为政府会保证金融机构的安全,或者至少在发生违约时偿还存款,因此他们在存款时不会考虑银行的道德风险。总的来说,金融监管是为了降低金融市场的成本,维护正常合理的金融秩序,增强公众对金融的信心。因此,监管是一种公共物品,政府部门为提高公众金融信心而提供的监管是对金融市场缺陷的有效和必要的补充。

现代货币制度的演变。从实物和贵金属的形式到信用的形式,一方面提高了金融市场交易和资源配置的效率,另一方面导致了两项重要的金融制度创新:现代纸币制度和部分准备金制度。

信用创造。金融机构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本质上是一种信用创造,可以节约资金,降低机会成本,但另一方面也使商业结构面临更大的支付风险。金融体系是最典型的多米诺效应经济体系之一。任何对金融机构无法兑现的怀疑都会引起连锁反应,突如其来的抢购会使金融机构在短时间内陷入支付危机,从而导致公众金融信心的丧失,最终导致整个金融体系的崩溃。金融全球化的发展将使一国国内金融危机对整个世界金融市场的作用更加直接和迅速。(——节选自吴靖宇、张《公务员+0000题采访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