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谱的发源地

徐州美食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尧帝时期,姚将颛顼的后代彭铿(彭祖)命名为“董成鹏之国”(《汉书·地理》)。董成鹏氏族是江苏最早的氏族部落,具有国家的雏形。夏商以后,在商纣王时期遭到破坏。徐州的饮食文化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

《楚辞·田文》有“彭铿泼雉,何为帝?老公还能撑多久?”句中,王逸注和洪兴祖补注均说:彭祖善勺勺侍奉帝尧,受尧赏赐,封于彭城。彭铿是我国第一位职业厨师,现在被奉为厨行始祖,有世代相传的山鸡汤、羊、藏鱼等名菜。徐州出土的文物中,有黑陶、彩陶、粗砂红陶、鼎、芦、甑等。属于新石器时代的“龙山文化”,以及西汉时期的楚王墓,包括厨房、炉灶、餐厅,以及陶器炊具和餐具。这些出土文物证明,徐州在几千年前就已经成为人类生产和饮食文化发达的地区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彭城属宋轶。战国时,宋弃睢阳,迁彭城(钱穆《战国宋都彭城考》)。当时的彭城“商贾云集,酒楼星罗棋布”,有“驿馆”,餐饮业发展迅速。据史料记载,当年的“厨子”怡雅,晚年定居于此。后人有纪念他的店铺“怡雅居”,徐州文婷街有“怡雅五味鸡”等名菜。桓公的“八菜五十年”宴,沿用至今。

刘邦和项羽争雄的楚汉时期,项羽称雄,并定都彭城。根据《董成鹏烹饪》的记载,王霸在开国大典时,曾为虞姬举办过一次“龙凤宴”。后来有一首诗叫“一场龙凤宴,尝尽人间鲜”。这是一个奇迹,这是九天。“当时的彭城已经成为政治军事中心,客栈、酒楼、餐馆兴旺。楚汉斗争的结果,刘邦得天下,称帝高祖,定都Xi安。根据三位古人的老故事,“太(刘邦的父亲)在关中并不快乐,而高祖土(迁)则以屠夫、卖酒、卖饼为生,立为新丰郡。所以一郡小人多。这件事在《西京集》中也有记载。这段历史被称为“东移西进”。

据史高祖记载,公元前196年,刘邦平定了淮南王英布的叛乱后,回到家乡裴宫,设宴招待同乡。酒酣耳热时,刘邦击楼高唱,“风起云飞,织女归海故乡,勇者守四方。”后来人们称之为“风之歌”。据史书记载,刘邦基是名师,玉佩在江镇的宴会上宴请百官。后有人作联赞云:“集四海之宝,大祖金尊,在故土,将九州美食、钱坑饭菜秘制于彭宇。”当时的盛筵可见一斑。

汉代,徐州的烹饪技术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韩曙》记载“韩颖川、殷先任徐州刺史,一日用铜小锅煮饭”。不难看出,当时笨拙的陶壶和青铜鼎被改成了轻巧小巧的铜壶,出现了轻便的炊具,这是炊具的一大进步。这就是用小锅做的脆、嫩、鲜的速食菜肴的起源。当时已经有了“带蛋乌鸡”、“沛公狗肉”、“鸳鸯鸡”,宴席有“狗宴”、“龙风宴”、“八菜五十”等。

西汉十几代楚王、彭城王都以徐州为都城。南北朝时期,徐州刺史部屡迁,餐饮业不断向外扩张。厨师以经营餐馆和饭店为生,所以烹饪技术和地方风味菜肴流入各个地方。当时有名人为“怡雅居”酒楼题词说:“周初八,闻香八人下马,韩三姐知味止。”可见当时的菜肴是相当高水平的。

从徐州出土的汉画像石可以一窥徐州的饮食。出土的汉画像石中,有官宴、城中酒楼、歌舞宴、二人饮酒、四人饮酒;原料包括鸡、鱼、兔、鹿、鹅等。有逐案宰杀动物的人,有做饭操作办公桌的厨师,有鱼脯肉干高高挂在法庭上的场景。在徐州市铜山县汉王发现的汉画像石中,特别突出的是厨房内部事务占了一半。

可见汉代徐州烹饪技术发达,美食家、厨师众多。《汉书古歌》说:“上金宫,戴金瓶,延贵客,入金门。进金门,去金堂,柴火里煮猪羊。主人上前饮酒,为清商载歌载舞,抛锅弹琴,赌局复起。”画像石,如歌所云,无不显示饮食的繁荣。

“龙门鱼”是徐州名菜,距今已有1570多年的历史。这道菜是刘昱志做的。后来成为南宋的武帝,定都南京。北伐时,刘裕来到徐州,在马戏台设宴,请厨师做这道菜招待群臣。后来,刘益康被封为彭城王。北魏占领徐州,宋军南迁时,有厨师和大批从事餐饮的人随土族渡河,古代称之为“东菜南移”。北魏占领了徐州和淮北,外地人把北方的食物带到了徐州。这一时期是徐州美食史上最大的交流时期。从东汉的曹魏到宋武帝,徐州一直是军事中心。曹魏时期,徐州为彭城太守,统领下邳、琅琊、东关、广陵、彭城、东海六郡(《三国会方域》)。东晋以后,徐州大量人口渡江,司马睿在京口(今镇江)设侨治徐州,称“南徐州”,故又称“南北徐州”,曾驻广陵等地。

于是,人侵南方,南方人北迁。经过多次迁徙,徐州自然变化很大。

唐宋时期,韩愈、白居易、李尚文、苏东坡等诗人都曾在徐州旅游居住。他们不仅以诗歌闻名,还创造了许多名菜流传于徐州。唐宋八大家韩愈,饮食有方,单是关于菜肴的诗词就不少。在徐州时,他自己做鱼,后来称之为“越灸鱼”。10余年(其父白任彭城县令)随父居徐州的白居易,爱吃一种鸭子,故称“乐天鸭”。自称“美食家”的苏东坡在徐州做了两年州牧,他的四道菜被誉为“东坡四宝”,流传千古。有一首诗赞美“光棍风流美食家,有一手厨艺。文房四宝传承千年,君子无以自吹。”由于这些文人的帮助,这一时期的饮食史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民国六年(1917),康有为曾在徐州说“元明无宋法,今人学古。”元明时期,地处交通枢纽的徐州空前繁荣。当时佛教兴盛,有僧人经营的素食馆“慈航园”。佛教风味的“天花宴”、“菊花宴”、“苏八珍”等名菜也时有流行。

时代食疗菜肴在徐州广泛使用。当时有以逸雅命名的逸雅阁餐厅,有四种风味各异的菜肴,风靡天下,分别是滋补鸭、四真丸子、杏仁豆腐、三真鸡。

《调鼎记》是清代的一部饮食专著,记载了很多徐州菜,比如铜山的《名风猪天下》。

徐州气候温和,河流纵横,动植物资源丰富。徐州的古代原料曲有“东猪西羊青山鸡”,还有全国闻名的“干苔”“四孔鲤”,都是徐州的名产。清朝康熙年间,胤禛(后来的雍正帝)带着他的护卫年羹尧去状元李攀的家。接风宴由李子超(康熙年间名厨)操刀,主菜为“鱼夹羊块”、“煎啄”等四道菜,流传至今,成为美谈。李子长被徐州厨师尊为大师傅,康有为曾称赞“彭城李宅祖上辉煌,异军突起吐彩虹。

近代以来,徐州的烹饪业发展迅速,形成了独特的传统技艺,各种宴席风格各异,如“鲁武宴”、“八菜五十”、“十种”、“戊己宴”、“时嘉苏宴”等。

纵观徐州餐饮业的发展和烹饪技艺,不仅技法独特,而且名店、名师、名菜代代相传,遍布全国各地,与全国各地的地方菜相互交流。徐州菜是东方菜系的一大流派,对历史上的其他菜系(所有菜系的始祖)都有一定的影响。徐州菜的特点是:鲜、五味浓郁、华而不实、清丽干净、清而不稀、浓而不浊,擅长炒、煮、煎、煮、蒸、扣等。,取材广泛,注重食疗,地方特色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