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时期,治天下有两种情况,分别是什么和什么?

西汉文化场面的治理与东汉光武的复兴。

文景之治,指西汉文帝、景帝统治时期。汉初社会经济薄弱,朝廷对黄老的统治技巧大加赞赏,采取了“轻赋”、“与民同息”的政策。文帝过着俭朴的生活。宫中不加衣服,衣服不拖地,汽车不加,窗帘不绣,郡县禁止贡献珍奇外物。因此,国家的支出受到抑制,贵族官僚不敢奢侈,从而减轻了人民的负担。这是休养政策。文帝、景帝也重视农业,多次下令劝说农民修农桑课,并按户口比例设置三老、孝、田丽等若干人,并给予奖励,鼓励农民生产。奖励辛勤工作的农民,说服官员关心农业和桑树。每年春天,他们亲自下田,为人民树立榜样。文景时期注重“以德教化百姓”。那时候社会比较稳定,人民富裕。到了景帝末年,国家的粮仓已经满了,国库里大量的铜钱多年不用,以至于穿钱的绳子都烂了,散落的钱更是数不清。

光武复兴或建武盛世指的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统治时期对天下的管理。

光武帝以柔道治天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缓解西汉末年以来的社会危机。

光武帝在位三十三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颁布了六道诏书,释放奴婢。建武十一年颁布三条诏令,规定杀害奴婢者不得减刑;烧奴婢者,依法惩处;免于燃烧的侍女是庶人;废除奴婢开枪伤人致死的法律。恢复西汉较轻的田赋制度,实行三十税一。遣散地方部队,废除变役制,组织部队屯田。简政减官,裁400多个县。把免役犯人当老百姓释放出来,用他们在边境县耕种田地。建武十五年,下令开垦农田,查户口,加强封建国家对土地和劳动力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给功臣丰厚的赏赐,但禁止他们从政;排除三公,增加皇帝身边掌管文书的大臣的权力。国家政务由皇帝通过尚书台主导,地方废除掌握军队的上尉。光武帝也崇尚儒术和气节,东汉也被后世史家誉为中国历史上“最美风化、最盛儒术”(用司马光和梁启超的话说)的时代。

由于采取了上述措施,东汉初年出现了社会稳定、经济复苏、人口增长的局面,史称“盛世军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