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时期推拿取得了哪些发展?
隋朝大业年间(605-617),太乙大夫晁撰写了一部病因辨证专著,其特点是不在每病之后列出药方,而是附上详细的“养宣”方法,其中包括大量的按摩方法(以自我按摩为主)。这些按摩方法结合肢体指导,不仅能治标。
唐朝将中医科改为传统医院,调整了按摩科的人员,包括1名按摩医生,4名按摩师,16名附加按摩师,15名按摩学员。当时的推拿医生主要从事教学工作,推拿培训的对象除了承担临床治疗任务外,还要负责宫廷保健,指导皇室指导养生活动。当时的骨科也属于按摩科,所以按摩手法中也包括了一些骨折复位手法。中唐时期,林道人撰写的《愈伤去续断秘方》是我国最早的骨科专著,现存的《愈伤去续断方》就是其残迹。书中提出的治疗闭合性骨折的四种方法,即“感”、“伸”、“按”、“正”,对后世正骨推拿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代医家孙思邈在我国医学史上曾被誉为“亚洲圣人”、“药王”。根据《新唐书》和《旧唐书》记载的历史事件,他生于公元542年,卒于682年,享年1,40。在他的医学巨著《备急备千女》(简称《千女方》)和《千女方》中,除了记述了大量的中医内容外,还对当时的推拿疗法作了系统全面的总结,并分别对内科、儿科、妇科、骨科的疾病推拿疗法作了较为具体的阐述。
千金曰:“待新生小儿,肌肤幼弱,乐在感冒中心,身强体热,或手足惊。这五味甘草膏分别是:甘草、防风、白术、二雷半丸、桔梗。”右口一斤猪油不加水煎成糊状,文火煎药。新闻稠浊,糊作,我除。大如丸子,更受欢迎。冷的更热,热的更冷。孩子虽然没病,但早起时经常用药膏擦手、脚、心,弄得冷风飕飕。"
关于内科疾病的手工治疗,千金方耀介绍“治肠不能随肛流广布:栝楼生根取粉,猪脂作膏,温敷,随意压背,随意缩里”;“心痛”,“用手按压并坚持,不要使其移动”对于妇科病,千金方耀说:“治疗妇女阴道脱垂和脱肛的药方:羊脂煎,宜寒温敷。用铁精涂脂,多少卷发。用火温布,烫肛门,逐渐推。磁石末,酒役方寸匕,三日”;“治愈不利的一面:
孩子脚底抹盐,也要急抓,用盐擦在腹部愈合。“《千斤方耀》还介绍了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和颞下颌关节脱位的经验:“坐东,停手捏住心脏,一人前跪,一人后抱头,慢慢躺下,头着地,三次三次,停止排便”;因为待遇不到位,就不合适创业了。”“如果一个人用手指牵着他,慢慢地推着他,他就会重新陷入其中。马上推出去,怕不小心咬到人的手指。"
《外台秘笈》是唐代医生王韬在公元752年写的。书中介绍了很多手法治疗的内容,比如心绞痛的手法治疗:“真的很痛,手脚都青到关节了,心痛的更厉害。”治疗心痛、疼痛、死亡的药方:举枕倚膝,欲使腹部皮肤柔软,使肚脐上三寸胃管倾斜,则气短。想举手就举手问疼不疼,慢就停下来。"
推拿医学在唐代传入海外。日本武文大宝二年(702年)颁布的《大宝令》中规定的按摩科的设置,与我国唐朝的设置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