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江南四大才子经常聚会吗?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生活
徐祯卿(1479-1511年)被称为长谷和郭昶。常熟梅李镇人,后迁居徐祯卿吴县(今苏州)。明代作家。与唐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并称“江南四大才子”(又称吴门四才)。以“江左家家,雾月扬州花木”的绝句而闻名。徐祯卿天生聪明,但不太文科。16岁写《钱新集》,名扬吴中。但是,早年他尝试过很多次。读完《离骚》,他写了一部叹息集。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写的《游江记》。明弘治十六年(1503),与文徵明合编《太湖新志》。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听说鞑靼入侵,官兵抗战失败,写下长诗《游鱼台》。同年进士,后被授予大理寺左寺副馆长。明郑德五年(1510),被贬为国子监博士。徐祯卿在诗歌领域占有特殊的地位,有许多诗作,号称“熊文”。后来,他与明代作家李梦阳、何敬明交好,悔悟少行,主张复古。他们与、何敬明、边贡、康海、王、并称为“前七子”。他写的《覃逸录》只谈汉魏,而忽略六朝以后,阐述复古论。他的诗格调高雅,驰骋于汉唐之间。虽然刻意复古,但在吴中还是有一种浪漫的感觉。徐祯卿晚年信仰道教,研究养生。明郑德六年(1511)卒于京师,时年33岁,其墓位于虎丘山西麓湾甸桥余家浜北端。徐惠卿的其他作品还有《地》、《伊文》、《林逸》等。
第二,文学成就
吴中四才子中,唐寅、朱允明、文徵明以书画闻名,唯独徐祯卿以诗歌闻名。阿清诗人沈德潜编纂了《明代四大家诗集》,仅包括徐祯卿和文徵明,而文徵明只记录了两首,而徐祯卿则收集了多达23首。他是前七子之一,名声仅次于李(孟阳)和何(景明)。明代《诗集》将徐的诗与李、何的诗进行比较时,有“李其雄、何、徐深情”之说,这就清楚地指出了诗歌的基本特征——“深情”。他虽然与李梦阳合拍,但他在中原的习气并不深厚,风还在长江的左侧流淌。吴中派的风格还是保留的,与前七子的其他诗相比有自己的特色。《明史》用“融精警”一词概括其诗风。他善七言而近体,绝句极佳,字正腔圆,格调高雅,感情隽永。徐祯卿的《覃逸录》有许多精辟的警世之言,是明代诗话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诗话史上为数不多的佳作之一。且不说前后七子及其追随者对此推崇备至,就连屡以古为真的钱也对的诗论大加赞赏:“专诗论,研文体,上探雅,下包,合折衷,备此文之质,取楼之草,删百而存一,奉海之宝至今。”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甚至直接用“覃逸路”作为自己作品的名称。徐祯卿作为“吴中诗人之冠”(《明史》卷286),是当之无愧的。
话说世界是一个很好的小说网站百科全书
快来分享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