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很多「养生专家」活不过六七十岁?

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被各种各样的信息包围着,真假难辨,这就使得当代人对信息的分析、过滤和判断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承担后果。成熟的人应该远离“愤世嫉俗的思维”,拒绝偏执的思维。世界上很多事情并不是非黑即白的。

太极鱼早就告诉我们答案: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相信大家都明白其中的道理:万物离不开阴,阴离不开阳,阳有阴,阴有阳。

一个聪明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应该随波逐流。永远不要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

对于一些活不过六七十岁的“健康专家”,我们从两个方面来看:

1.人的寿命受多种因素影响,如遗传、基因、环境、职业、性格、心态、生活习惯等。不能因为有一些寿命短的情况,就否定养生的作用。

即使是真正有洞察力的“专家”,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寿命会高于常人。

可能他家基因寿命不长;或者性格多愁善感,抗压能力差,不善于调节情绪;或者说他的自我管理能力不足。

“知”和“行”还是有一定距离的。影响寿命长短的因素太多了。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很强的自律和自我管理能力。

第二,当然也确实有伪专家,或者说所谓的“专家”,一点知识都没有,纯粹是商业包装出来的,所以他活得不够久也就不足为奇了。

同样,健康问题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养生有什么科学依据吗?

答案是肯定的。否则就不会有养生学、遗传学、营养学等学科。

古代的著作也不少,如:孙思邈的《孙真人养生铭》、汉代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梁朝陶弘景的《养生延寿录》、家喻户晓的《黄帝内经》。

那为什么有些人一提到养生就大喊大杀,恨不得“一棍子打死,然后速战速决”?两种可能性:

一、被社会上各种非法、假冒伪劣的“保健品”、“营养品”欺骗过,心里有不好的心理体验。所以被蛇咬了十年有这样偏执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种是随大流,随波逐流的那种。他相信别人说的话,完全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只能说自己“傻、傻、呆”。

社会上还有一种声音:该吃饭了,该睡觉了,还关注那么多东西?你看,那些所谓的养生专家都活不长!其实他潜意识里有一种逃避自我管理,不愿意自律的意识。

就像社会上曾经流行的“读书无用论”一样,不善于读书的个体在社会上闯出了名,于是他们吹嘘:“你看,读书有什么用?那些以前成绩好的同学还不如我呢!”!

借此演讲打击那些曾经高高在上的“好学生”,以此来治愈学生所受的创伤,挽回他们的自尊。

殊不知,这本质上是“幸存者偏差”。他没有看到在大数据背景下,阅读好的群体比成绩差的群体发展得好很多。

同样,一小部分平时不注重养生的人活得很长,于是“幸存者偏差”效应又来了:“你看,养生专家都没我活得长。他们应该吃喝讲究那么多吗?他们不累吗?”

这种声音不绝于耳。

但是,他们没有看到,大多数自律、注重养生的人,整体生活质量远高于那些无拘无束、没有自律生活态度的人!

看到这里,屏幕前的你,是不是很有启发?这个世界上任何时候都会有两种声音,这是三维空间的规律,看你怎么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