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说,不要想那么多!
《礼记》中说“修身、治国、平天下”,第一位就是“修身”。所以,对于一个君子来说,要有所成就,最重要的是培养自己的品格和德行。只有把自己的人品德行修炼到极致,才能以德待人,以己服人。
所以我们翻开古籍和古训,就有各种有名的或不知名的古人写的关于如何修身养性的文章。这些文章随着岁月流传至今,也为后世所传颂。
只是这个“修养”真的很宽泛。有些人修德,有些人培养自己的性格,有些人培养与人交往的方式,而有些人培养自己的身体和逃避世界。
学医之初,师傅经常跟我们说“学医先,学德先”师傅把自己的德行和医术渗透到我们日常的谈吐和治疗中。所以今天,无论我们的医术如何,我们也牢牢记住“学医在先,学德在后”。
那么,在当今社会,它自身的美德是什么呢?
我的理解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不争不抢不攀比,不讨论是非”。
我们总能在充斥我们耳目的文章里看到这样一句话,我们现在的社会太浮躁了。于是慢慢的,我们也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浮躁的环境中,也相信身边的人都是“看客”。在彼此的交往中,他们都保留了几个不真诚的想法,充分说明了什么是“面心不和”。也许这些言论在你眼里有点刺耳,但确实是实话。
因为现在很多人都在忙,这种忙不仅仅是忙着工作和生活,还忙着纠结;他们不仅忙着赚钱养家,还忙着在东方长大,在西方长大。于是在越来越忙碌中,不仅心累了,自以为年轻的身体也累了。
《苏文·古代天真第一论》中有这样一段话:
在古圣先贤的指导下,我老公被称为有虚邪的贼,有时也避之不及,无感,顺真气,藏灵于内,安疾病。
它是建立在闲少欲,心安而不惧,孜孜不倦,顺顺而欲,各得其所的基础上。
所以,吃是美好的,让它服务,享受它的粗鄙,互相竞争,它的人民就是这么淳朴。
所以色欲不能满足人的眼,色欲不能迷惑人的心,无明、智慧、德行都不配,不怕事,所以符合道。
所以,能活到100岁,一直动的人,并不是因为道德而危险。
这段话想告诉后人的是,佛法是清净的,精神是内在的。如果能做到不顾外界干扰,不与外人攀比穿的衣服是否好看,吃的食物是否好吃;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不开心,你也可以从自己的生活中找到现有的乐趣。
老子有句话:“祸大于不满足,咎大于欲,知足常乐。”所以,让我们快乐的不是我们拥有多少东西,而是我们内心真正满足于某样东西。
所以,在我看来,这是培养自己修养的第一个地方。知足常乐,只有内心快乐,身体才不会出问题。因为愤怒、快乐、悲伤、恐惧都和我们的身体有关,其中愤怒、悲伤(就是没事总让我们生气,没事总想太多,没事总伤春悲秋)是对我们身体伤害最严重的。
正文/初级5